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幼儿心理健康政策文件内容怎么写(精神障碍精神分析治疗)

精神障碍精神分析治疗

你好,精神分析疗法以下三种应该都适用:

1、神经官能症:为最常见的一组轻性精神疾病,以焦虑、忧郁、强迫、疑病、恐惧、脑力易疲劳、失眠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2、精神症:为最常见的一种重性精神病,主要表现为思维缺少连贯性和逻辑性,幻觉妄想荒谬离奇、脱离现实

3、情感性精神病:为常见重性精神病,主要表现为三高:即情感高涨、思维奔逸、行为增多,甚至伤人毁物。 以上是对"精神分析疗法适用于哪些精神/心理疾病?"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线上问答内容仅为参考,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宝宝不说话咋办 让宝宝学会讲话的方法

对于家长而言宝宝学会讲话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宝宝太迟没有学会讲话很有可能就是因为疾病导致的,所以大家为了自己的宝宝着想最好可以帮助宝宝尽快的学会讲话,而可以帮助到宝宝学会讲话的方法有很多,建议大家在生活中好好的学习。

对于家长而言宝宝不说话都是十分烦人的一件事情,部分的家长甚至会因此而担心是不是因为宝宝的智力有问题导致的,其实导致宝宝很迟不会讲话的原因是多样的,如果大家想要孩子正常的讲话就应该在生活中好好的学习,这样宝宝自然可以正常的讲话。

那么到底怎么才能让宝宝学会讲话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些有关于宝宝学习讲话的方法。

​1,多陪伴孩子。如果在学习讲话的时候没有练习的机会就会导致宝宝长时间学不会讲话,所以大家如果想要孩子尽快学会讲话就应该在生活中多陪伴孩子,不要总是让孩子自己和自己玩,这样可以使得孩子学会讲话的速度大大的缩短。

2,给孩子良好的语言环境。对于宝宝而言在学习语言的时候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给孩子提供一个可以每天模仿和练习的语言环境,而不是让孩子在对着讲方言的老人家学习普通话。

这样的学习模式只会导致宝宝的语言处于混乱状态,怎么都不能学会。

3,鼓励孩子学习。很多孩子在学习讲话的时候都会有胆怯的问题,所以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估计孩子的情绪变化,不要让孩子对语言学习有心理阴影,否则只会导致孩子长时间没有办法学会讲话。

最后,希望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有关于宝宝讲话的知识可以让大家知道怎么才能让宝宝尽快学会讲话。同时也希望大家可以积极的应对宝宝不会讲话的问题,让宝宝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远离语言障碍,尽快学会讲话。

另外如果在宝宝学习讲话的过程中有任何的不了解不要随意的猜测而应该尽快带孩子到医院就医。

线上问答内容仅为参考,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家长经常对孩子说“我不要你了”,会对孩子

造成什么伤害?…… 孩子心里会说:现在你说不要我也许是假的,长大我不要你可不是开玩笑的呦!……

儿童感统训练首选20个小游戏,不花钱在家

您孩子有这样的现象吗?

1.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2.看似聪明,却胆小不敢表现

3.笨手笨脚,容易受挫,缺乏自信

4.固执、脾气暴躁或者粘人、爱哭、性情孤僻

5.怕别人碰触身体,容易吵架

6.语言发展缓慢,发音不佳,吐字不清晰

7.大动作不协调,身体平衡能力差

等等

以上这些现象,严重影响着儿童的生活和学习,造成生活上的不便和学习上的困难,以上问题都是由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所造成的!

感觉统合不足造成的行为失常: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笨手笨脚、严重害羞等。

说到做感统训练,现在依然有一部分家长不知感统为何物,也依然有一部分家长只是听说过,所以就想当然地认为--"那是给有问题的宝宝做的!",当然,还有一部分家长,即使已经发现孩子存在感觉统合不足的情况(比如注意力不集中,胆小爱哭粘人,笨手笨脚等),却也想当然地认为--"长大就会好,不必做感统训练!"

但是,感统训练真的不必要做吗?No!感统训练不仅需要做,而且不止感统统合不足的孩子需要做,所有12岁以下的孩子都可以做!

