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最好是能够完善是否存在腺样体肥大再检查,可以行纤维鼻咽镜检查或鼻咽部侧位片检查,因为这种疾病会导致睡眠呼吸障碍,张口呼吸的情况。
线上问答内容仅为参考,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如果宝宝在睡眠发育的重要阶段,没有建立良好的昼夜睡眠周期,行为发育上没有在睡眠/觉醒周期形成“自我入睡”的能力,加上不当的育儿行为和宝宝自身的特殊原因,会出现多种多样的睡眠问题。这里将最常见的睡眠问题列举一下。不用将所说的各种表现和自己孩子生搬硬套,带来不必要的焦虑,如果怀疑出现睡眠问题,还是在医生评估下进行指导!
1.入睡相关性障碍:是由于在入睡时缺乏某种明确的对象或某些环境因素而发生入睡困难。常见相关因素如入睡时喂奶、吸吮安抚奶嘴、照料者拍背、摇动等。有这些相关因素时,睡眠(包括入睡、持续时间和质量)正常,不存在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不符合其他类型的睡眠障碍的诊断标准。
一般6个月以后才考虑本病,6个月到3岁儿童中,发生率15%-20%。
从病程和预后看,大多数在3-4岁,因为吸吮奶嘴、摇床或搂抱等明显减少,症状可自行缓解。
案例:如婴儿因肺炎导致夜间不适和痛苦,需要整夜抱着,或进行摇晃、安抚。一旦这些习惯性条件形成后,即使当初引起入睡困难的疾病好了,但是宝宝的睡眠可能仍然依赖于这些相关条件。
治疗:采用心理和行为治疗。
2.限制入睡性睡眠障碍:原发于儿童期的一种睡眠障碍,系由照料者不适当的强迫儿童就寝,结果导致即使到达就寝的时间,儿童也拖延或拒绝睡觉。一旦入睡,睡眠质量和时间正常。
一般在3岁左右开始发病,直到青少年,儿童期发病率为5%-10%。
病程不定。
案例:宝宝通常寻找各种借口或提出各种要求,常见的是要求喝水,上卫生间,讲故事等。
治疗:主要采用心理行为治疗。
3.食物过敏性失眠:是指由于机体对某种食物产生变态反应,而引起的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障碍。临床上常表现起病急,当摄入某种特殊食物后不久即可出现入睡困难、频繁觉醒。去除病因后睡眠质量改善。
从出生或开始牛奶喂养即可发生,通常多见于2岁内。需要鉴别胃食管反流、痉挛性肠绞痛。
案例:如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
治疗:查明成为过敏原的食物,并尽量避免摄入各种曾经导致过敏的食物。必要时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系统脱敏治疗。
4.夜间进餐综合征:是指以夜间入睡后经常觉醒并伴明显饥饿感或进餐,必须进食或饮料后才能重新入睡为临床特征的一组综合征。有家族性发病倾向,可能与遗传有关。此外,不当的喂养,如儿童每次醒来便予以喂食,增加了发病可能性。
原发于6月龄以上,于正常喂奶伴入睡的不同点,在于本病患儿夜间的觉醒次数明显增多,每夜可达3-8次,其重要的特征是醒来时有明显饥饿感,迫切需要吃奶或果汁。一般认为6个月后婴儿应能整夜入睡而不需要夜间喂食。
治疗:主要采用心理行为治疗。
5.婴幼儿期常见昼夜节律紊乱:包括
1)时差综合征:表现以急性昼夜节律紊乱为特征。
2)睡眠时相提前综合征(ASPS):主要就是就寝时间比自己所期望的时间提前。傍晚思睡,过早入睡和早上醒来的时间也提前为基本特征。
3)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DSPS):是指主要的睡眠时间比自己所期望的时间推迟,从而导致每晚的入睡时间延迟,入睡性失眠和在预期时间觉醒困难的症状。
4)睡眠-觉醒形式紊乱:由于白天小睡的安排、排便和进餐安排时间和次数等生活无规律导致睡眠-觉醒不规律和紊乱。
治疗:一般治疗,就建立良好的睡眠规律。DSPS采用时间疗法。ASPS采用光疗法。
本文作者介绍:刘维民,北京爱育华妇儿医院新生儿科及儿童保健科主任,高危儿神经发育评估和指导的国内资深专家《获美国新生儿神经行为观察(NBO)认证》,喂养困难评估和指导资深专家《获美国SOS喂养国际认证》,北京宝篮贝贝鲍秀兰教授专家团队核心成员。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类型]
(一)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
左心衰指左心室代偿功能不全而发生的心力衰竭,临床上较为常见,以肺循环淤血为特征。单纯的右心衰竭主要见于肺源性心脏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以体循环淤血为主要表现。
