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德育(学校德育包括哪些方面的教育)

学校德育包括哪些方面的教育

请先

中学德育思想道德政治三个方面

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德方面的总的要求。

在这里德育目标分类,是依据我们对思想品德结构的理解而划分为三个方面:①思想、政治、道德准则或规范方面的目标;②思想品德心理发展的目标;③思想品德能力方面的发展目标。

德育实施的序列应与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序列相结合,循序渐进,因此在思想政治道德准则的教育目标的排列上按照道德——思想——政治的顺序。

道德品质、思想品质、政治品质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尤其是思想品质应包括政治思想内容,思想品质和政治品质很难严格区分,故在目标的表述上将二者结合起来。

(一)思想品德规范方面的目标

1.道德规范方面的目标

关心学习。懂得学习的中学生的主要任务,学习既是自己的义务又是自己的权利;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

关心他人,尊重、爱护、帮助他人。

热爱班级和学校集体,爱护集体荣誉;具有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树立劳动观念,积极参加劳动,有良好的劳动习惯,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

遵守公民道德,懂得现代文明的生活和交往礼节。

确立关心环境的意识,保护环境。

2.思想规范、政治规范方面的目标

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

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

拥护、热爱。

懂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形势,具有与祖国休戚与共的感情,有振兴中华、建设家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够把个人前途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结合起来。

具有现代意识,惜时守信,重视质量,讲求效率,优质服务等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并能进一步树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公平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改革开放意识。

有基本的意识与法制观念,知法,守法。

相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有独立思考、实事求是、

勇于创新的精神。

能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社会现象。

(二)思想品德心理的发展目标

思想品德的知、情、意、行诸方面心理素质得到和谐发展。

具有义务感、责任感、诚实、正直、关心别人、珍惜友谊、守信、自尊、自主性、积极进取、勇敢、乐观、毅力、自制力、好学、勤奋、刻苦、认真、爱惜时间、喜欢思考等良好心理品质。

(三)思想品德能力发展目标

1.思想品德认识能力

具有以道德思维为主,包括对人们之间道德关系、思想关系、政治关系,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道德判断、道德推理的能力。也就是具有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的道德评价能力,对社会思潮的分析、评价能力,对社会信息的辨析筛选能力,对社会政治的定向能力,对行为后果的预测能力等。

2.情感能力

具有对客观道德情境的情感体验能力,包括直觉情感体验能力(即直接感知一定道德情境的情感体验能力)、想象的情感体验能力(即对想象某种道德形象的体验能力)、理性的情感体验能力(即对一定道德观念、道德概念、道德理论的体验能力)。

具有共感能力,即从他人的观念感知某种现象或体验他人情感的能力。

有体验自己情感需要的能力,调节、控制自己情感的能力。

3.品德践行能力

具有把思想品德的知、情转化为行的能力。能对客观社会生活情境作理智的分析,有把一定的道德观念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去的热情和意志,能将一般的道德规范、思想规范、政治规范化为具体的行动指令。

具有道德选择能力,包括对不同道德体系、思想体系的价值选择,对同一道德体系、思想体系中不同规范的选择。

具有实际执行某种道德规范的能力,不良诱因。

调节、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如何在课堂教育中有效实施德育与心理健康教

在课堂教育中,实施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实施方法:

制定明确目标:明确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意义,确保它们融入到整个教育体系中。目标可以包括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情感管理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

教师角色建设:培养教师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能力,提高他们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敏感度和应对能力。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并提供情感支持和指导。

课程设计: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中,使其贯穿于整个课程。通过讲授道德价值观、人际关系和情绪管理等主题,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心理健康意识。

活动和互动:组织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活动和互动,例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参与其中,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个别指导:对于有特殊需求或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个别指导和支持。这可以包括心理咨询、辅导和其他专业服务,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家校合作:与家长建立紧密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发展。定期组织家长会议、工作坊等形式,分享相关知识和经验,促进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有效合作。

评估与反馈:建立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机制,了解学生的进展和困难。及时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建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和心理健康。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在课堂教育中有效实施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健康发展。

德育12345模式是什么

1. 德育12345模式是一种教育模式。2. 这种模式是指通过“德育一课、德育二课、德育三课、德育四课、德育五课”的,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德育教育。其中,“德育一课”是指学校开设的德育课程,而“德育二课”、“德育三课”、“德育四课”、“德育五课”则是指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社交等方面,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引导和教育。3. 德育12345模式的包括:通过德育课程、学生社团、志愿服务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什么关

一、心理健康教育意义: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推进,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给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通过情感的交流、情绪的疏导等活动化解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这不仅对促进青少年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获得全面和谐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促进学校与社会的和谐稳定,构建现代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从容应对各种挑战与挫折,而且能使人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轻松自然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改革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也是德育工作改革的重要环节。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拓展了传统德育的范围,而且由于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以预防、疏导为主,在尊重、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上,与学生平等地沟通、交流,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的心灵空间。二、主要内容1、学生心理健康维护这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通过常规的教育训练来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而言,包括智能训练,学习心理辅导、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健全人格的培养、自我心理修养的指导、性心理育等。2、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情绪问题,如抑郁、恐惧、焦虑、紧张、忧虑等情绪的调节与辅导:常见行为问题,如多动、说谎、打架、胆怯等行为的咨询与矫正,身心疾患,如神经衰弱、失眠、神经性强迫症等身心疾患的治疗和矫正。扩展资料:学校健康教育的实施应根据儿童青少年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采取不同的内容。1、小学阶段:小学阶段是健康教育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儿童求知欲高、可塑性强,对于健康教育的内容易于接受。小学健康教育的重点是:生长发育知识、良好行为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儿童常见病预防知识、预防意外伤害知识、膳食与营养知识等。2、中学阶段:初、高中青少年大多已进入青春期。健康教育的重点是:青春期生长发育知识、性知识、人际沟通和交往的知识和技能、心理健康知识、环境保护、预防意外伤害、急救与互救、拒绝吸烟、不吸烟、不酗酒、预防艾滋病知识与技能等。3、大学阶段:大学生是青少年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也是生活和行为习惯的定型期。大学生健康教育的重点是:除了日常卫生保健知识外,还包括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安全性行为、预防艾滋病知识与技能等。心理健康教育。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