游戏对于儿童的认知和心理发展的作用是早已被证明了的。

讲到游戏,人们往往会把它与"玩"联系在一起,就像人们一讲到教育就会把它与学校的课堂教学联系在一起一样。对于儿童来讲,通过"玩游戏",他们获得了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获得了。

游戏是儿童认知发展的载体,是儿童情感交流、互助协作、学习生活、认识世界的重要形式。小编就搜集了20个感统小游戏,希望能对各位家长有所帮助。

01

抛接球游戏

训练目的:社交能力/手臂的运动能力

训练要求:家长与孩子对面而坐,家长把球递给儿童,鼓励儿童把球同样递给家长。

难度设置:

a、开始时家长可把球直接放入孩子手中;

b、家长把球伸向孩子,鼓励他/她伸手来接球。

c、当孩子主动把球给家长时,家长应该说"谢谢"。

帮助给予:如果孩子没有接球、给球的主动性,请另外一位成人给予身体指导,直到孩子开始有主动接、给球的意识,逐渐地撤销给予的帮助。

02

能抓着滚动的球, 并把它推回去能抓

训练目的:手臂的运动能力/手眼协调

训练要求:家长与孩子面对面坐在桌子两端,家长把球推给孩子,鼓励他伸手把球接住并推回给家长。

难度设置:

a、开始时需要在一手臂的距离内进行推、接球,鼓励孩子双手接球。推球则用右手从右往左推。

b、逐渐地把距离拉大,并鼓励孩子用双手往外推球,用单手接球。

帮助给予:开始时需要另外一位成人的身体协助,注意培养孩子在每一难度的独立操作技能,然后逐渐撤销帮助的程度。

03

能2步1级上楼梯

训练目的:训练平衡力、协调及独立行走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踏出右脚上一级楼梯,然后把左脚踏在同一梯级。

难度设置:

a、扶着扶手或家长的手踏楼梯;

b、独自踏楼梯;

帮助给予:开始时,家长可站在上一级楼梯上,伸出双手协助孩子并同时给予口头指令"上!";如果孩子不合作,可把干果放在楼梯上,等孩子踏上后给予奖励。

注意开始时可在每一梯级放干果,逐渐地,只在几级楼梯或最后一级楼梯上才放。不论孩子如何哭闹,要坚持让孩子配合才能给予奖励物。

04

能弯腰并用手触摸脚指头5-10次

训练目的:增进身体的柔软度及体能。

训练要求:在孩子的脚趾头上分别贴一贴纸,让儿童弯腰揭下。

难度设置:

a、开始时先让孩子把脚放在矮凳或最后一级楼梯上尝试并且只揭1-2张贴纸便可;

b、孩子掌握技巧后可要求一次性揭掉5或10张贴纸。

帮助给予:家长需要在孩子旁边或身后协助,用双手轻压孩子的双膝,如孩子无法同时弯腰及伸直膝盖,可让他扶着桌子的边缘进行尝试。

05

会走上、下倾斜约15度的小斜坡

训练目的:重心、平衡、膝盖及小腿肌肉的控制能力。

训练要求及帮助给予:

上斜坡:开始时家长先站在斜坡上孩子跟前,拉着孩子的双手协助;孩子的技巧纯熟后可站在其身后,只在他有需要的时候推或扶持孩子前进。

下斜坡:开始时家长站在孩子身后,双手从孩子双肩上往下放在孩子胸前,鼓励他扶着你的手下斜坡;孩子的技巧纯熟后尝试在他双手放置两件小玩具,让他在不用搀扶的情况下下斜坡。

难度设置:

a、走上斜坡;

b、双手拿物走上斜坡;

c、搀扶下下斜坡;

d、独自下斜坡。

06

能倒走3-5步

训练目的:空间概念,协调身体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沿着一条直线倒退着走路。

难度设置:

a、开始时只要求孩子随意在地板上倒走;

b、孩子熟悉初步的要求后要求他在扶持下沿直线倒着走;

c、要求孩子独立地沿直线倒着走。

帮助给予:

1、 如果孩子开始时不领会,需要给予身体指导,如:一人在前面扶着他的双手,另外一人在他身后轮流抬起他的左右脚往后移。

2 、偶尔地给予身体协助。

07

擦背游戏

训练目的: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

训练要求:给孩子洗澡时,用海绵或毛巾轻擦孩子的背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按顺序擦,也可打圈式地擦。

