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如何解决青少年沉迷手机的问题(十五六岁的孩子总是通宵达旦的玩手机,有什)

十五六岁的孩子总是通宵达旦的玩手机,有什

最近一个七年级男孩子的家长碰到了与你遇到的同样的问题,这位家长通过她孩子的班主任老师找到了我,寻求帮助。其实遇到这个问题的家长不在少数。如果孩子已经沉迷于游戏,家长只是说教、讲道理,是一点用都没有,还会让自己大伤脑筋大动肝火感到很无助。

孩子沉迷于玩游戏的原因有很多:一、学习遇到极大的困难成绩差得不到家长、老师的肯定与表扬,找不到成就感,就在游戏当中去寻求安慰。二、家庭出现重大情况,亲情遭遇挫折,比如父母离婚,或者经常吵架造成家庭环境不好,或者从小抚养自己长大与自己感情深厚的人去世等等。三、学校遭受到同学的语言或行为霸凌,不敢去学校上学,回到家又无人监管,开始玩游戏逐渐沉迷其中。四、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动力学习。五、亲子关系紧张,孩子在家与父母无话可说,在游戏上混时间寻求寄托…… 针对不同的情况,我们要采取不同的办法来帮助孩子脱离游戏或少玩游戏。

如果孩子是因为学习困难而把精力转移到游戏当中,家长就要帮助他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如果家长自己有能力帮助他各科学习,父母可以和他一起学一起做作业,一起努力。有家长这么做,效果证明很好。如果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帮她,就应该帮她找合适的老师帮她补欠缺的知识,使他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让他学有所获,体验到成功感。学校的老师也会帮助学生,但是老师教的学生多,没时间帮到每一个孩子,再加上学生学的科目多,时间不够用,有时老师想帮学生,学生没有时间,等学生有时间了,老师又要忙别的事情了。

很多时候有家庭变故的学生是无心学习的,这种变故让他很悲观厌世。因为他至亲的父母离异了,双方经常互相伤害,互相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坏话,让孩子夹在中间很难做人。孩子心中美好的父母形象瞬间崩溃,让孩子觉得婚姻这么糟糕,以后自己不会结婚,因为结了婚就是吵架、离婚,生活很痛苦。有些父母自以为聪明,以为自己离婚的原因孩子都不知道,殊不知,孩子是非常聪明的。我有个学生,她妈妈非常疼他,经常接送他,什么都满足他。后来他爸妈离婚了,他们都以为孩子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离婚,其实孩子早就知道,是因为妈先出轨,然后他爸爸爱上了别的女人。所以不管这个妈妈怎么痛心疾首怎么为孩子好,孩子就是不听她的,只要她的钱,专跟她对着干,他无心学习,放学后不及时回家,故意在学校逗留一个多小时让妈在校门外等是常事,回家就玩游戏,家长管不了。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认真学习的情感保障,孩子的情感上有了安全感才能安心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说,为人父母真的很重要,只有家长好好学习为人父母,孩子学习才能天天向上。经常通过网络、书籍、电视等学习一些家庭教育的方法,学会与孩子好好沟通,让亲子之间无话不谈。有了这样的亲子关系的家庭,孩子不会出什么问题。

培养孩子一个良好的兴趣爱好。如果一个孩子整天只是学习没有其他的兴趣爱好,他是会感到枯燥乏味无聊,从而造成不爱学习爱游戏。正如我们大人经年累月做同一项工作没有其它生活调味品,你会有职业厌倦感一样的道理。孩子喜欢玩游戏,可以让他去学编程,游戏都是程序员编出来的,如果他能设计程序,有更高水平,玩游戏就会让他觉得索然无味。你可以和他一起玩游戏,共同体验游戏当中能够得到什么快乐,把这种快乐迁移到生活当中。也可带孩子去运动、旅游、听音乐、赏美术等等,培养一种拿得出手的爱好作为学习之余的课外生活的调剂,让生活丰富多彩。

家长要经常与学校老师和班主任沟通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顺便同时接送他的同学,就可尝试与孩子的同学经常了解一下孩子在学校的真实情况:有没有受到同学的欺负,在学校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及时教孩子处理各种关系,不要让他因受到欺凌害怕学校而不去上学。

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吃苦教育,让他体会生活的艰辛与乐趣。比如把乘坐飞机改为坐绿皮火车,让他了解坐绿皮火车的人是怎么谋生的,为什么要坐绿皮火车。报名去参加假期志愿者,不是去做,而是真的要认真体验。孩子懂得去付出辛劳,懂得人间的真爱,说不定孩子在这些经历当中就能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明确学习的目的,从而认真读书。

作为家长,也要和孩子一起订一些规则:电子产品不可长时间由孩子保管,否则会被孩子把持家长管控不了。孩子在做作业时,家长不要看电视、玩电子产品,也要学习自己的东西,一同上进,给孩子做榜样,哪怕是装装样子也要装。

