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适与否倒是其次,有什么心理问题才是最该关心的。如果只是小的心理问题,建议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想办法解决,这样对学业影响最小。但如果问题比较严重的话,最好是暂缓一下学业,等问题得到解决以后,你也能更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期间,学生的心理波动很大,情绪不稳,易激惹,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如何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是每一个心理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社会的全员工作,是一所学校的全面工作,学校每一个教职员工的参与,参与度100%。
一、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组织机构
校长任组长,分管的德育校长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德育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等。
二、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织心理健康团队
三、培训专业的心理教师
四、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上课表,每两周一课。
五、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定期培训心理委员。
六、定期给师生开展心理健康团辅活动,开讲座。
七、各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利用网站、美篇、公众号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八、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撰写论文、研究课题。
九、走出去,引进来,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十、与社会资源联谊,妇联、团委、教育局、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
想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各个方面的支持和努力,任重而道远,我们一起加油!
同学你好,我是一名北大在读博士生,当过7年高中生家教。
高中生在学习中遇到学习压力,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几乎每一个学生都会遇到,即使是那些学习很好的学生也会有学习上的压力。但有压力才有学习的动力,千万不要把压力这个事情看得过重,如果压力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你的学习与生活,那么你一定要找到方法缓解释放。
我根据我教过上千名的学生,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及考试中经常犯的错误,写了一本书《直击高考漏洞》,书中对学生遇到学习压力应该如何缓解,以及如何找到自己在学习中的合适方法,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这本书已经帮助上千万的高中生。
想要免费领取该本书的学生及家长,可以私信,直接回复:领书。我会把书免费送给你。
遇到压力,你可以这样做,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也希望有遇到这种情况的家长和学生,能够从中得到一些答案。
第一,压力大的时候,你可以先放掉手上的学习,听几首歌曲,或者看一些课外读物,这个时候就不要逼迫自己继续看书学习,因为这个时候你的学习效率会十分低,这样继续学习也只是在浪费时间。
第二,找朋友或者同学倾诉你心里的困惑或者问题。很多时候高中生不愿意跟自己的家长或者老师说自己的问题,但是很愿意跟同龄人去交流。
第三,写日记,把自己的不开心记下来。今天可能是你最不开心的一天,可是几天之后,当你再看当时写的日记的时候,你根本记不起来当时你难过的是什么事情。
高考本来就是一件具备压力与挑战的考试,当我们遇到压力时,一定要找到方法去排遣,千万不要钻牛角尖,因为这只会让我们的学习更加困难。
如果有需要高考学习方法的家长或者同学,私信:方法,我会免费送给你。
谢谢邀请,我觉得这个问题提得很经典
不管是我们还是我们的孩子,从加减乘除,从拼音到汉字,都是老师一笔一划教出来的
至于老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重要吗?肯定是重要啦!一个学生的修养,品德还是跟老师有相关的,心理健康的老师,他们会像父亲一样的严肃,也会象母亲一样的慈祥温暖,呵护着他们的每一个学生。
当然也 离不开父母的培育。在我的孩子上小学一年级我就告诉他们,要听老师的话,要尊重老师,老师的一生中要培育无数个孩子,妈妈只用培育你们两个,所以老师真的很辛苦的。在孩子童年的时候,老师的陪伴比家长还要多。
我个人觉得老师是最敬重的职业。
老师是人类传递知识智慧的
灵魂。
目前社会上所公认的心理健康维护的金标准是:
第一条是:智力正常。一般来说人群中的大多数人智力都符合标准。一个正常的智能,这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劳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第二条是:情绪健康。俗话说的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每个人都有生气的时候、心情不好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一个健康的人是善于协调和控制情绪,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表明了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是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意味着机体功能的协调。
第三条是:意志健全。人生中有许多问题可以成为困扰人的囚室,如果你内心抑郁失望,丧失了意志与斗志,可能就真的被问题所纠缠,相反如果你内心豁达,意志坚强,期望获得生活的力量,可能事情就会有了转机,有了生的希望,希望我们能做一个坚强的人,不被困难所,这才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所具备的。
第四条是: 人际关系和谐。我们不得不承认人是不能够在这个社会上单独生存的,必须依靠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因此,心理健康的人不仅能接受自我、悦纳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
第五条是: 与社会协调一致。我们最常会说的一句话,那就是:我们不能改变环境,而是主动适应现实的环境,具有健康心理的人,能有效地处理与周围现实的关系,能对社会现状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同样,我们不能选择环境,但是我们可以在种种厄运的面前选择怎样生存!适应环境,适应社会才能算得上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第六条是:人格完整,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人也会根据社会角色的不同来更换面具,这些面具就是人格的外在表现。面具后面还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真我,即真实的人格。从某个方面说,面具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工具。它教我们不断地适应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并有效地保护自我。但如果过分过多的使用面具,便会使自身受到排斥,使人格受损。所以我们要想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必先拥有一个完整的人格,学会做一个忠诚、勇敢、吃苦耐劳、坚贞不屈、高风亮节之人,有利于保持心理健康。
第七条是: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和角色特征。人的心理和行为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其相应的心理行为模式。人的一生会经历婴儿期、幼儿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人在不同的心理年龄期会出现不同的心理特点,若一个人心理行为严重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比如青年期出现幼儿期的心理特点则要考虑是不是心理不成熟或者是智力障碍,又或者是青年期出现老年期的心理特点,过于稳定成熟,没有了青年人的朝气蓬勃,则应考虑是否出现了抑郁倾向。所以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具有与多数同龄人相符的心理行为特征,不能过分偏离。
在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经受着心理健康的考验,从工作、社交、恋爱、婚姻、为人父母到我们一生中的建功立业,我们对事物的反应取决于我们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体现了我们在心底里对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