08

呵痒痒

训练目的: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

训练要求:家长用手挠孩子的头颈、胳肢窝、脚底等皮肤触觉敏感处,手的力度一阵轻一阵重,如果孩子害怕,或抗拒,先对其全身肌肤轻轻地抚摩,等孩子习惯以后再逐渐地把时间延长。

09

刷子脱敏

训练目的: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减少触觉防御。

训练要求:家长用刷子先刷孩子的手背、手指等触觉防御性较少的部位,然后渐渐过渡到刷孩子的手心。再刷脚的部位,先刷脚趾、脚跟、然后渐渐过渡到刷脚地中心部位。

如果孩子抗拒,可每次只擦一下,反复地尝试,直至孩子习惯这种触觉刺激。

10

阳光隧道

训练目的:调节前庭感觉系统,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

训练要求:让孩子俯卧着身体,从隧道中爬行通过。

难度设置:

a、如果孩子害怕,先让其在隧道四周玩耍并观察其他孩子如何做,让孩子触摸和摇晃隧道,培养其兴趣和消除恐惧感;

b、 如果孩子不合作,可以给予食物强化,爸孩子喜欢吃的零食或水果放在隧道里,鼓励孩子爬进去拿取食物;

c 、让孩子边爬边推一个中型球前进。

帮助给予:全程由家长身体指导完成。如果孩子出现紧张或抗拒的情况,请以鼓励、引导取得其配合为主,不要强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过度紧张,效果适得其反。

使用食物强化事要注意逐渐撤消。

11

能推"趣怪球"至1米外的指定地方

训练目的:发展社交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目测物体的速度的能力、反应能力),发展大运动--手部肘关节和手臂的活动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和家长分别站在1米的距离内,相互推、接"趣怪球"。必要时要有另一成人协助孩子的动作。

难度设置:

a、 在一定范围内接球;

b 、听从口头指令去把球捡回指定地点。

帮助给予:尽量让孩子在一定范围内自己接球,必要时给予口头提示或身体指导。如果孩子对指令没有反应,需要加以身体指导及口语提、手势提示。

12

能在协助下对墙推球和接球

训练目的:手臂的运动能力/手眼协调

训练要求:让孩子双手抱着中型球,顿在地上用双手把球往墙角推。

难度设置:

a、开始时离墙的距离要在一步以内;

b、逐渐拉大离墙的距离,并要求孩子借助墙壁的反弹力接住弹回来的球。

帮助给予:手把手的身体协助;逐步撤销。

13

能推着物体向前走2-3米

训练目的:发展大运动--手臂推的能力;因果关系的概念;手、眼和腿的动作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把会发声的"鸭子杆"或类似的玩具放在孩子的手里,让他向前推行。

难度设置:

a、 绕大圆桌子;

b、绕2张距离1米左右的凳子;

c、绕3-5张不同距离的凳子(注意凳子摆放的距离要足够孩子和"鸭子杆"通过)。

帮助给予:身体指导(即手把手地教)并不断地用口头提示和身体接触来提示孩子看前面的玩具的运动轨迹,给孩子模仿玩具发出的声音;转弯时告诉孩子正在转弯并用手纠正、帮助他转弯的方向。

14

拉物走2-3米

项目要求:在一会发声玩具车上系一条约50公分长的绳子,在绳子上缠一个圈套在孩子的手腕上,让孩子拉着往前走。

难度设置:

a、 绕大圆桌子;

b、绕2张距离1米左右的凳子;

c、绕3-5张不同距离的凳子(注意凳子摆放的距离要足够孩子和车子通过)。

帮助给予: 手把手,并不断用语言提示看身后的车子的运动轨迹及前方要走的方向。

15

单手投中型球

训练目的:手眼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站在一定的距离外把球单手投入球篮中。

难度设置:

a、只在半步的距离外尝试;

b、在1米左右的距离外把球投入球篮;

c、投5次有3次中为通过。

帮助给予:

1、 开始时给予足够的身体协助并鼓励孩子独立尝试;

2、 只在孩子犯规时给予口头提示。

16

能把静止的球踢向前方1米远的距离

训练目的:发展大运动--腿的伸展能力,发展眼、腿的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把一直径10公分左右的软球放置在孩子跟前,让孩子踢球。