左心衰竭后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负荷加重,长时间后,右心衰竭也继之出现,即为全心衰。心肌炎心肌病患者左、右心同时受损,左、右心衰可同时出现。
单纯二尖瓣狭窄引起的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心衰。它不涉及左室的收缩功能,而是直接因左心房压力升高而导致肺循环高压,有明显的肺淤血和相继出现的右心功能不全。
(二)急性和慢性心衰
急性心衰系因急性的严重心肌损害或突然加重的负荷,使心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期的心脏在短时间内发生衰竭或使慢性心衰急剧恶化。
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常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慢性心衰有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一般均有代偿性心脏扩大或肥厚及其他代偿机制参与。
(三)收缩性和舒张性心衰
心脏以其收缩射血为主要功能。收缩功能障碍,心排血量下降并有阻性充血的表现即为收缩性心力衰竭,也是临床上所常见的心衰。
心脏正常的舒张功能是为了保证收缩期的有效泵血。当心脏的收缩功能不全时常同时存在舒张功能障碍。单纯的舒张性(舒张期)心衰如前所述可见于高血压、冠心病的某一阶段,当收缩期射血功能尚未明显降低,而因舒张功能障碍而致左室充盈压增高导致肺的阻性充血。
严重的舒张期心衰见于原发性限制型心肌病、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等。
[心衰的分期与分级]
1. 心力衰竭的分期 如前所述,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性和功能性疾病所导致的,其病理生理过程不断进展的临床综合征。
近年来,对心力衰竭的治疗已有很大的进步,但从整体上看死于心力衰竭的患者数目仍在逐步上升。这一方面是由于人口老龄化,另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进步,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成功率提高,存活的患者增多。
为了从整体上减少因心力衰竭而死亡的患者,仅仅针对已发生心力衰竭临床表现的患者是不够的,必须从预防着手,从源头上减少和延缓心力衰竭的发生。
为此,2001年美国AHA/ACC的成人慢性心力衰竭指南上提出了心力衰竭的分期的概念,在2005年更新版中仍然强调了这一概念:具体分期如下:
A期:心力衰竭高危期,尚无器质性心脏(心肌)病或心力衰竭症状,如患者有高血压、心绞痛、代谢综合征,使用心肌毒性药物等,可发展为心脏病的高危因素。
B期:已有器质性心脏病变,如左室肥厚,LVEF降低,但无心力衰竭症状。
C期:器质性心脏病,既往或目前有心力衰竭症状。
D期:需要特殊干预治疗的难治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的分期对每一个患者而言只能是停留在某一期或向前进展而不可能逆转。如B期患者,心肌已有结构性异常,其进展可导致3种后果:患者在发生心衰症状前死亡;进入到C期,治疗可控制症状;进入D期,死于心力衰竭,而在整个过程中猝死可在任何时间发生。
为此,只有在A期对各种高危因素进行有效的治疗,在B期进行有效干预,才能有效减少或延缓进入到有症状的临床心力衰竭。
2. 心力衰竭的分级 NYHA分级是按诱发心力衰竭症状的活动程度将心功能的受损状况分为四级。这一分级方案于1928年由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提出,临床上沿用至今。
上述的心力衰竭分期不能取代这一分级而只是对它的补充。实际上NYHA分级是对C期和D期患者症状严重程度的分级。
Ⅰ级: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量不受限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Ⅱ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Ⅲ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的症状。
Ⅳ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这种分级方案的优点是简便易行,为此,几十年以来仍为临床医生所习用。但其缺点是仅凭患者的主观陈述,有时症状与客观检查有很大差距,同时患者个体之间的差异也较大。