让孩子转变、认真学习的方法有很多,这里不能面面俱到。只要做用心的父母,你一定会有办法的。

如何解决青少年沉迷手机游戏

三点建议:

01、从自身做起。我们自己要带头做个榜样。如果我们一边拿着手机玩得不亦乐乎,然后告诉孩子“不要玩手机、好好学习”,孩子肯定不服气。管住自己不玩手机、少玩手机,站在孩子的角度体会下放下手机的不易、诱惑的根源、抵触的心理,然后更易理解和沟通。

02、从放下手机一小时做起。跟孩子商量着定一个计划:在晚饭后、睡觉前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内,全家不看手机,把手机放在某个地方。这两个小时全家人在一起交流、聊天、做游戏、做家务、开家庭会议、运动……如果两个小时保证不了,可以减为一个小时。

03、从培养更多好的习惯做起。孩子的业余时间,好的习惯不去占领,坏的习惯就会占领。象棋、跳棋、扑克、羽毛球等等,对孩子也有很强的吸引力,前提是你要带着孩子一块学、一起玩,教会孩子基本游戏规则,适当的还可以打破某些规则,让其入门领略其中的乐趣,一起培养好的习惯。

以自己为例,我的孩子原来玩手机也很沉迷,后来发觉后,有意识地教育引导,与其商量着一起制定一些计划。每周完成一定量的课外阅读任务,会发一个两元的红包鼓励,钱不在多,重点的是仪式感。一起玩各种棋类游戏,除了前面提的象棋、跳棋,还有五子棋、军棋、蛇棋、飞行棋,近期在学国际象棋,还有一些围棋的基础知识。

孩子有旺盛的精力和想象力、创造力,重点让孩子参与进来,多做一些创新、有趣的探索和尝试。

比如,我们玩飞行棋一段时间后,兴趣有所减弱,可以重新制定规则,比如加成两颗骰子、三颗骰子,再比如飞机可叠加飞行、固定方格标记炸弹、牢笼等小道具,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又提起来了,还积极发挥想象力,最后还手绘了好几张棋盘,上面布满了各种小道具、小机关,光画棋盘、设计关卡就多半个小时,孩子也忙得不亦乐乎。

再比如五子棋,除了传统玩法外,还探索实验了“一次下两颗子,首先连成6颗者胜”等等自行制定的规则,让孩子感受到新奇、变化、有趣,会让孩子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过来,激发更多好玩的创意,收获更多的乐趣。

事实证明,非手机类游戏,也有很强的吸引力。前提是家长要多用心、多费心,多陪些孩子,与孩子可以一起做游戏的时光很短暂的,也就几年时间吧,孩子再稍大一些,有了自己独立的世界,想一起玩亦不可多得了。多珍惜、多陪伴,帮助孩子矫正不好的习惯,多培养健康、阳光、向上的好习惯,是家长的责任,也是义不容辞、甜蜜有意义的任务。

13岁的孩子每天玩手机游戏和网络游戏,有

很多家长都被这个问题困扰,之前我大姐家的孩子也是这样。

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但需要家长一段时间的坚持。

不要试图单纯通过说服来让孩子戒掉游戏

孩子玩游戏,表面上是不务正业、颓废、不思进取,其本质是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存在感或者成就感,而游戏的“及时奖励”与“及时反馈”机制刚好弥补了孩子这方面的缺失,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很容易得到极大的满足感。(想想腾讯游戏背后是有多少心理学家在背后“出谋划策”),所以不充实孩子的现实生活,单纯的说服或者强行禁止孩子玩游戏,都不是正确的办法。

从孩子兴趣或特长入手,丰富孩子现实生活,逐渐转移他的注意力

我姐家的小孩儿有段时间玩《穿越火线》和《英雄联盟》上瘾,每天吃饭睡觉想的都是游戏,大人苦恼了好久。后来按我说的,仔细帮助孩子挖掘他的特长和兴趣,发现他还对太极拳感兴趣,毫不犹豫给他找了个师傅。(我们老家是温县的,是太极拳发源地)

一开始大人期望不高,只要能减少他玩游戏的时间就行,谁知道学了两个月,跟着老师出去参加比赛,拿了个二等奖回来,从此以后他就有成就感了,知道自己在现实中也有令人佩服的地方。(我看过一次他在陈家沟的练习,一个十几岁的小伙子认真打太极拳的样子原来可以那么帅)这之后家长又做了很多努力,凡是在老家有太极拳表演和比赛的,都带他去看,反复强化他对自己的认知,不断地带入兴趣场景(太极拳领域)来熏陶他的兴趣。之后的这些努力很重要。这样才逐渐戒掉了他的“网瘾”,注意,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附上一段他练习的视频,这个场地是陈家沟很有名的一个地方,马云也在那练过)

视频...

这个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财富”

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闪光点,而这些正是他存在感和成就感的基础,所以家人一定要学会挖掘和引导,引导错了没关系,孩子越长大,这些闪光点越突出,及时调整就好了。

希望对您有帮助。持续回答育儿方面的问题,欢迎关注、评论!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