难度设置:

a、 踢向前方1米远的距离;

b、 踢向前方1米远距离的物体。

帮助给予:

a、 口头提示 身体指导 语言提示;

b 、身体指导;

c、 偶尔的身体指导 语言提示。

17

能弯腰左右腿交替钻过呼啦圈

训练目的:肢体运动及平衡能力的控制。

训练要求:给孩子一个大号的呼啦圈,示范给他/她看如何双手分别握着呼啦圈两边并把它放在正前方的位置。弯下腰,然后把一只脚跨入呼啦圈,接着跨入另外一只脚。

难度设置:

a 、开始时把呼啦圈放低一点,并且帮助孩子握着呼啦圈;

b 、高度稍微调高,要求孩子自己拿呼啦圈,必要时给予帮助;

c 、要求孩子双脚跨入后转动双手把呼啦圈由后往前翻转到跨入前的位置(在身体的正前方)。

帮助给予:

1 、如果孩子拒绝游戏,可以多做几次练习,并且邀请孩子一同参与游戏;

2 、注意确保孩子的安全,在每一需要的环节给予适当的身体和口头帮助;

3 、及时鼓励和表扬孩子。

18

坐在童车上被推能保持双脚在脚塔上

训练目的:发展大运动--腿的控制能力、双腿运动时的协调能力、双腿肌肉的控制能力。

训练要求:把孩子放置在童车上(童车的选择要以孩子坐下后,臀部、膝盖及脚踏三点的角度约为45度的车子为宜),家长在后面推动车子。

辅助用品:改良的魔术带。

帮助给予:

1、身体指导并控制好车头转弯的位置;

2、 尽量让孩子自己尝试。

19

会走s型的线段

训练目的:空间概念,肢体的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在地上用不粘胶粘出一条s型线段,让孩子从一端走到另外一端。

帮助给予:

1 、开始时可站在孩子的前面拉着他/她的双手引导他/她往前走;

2 、也可以站在孩子的后边,让他/她推着一个手推玩具沿着线段向前走;

3 、鼓励孩子自己往前走,并在另外一端放一个玩具或小食品来奖励孩子的成功尝试。如果孩子因为见到奖励物而不配合训练,则可以等孩子完成了路线后拿出神秘奖励物奖励给他/她。

20

坐上大龙球

训练目的:改善身体协调不良,增强重力感的控制能力,建立和刺激前庭机能对多动和身体协调不佳的孩子有较大的帮助。

训练要求:协助孩子坐在大龙球上,指导者可以放手,只要协助保持大龙球的稳定即可,鼓励孩子用屁股力量作上下跃动。孩子要作前后、左右摇晃时,指导者可以用手握住孩子双手,以协助孩子保持身体的平衡。

感觉统合发展不足(感统失调)的早期表现并不容易被察觉,(因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还小,很多事情做不到或做不好很正常。

)

可实际上,0-3岁是感统失调的预防期,3-6岁是感统训练的黄金期,如果错过黄金期,即使是到了6-8岁的弥补期,也需要付出更大的力度强度,更多的时间精力,才能达到预期的感统训练效果。

所以,一定不要忽视孩子早期的感统训练,特别是触觉按摩,一定要每天坚持做。

总之,不管你的孩子多大,不管你的孩子感觉统合发展的程度如何,感统训练,都是一件利好孩子的事情。

12岁以下的孩子都必须做感统训练并非空口无凭空穴来风,而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确实需要感统训练。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还没有超过十二岁,请务必不要忽视对他们的感统训练。即使经过感统测评确定孩子的感统发展情况良好,也一定不要忘了在日常生活中,刻意帮他们营造有助于感统发展的良好环境。

感统训练,是0-12岁孩子父母的必修课。如果您希望孩子不仅仅是赢在起点,而且还能赢在终点。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线上问答内容仅为参考,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孩子有心事,该如何开导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跟心理姐一起寻找答案!

