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抑郁症出现的不真实感(抑郁症有几个阶段)

抑郁症有几个阶段

先说结论。

抑郁症按照严重程度可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阶段。

临床上根据症状轻重,发病缓急划分为轻性抑郁、重症抑郁、急性抑郁、慢性抑郁四种。

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不一定是抑郁症,这种无意义感是每个人都会产生的,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如果出现持续性的无意义感与心境低落,或伴有失眠、食欲下降、情绪起伏不定等症状就需要注意了,这就有可能是抑郁症。

1.几乎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心境抑郁,既可以是主观的报告,比如感到悲伤、空虚、无望,也可以是旁人的观察,比如表现为流泪。另外如果是儿童和青少年的话,可能表现为心境易激惹。

2.几乎每天或每天的大部分时间,对于所有或者几乎所有活动的兴趣或乐趣都明显减少,这种变化可以是自己的体验或者是其他人的观察反馈。

3.在没有特地节食的情况重明显减轻,或体重增加。例如,一个月内体重变化超过原体重的5%,或几乎每天食欲都减退或增加。另外,对儿童来说,一般表现为未达到应增体重。

4.几乎每天都失眠或睡眠过多。

5.几乎每天都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滞,表现为坐立不安或迟钝,情况不仅有本人的主观体验,亦由他人观察所见。

6.几乎每天都疲劳或精力不足。

7.几乎每天都感到自己毫无价值,或过分的、不适当的感到内疚(可以达到妄想的程度),可因患病感到内疚但又不仅限于患病这件事。

8.几乎每天都存在思考或注意力集中的能力减退或犹豫不决,此条反馈可以是本人的主观体验也可以是他人观察所得。

9.反复出现死亡的想法而不仅仅是恐惧死亡,反复出现没有特定计划的意念,或导致企图,或有某种实施的特定计划。

轻度抑郁:符合以上标准中的两个症状,且持续两周以上,症状的严重程度是痛苦但可控的。

中度抑郁:符合以上标准中的三到四个症状,严重程度在轻度与重度之间。

重度抑郁:符合上述五个及以上症状,伴运动性激越。严重程度是极其痛苦和不可控的,且症状明显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如果确认自己为抑郁症,请尽快就医,选择心理医生或者心理咨询师帮助你。

抑郁症患者受到刺激是不是会把事情想象得特

中度以上抑郁症患者受刺激了 会很难控制情绪。因为他们被躯体痛苦折磨长期失眠,精神状态本身就很差。打个比方,如果你连续通宵一两晚,然后你父母喋喋不休的骂你不懂事你猜你会不会发火呢?

其实不要误会也不要误解抑郁症患者。他们不是心理有问题,而是长期被躯体问题所干扰导致的。这个病,轻度到轻中度的,心理调节第一,生理第二。中度以上,乃至重度。生理调节第一,心理问题以后再说

母亲不相信我抑郁,因为想死没有真的实施过

的那个时刻一定是痛苦而绝望的,你一定是一个有韧性的孩子,非常不容易。我的建议:陪伴、理解和定期就医。

在我的小崔不抑郁的公众平台里,有很多关于抑郁症等心理健康方面的原创文章,欢迎关注交流。

抑郁症患者厌世,懒惰,什么也不愿意干,如

病情分析:抑郁症是精神卫生专科疾病,发病原因复杂,主要与遗传因素相关。

主要表现包括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少,兴趣下降,减少,睡眠障碍,躯体不适等。

严重者伴发消极意念和行为,目前一般是药物辅助心理治疗,药物需要在精神科医师指导下规范服用。

目前状况建议到精神卫生专科机构咨询诊治,平时保持规律作息,及时疏导不良情绪,治疗抑郁症,不仅是为患者解除痛苦,在使患者得以重返社会后,还可减少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抑郁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 治疗目标:提高临床治愈率、提高生活质量和恢复社会功能、预防复发。 治疗原则:全病程治疗原则、个体化合理用药原则、量化评估原则、抗抑郁药单一使用原则、联盟治疗原则等。

抑郁症的全程治疗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急性期治疗、巩固期治疗和维持期治疗。药物治疗 药物是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提倡选用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抗抑郁药。

需要注意的是,精神类药品应在医生指导下,严格遵照医嘱服用。急性期治疗 急性期治疗的目的是控制症状、尽量使患者达到临床痊愈(症状完全消失)。

抗抑郁药物一般在2~4周开始起效。 若用药治疗6~8周无效,可改用同类另一种药物或另一类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 为了降低复发的风险,结束巩固期治疗之后还应进行维持期治疗。

维持治疗时间的研究尚不充分,一般如出现两次以上的复发,尤其是青少年起病、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病情严重、风险大或有家族遗传史的患者,其维持治疗的时间应至少2~3年;

多次复发者(3次或以上)主张进行长期维持治疗。 一般以急性期治疗剂量作为维持治疗的剂量,可以有效防止复发。 维持治疗结束、病情稳定后,可缓慢(数周)减药直至终止治疗,同时应密切监测复发的早期征象,一旦出现,应迅速恢复原有治疗剂量。

为什么有的人看似很开朗,但却有抑郁症,你

抑郁症患者很多看起来并不抑郁,他们甚至表面上开朗、乐观,然而在人群背后,他们默默地承受抑郁带来的痛苦,点击视频,了解什么是微笑型抑郁,更好地识别微笑型抑郁。

视频...

以上视频由“知我心理学”和“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联合出品。

欢迎点赞并关注头条号“知我心理学”——2017年度健康头条号、悟空问答最佳干货科普答主获得者,400万用户信赖的心理学社区,在这里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