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我意识产生的第一个标志是物——我知觉分化
既能够区分自己的身体和外物、自己的动作和动作对象的关系、自己和自己动作的关系。这些主要是依靠实际的动作实现,例如婴儿在吸吮手指和脚趾时就能知道这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因为吸吮它们时会有手部和脚部的感觉;自己松开抓玩具的手时玩具就会掉落;不小心用手抓到自己的脸时会痛等等。
二、自我意识产生的第二个标志是人——我知觉分化
即能认出镜中的自己,区分自己和他人。心理学上著名的点红实验就证明了这一点。
三、自我意识产生的第三个标志是对“我”这个人称代词的掌握和使用
当儿童能正确使用“我”这个人称代词来代替自己的名字,掌握“我”的相对性,当谈话对象用“你”来称呼,而儿童知道对方所说的“你”就是“我”时,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就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相互作用中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及变化规律。主要学习个体社会化过程,交往,言语发展,伙伴,家庭和居住环境及学校对个人的影响等。在社会群体水平上进行研究的内容有:群体交往结构、群体规范,态度、种族偏见攻击行为、风俗习惯和文化等。
扩展资料: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问题:
1、成就行为与个体的工作绩效:象韦纳的成就归因、阿特金森(Atkinson)的成就动机研究、麦克里兰(McClelland)以及温特(Winter)等人对能力结构的研究,以及各式各样的对工作绩效的研究都包括在这个课题中。
2、态度以及态度改变:态度问题一直受到心理学家的重视,许多理论被用来说明态度的形成及改变,霍夫兰德(Hovland)和西尔斯(Sears)等人在这一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归因问题:产生于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已经有许多这样的理论。90年代以来,随着文化心理学的兴起,人们对东西方归因差异的兴趣使得这一领域又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4、个人知觉与自我意识:一直就是心理学家关注的问题,随着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心理学家发现,许多问题都和它有关,比如鲍姆斯特(Baumeister)、布斯(Buss)等人对内在自我和公众自我的区分就被用在广告、说服等许多领域。
心理因素包括心理过程与个性两个方面。心理过程是由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所构成。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与想象。社会心理因素,是指社会的形成与发展由人的社会行为心理因素决定的理论。20世纪初代替社会有机体论而流行。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塔尔德、德国的滕尼斯、美国的吉丁斯等。认为社会由人所组成,社会形态由人的活动表示出来,因而社会的发展不仅依赖于地理环境与人类的生理构造,还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
教育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侧重于研究教育情境中的社会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学科。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人际知觉、人际吸引、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顺从等。群体社会心理现象指群体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如群体凝聚力、社会心理气氛、群体决策等。 [编辑本段]学科性质 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受到来自两个学科的影响。在社会心理学内部一开始就存在着两种理论观点不同的研究方向,即所谓社会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学方向的社会心理学。在解释社会心理现象上的不同理论观点,并不妨碍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应具备的基本特点 [1] 。 普通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区别 一般来说,普通心理学研究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般关系 ,客体包括自然客体与社会客体。社会心理学则主要研究主体与社会客体之间的特殊关系,即人与人、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普通心理学的规律可以应用于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主体与社会客体之间的关系所获的规律 ,也可以丰富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传统上着重于研究个体、个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社会心理学则着重于研究群体中的个体、群体、人与人、人与群体的关系。 社会心理学与个性心理学的关系更加亲切、更加复杂。美国心理学会迄今仍把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放在一个分支里。一般说来个性心理学是研究个性特质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涉及自然和教化的关系、涉及较稳定的心理特质,而社会心理学则主要研究直接社会情境对个人的影响以及个人对这个情境的解释的作用。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发现表明,直接社会情境的作用往往被低估了。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如人际知觉、人际吸引、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顺从等.群体社会心理现象指群体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如群体凝聚力、社会心理气氛、群体决策等.
简单来说就是用心理学的知识来解释社会生活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