[临床表现]
临床上左心衰竭最为常见,单纯右心衰竭较少见。左心衰竭后继发右心衰竭而致全心衰者,以及由于严重广泛心肌疾病同时波及左、右心而发生全心衰者临床上更为多见。
(一)左心衰竭
以肺淤血及心排血量降低表现为主;
1.症状
(1)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
1)劳力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系因运动使回心血量增加,左房压力升高,加重了肺淤血。引起呼吸困难的运动量随心衰程度加重而减少。
2)端坐呼吸:肺淤血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患者不能平卧,因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多且横膈上抬,呼吸更为困难。高枕卧位、半卧位甚至端坐时方可使憋气好转。
3)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已入睡后突然因憋气而惊醒,采取坐位,呼吸深快,重者可有哮鸣音,称之为"心源性哮喘"。
大多于端坐休息后可自行缓解。其发生机制除因睡眠平卧血液重新分配使肺血量增加外,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加,小支气管收缩,横膈高位,肺活量减少等也是促发因素。
4)急性肺水肿:是"心源性哮喘"的进一步发展,是左心衰呼吸困难最严重的形式(见本章第二节急性心力衰竭)。
(2) 咳嗽、咳痰、咯血:咳嗽、咳痰是肺泡和支气管黏膜淤血所致,开始常于夜间发生,坐位或立位时咳嗽可减轻,白色浆液性泡沫状痰为其特点。
偶可见痰中带血丝。长期慢性淤血肺静脉压力升高,导致肺循环和支气管血液循环之间形成侧支,在支气管黏膜下形成扩张的血管,此种血管一旦破裂可引起大咯血。
(3)乏力、疲倦、头晕、心慌:这些是心排血量不足,器官、组织灌注不足及代偿性心率加快所致的主要症状。
(4)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症状:严重的左心衰竭血液进行再分配时,首先是肾的血流量明显减少,患者可出现少尿。长期慢性的肾血流量减少可出现血尿素氮、肌酐升高并可有肾功能不全的相应症状。
2.体征
(1)肺部湿性啰音:由于肺毛细血管压增高,液体可渗出到肺泡而出现湿性啰音。随着病情的由轻到重,肺部啰音可从局限于肺底部直至全肺。
患者如取侧卧位则下垂的一侧啰音较多。
(2)心脏体征:除基础心脏病的固有体征外,慢性左心衰的患者一般均有心脏扩大(单纯舒张性心衰除外)、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及舒张期奔马律。
(二)右心衰竭
以体静脉淤血的表现为主:
1.症状
(1)消化道症状:胃肠道及肝脏淤血引起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是右心衰最常见的症状。
(2)劳力性呼吸困难:继发于左心衰的右心衰呼吸困难业已存在。单纯性右心衰为分流性先天性心脏病或肺部疾患所致,也均有明显的呼吸困难。
2.体征
(1) 水肿:体静脉压力升高使皮肤等软组织出现水肿,其特征为首先出现于身体最低垂的部位,常为对称性可压陷性。
胸腔积液也是因体静脉压力增高所致,因胸膜静脉还有一部分回流到肺静脉,所以胸腔积液更多见于同时有左、右心衰时,以双侧多见,如为单侧则以右侧更为多见,可能与右膈下肝淤血有关。
(2)颈静脉征:颈静脉搏动增强、充盈、怒张是右心衰时的主要体征,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则更具特征性。
(3)肝脏肿大:肝脏因淤血肿大常伴压痛,持续慢性右心衰可致心源性肝硬化,晚期可出现黄疸、肝功能受损及大量腹水。
(4)心脏体征:除基础心脏病的相应体征之外,右心衰时可因右心室显著扩大而出现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反流性杂音。
(三)全心衰竭
右心衰继发于左心衰而形成的全心衰,当右心衰出现之后,右心排血量减少,因此阵发性呼吸困难等肺淤血症状反而有所减轻。
扩张型心肌病等表现为左、右心室同时衰竭者,肺淤血症状往往不很严重,左心衰的表现主要为心排血量减少的相关症状和体征。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线上问答内容仅为参考,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