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皇帝宋真宗不是一开始就好迷信这一口的,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自打从渊回来,开始还觉得志得意满,即使自己和辽国皇帝称兄道弟,也总比后晋石敬唐给辽当儿子来的强,能用钱解决的事都不算大事,毕竟休了刀兵能图个安逸。
但时间一长总感觉不对味,自己在事前事后老是处于被动地位,老是被寇准牵着鼻子跑,整个大宋皇帝成了事件的配角。再被身边的近臣一挑唆,宋真宗越想越不对劲,自己是寇老西的赌注,完全成全了他的英明。
那么皇帝的位置放在哪里呢,大小是个领导都希望在下属面前保持一贯的正确路线。何况是皇帝,更得让臣民始终敬仰他永远的高大上和与生俱来的正确,宋真宗现在感觉自己彻底没了面子。
难道再起兵和辽国干一架,领教过一次两军阵势,真宗想到就腿有点哆嗦,显然是不现实的。那么身边就有拎得清的大臣“点拨”皇帝,要想重新树立皇帝在臣民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地位,最好的办法就是“装神弄鬼”,话糙理不糙,真宗被醍醐灌顶。
接着皇宫大院,国道通衢,田间地头到处涌现出“祥瑞”。“天书”降临开封,当然上面写的都是天下就应该是赵家之类的话,至于谁写的,何必问得清楚。还发现有祥云围绕宫殿,开封到泰山的道路上一片安宁,连鸡鸣狗盗的小事都不见了,民间灵芝仙草”一个劲地长,向朝廷进论以万计。连西南,西北少数民族以前从来不向中原朝贡的,现在都慕名抢着要来敬贺大宋皇帝。
真宗面对如此“大好形势”,觉得自己一定不能辜负老天爷的好意,于大中祥符元年(年号都改了,有道教色彩)决定封禅泰山祭天。之后又去山西祭祀土地,还胡诌赵家老祖宗要下凡,专门建造豪华道观来供奉祖宗,去老子家乡亳州太清宫,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这一番折腾,终于让真宗感到多少抵消了亲征渊给他带来的“恶劣影响”,补偿了他的自尊,满足了他想象中的万民敬仰。皇帝只有搞得神秘兮兮的和老百姓拉开距离,才能有利于维护他的权威,这一套后来的皇帝都有样学样。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张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