每个人都会遭遇成长的烦恼,但是孩子的世界相对简单,所处的环境并不复杂。所以只要家长留心,不难找到使孩子产生情绪波动的原因。一般孩子的困扰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有关学习成绩的困扰。

孩子的主要环境是学校,在学业压力普遍沉重的大环境下,许多孩子为成绩感到焦虑,却不懂如何正确的缓解。这时,如果父母也“成绩至上”,不断给孩子施压,那么孩子的心理状况很容易出现问题。

2、有关人际关系的困扰。

孩子的人际关系大体分为三大类:一是,亲子;二是,师生;三是,交友。

无论哪种关系使孩子有心事,无法避开的是: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础,也是孩子能够正确处理其他关系的先决条件。

好的亲子关系越早建立越好,因为,当问题发生的时候才引起重视,往往为时已晚,修复成本巨大。就像阿德勒所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孩子与老师、朋友、社会他人之间的关系出现问题,总有一些高发诱因:自尊心的挫伤、自信心的打击;遭遇嘲笑、欺骗、恐吓、孤立、霸凌、性骚扰(侵害)……因此,早期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还能让孩子有意识地规避、防范伤害。

3、有关自我认知的困扰。

孩子在身心成熟之前有三个叛逆期,也是心理问题高发期。

  • 第一叛逆期:1-2岁左右。 此时,由于年龄尚小还不会产生所谓的“心事”。但自我意识的健康形成对未来至关重要。
  • 第二叛逆期:7-9岁左右。 进入小学后,孩子认为自己已经是“小大人”了,总想挣脱父母的掌控。这时,如果不能正确的引导,孩子就会藏起“心事”,对父母保守“秘密”。父母将不便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
  • 第三叛逆期:12-15岁左右。 孩子进入青春期,此时父母跟孩子的相处一定要讲究“艺术”。青春期孩子的5大特点——独立意识增强;学会隐藏情绪;强烈的自我关注;情绪波动大;行为易失控。此时,孩子都会因为正在经历成长特殊阶段而有心事,父母应该留心。

首先,父母应该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平时除了照顾好孩子的衣食住行,还要留意孩子的思想动向,以便及时发现“反常”,及时与孩子沟通解决问题。

其次,孩子有心事,会从日常行为中释放出一些“信号”。细心的父母能在第一时间捕捉到。比如:

  1. 孩子说话少了,平时叽叽喳喳的“小话唠”不爱吭声了;
  2. 孩子不怎么出屋了,回到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面;
  3. 孩子把心事写进上锁的日记里,也不找父母倾诉了;
  4. 孩子朋友变少了,原来玩得很好的小伙伴也不主动联系;
  5. 孩子对什么事都没兴趣,做事总是很消极、躲避;
  6. 孩子性格内向了,笑容也变少了,不再嘻嘻哈哈、打打闹闹;
  7. 孩子眼神躲闪、支支吾吾,晚上做梦的时候会哭泣或惊醒……

以上种种,父母需要细心观察和辨别。区分是大问题,还是小麻烦;区分是短暂性情绪,还是持续性困难。

这里引用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的一段话:
“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元的慷慨;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造飞艇造不成一样的郁闷;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样的悲哀;他没有打着他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带兵去打德国一般的恼火;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摸样的恐怖;他写字想得双圈没得着,仿佛候选总统落选了一样的失意;他想你抱他一会儿而你偏去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夺去一般的伤心。”

确认孩子有心事之后,作为家长:

首先,给出的态度应该是“接纳”,表明“与孩子站在一边”的立场。就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家长往往忽略一些“小事件”对孩子产生的巨大影响。这种“不屑”的态度无形中拉远了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孩子觉得不被理解,因此觉得无话可说。

其次,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和信任。

  • 一方面,尊重孩子当下是否愿意坦陈心事的权利,尊重孩子用自己的处理问题的权利等;
  • 另一方面,表达对孩子所反映情况的信任,表达对孩子处理问题能力的信任。为孩子保守秘密,不经孩子同意不“包办问题”,从而获得孩子的信任。

再次,家长处理问题的是孩子的范本,不管孩子遇到了什么问题,家长首先要自我成长,学会以稳定的情绪、理性的行为冷静地处理问题,切不可为孩子的心事“雪上加霜”,把事情扩大化,让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擦除不掉的灰尘。

最后,在孩子能够与家长坦陈心事的时候,家长可以跟心理咨询师“偷师”几招,努力做到像孩子最好的朋友那样,认真地聆听、积极地共情、真诚地接纳、耐心地陪伴、积极地鼓励……

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家长都能与孩子共同成长,成为更优秀的父母。

@头条心理 @第一心理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