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论述艾利斯理性情绪治疗理论的观点(心理学abc理论的观点是什么)

心理学abc理论的观点是什么

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就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情绪障碍呢。情绪ABC理论中:A表示诱发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A直接导致了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发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然而,你有没有发现同样一件事,对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同样是报考英语六级,结果两个人都没过。一个人无所谓,而另一个人却伤心欲绝。
为什么?就是诱发事件A与情绪、行为结果C之间还有个对诱发事件A的看法、解释的B在作怪。一个人可能认为:这次考试只是试一试,考不过也没关系,下次可以再来。另一个人可能说:我精心准备了那么长时间,竟然没过,是不是我太笨了,我还有什么用啊,人家会怎么评价我。于是不同的B带来的C大相径庭。
常见的不合理信念::1. 人应该得到生活中所有对自己是重要的人的喜爱和赞许;2. 有价值的人应在各方面都比别人强;3. 任何事物都应按自己的意愿发展,否则会很糟糕;4. 一个人应该担心随时可能发生灾祸;5. 情绪由外界控制,自己为力;6. 已经定下的事是无法改变的;7. 一个人碰到的种种问题,总应该都有一个正确、完满的答案,如果一个人无法找到它,便是不能容忍的事;
8. 对不好的人应该给予严厉的惩罚和制裁;9. 逃避可能、挑战与责任要比正视它们容易得多10. 要有一个比自己强的人做后盾才行。
合理情绪疗法是 20 世纪 50 年代由埃利斯在美国创立,它是认知疗法的一种,因此采用了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故又被称之为认知行为疗法。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主要是 ABC 理论,这一理论又是建立在艾利斯对人的基本看法之上的。
埃利斯对人的本性的看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 人既可以是有理性的、合理的,也可以是无理性的、不合理的。当人们按照理性去思维、去行动时,他们就会很愉快、富有竞争精神及行动有成效。
2. 情绪是伴随人们的思维而产生的,情绪上或心理上的困扰是由于不合理的、不合逻辑思维所造成。
3. 人具有一种生物学和社会学的倾向性,倾向于其在有理性的合理思维和无理性的不合理思维。即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思维与信念。
4. 人是有语言的动物,思维借助于语言而进行,不断地用内化语言重复某种不合理的信念,这将导致无法排解的情绪困扰。
为此,艾利斯宣称: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这就成了 ABC 理论的基本观点。在 ABC 理论模式中, A 是指诱发件; B 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 C 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件 A 引起的,即 A 引起了 C 。 ABC 理论则指出,诱发件 A 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 B 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情绪战法创始人

埃利斯

埃利斯在童年时期,跟父母的很少在一起,可以说是聚少离多,在上大学的时候没有学过心理学,但是后来自学心理学,刚开始他研究爱、性、婚姻家庭关系等相关领域,看心理学文献看了近一万多篇,慢慢的开始做咨询。

为了精通心理学,他先是读了心理学硕士,后来又攻读心理学博士。但是在年轻的时候,艾利克斯有社恐的问题,不敢跟女生说话,并人不敢在人多的地方讲话。

于是他开始练习跟女生说话,他在一个月内找了100个女生聊天,聊完就不害怕女生了;为了克服在人多的时候讲话的恐惧,他就不断的练习演讲,慢慢讲话没有紧张,害怕的感觉,他发现越逃避,问题越严重,直接去面对反而没事了。

其实,埃利斯是在不断的运用心理学的方法,用心理学的方法克服自己的问题。埃利斯采用用的是行为主义的脱敏疗法,害怕什么就去做什么,做着做着就不怕了,反而会会喜欢上那个过程,因为身体适应了那种感觉。

埃利斯因为不喜欢精神分析,于是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创立了理性情绪疗法,积极主动的去帮助来访者,埃利斯一生帮助了15000名患者恢复了健康,埃利斯被评为美国十大有影响力应用心理学家,排名第二,而且在心理学家中是最长寿的,享年93岁,被美国媒体成为“心理巨匠”。

埃利斯ABC理论中,A、B、C分别指代什

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

A(Antecedent)指事情的前因,C(Consequence)指事情的后果,有前因必有后果,但是有同样的前因A,产生了不一样的后果C1和C2。这是因为从前因到后果之间,一定会透过一座桥梁B(Bridge),这座桥梁就是信念和我们对情境的评价与解释。又因为,同一情境之下(A),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评价与解释不同(B1和B2),所以会得到不同结果(C1和C2)。因此,事情发生的一切根源缘于我们的信念(信念是指人们对事件的想法,解释和评价等)。

高中生如何调整心态与情绪

1.保持良好的心态

心态的培养不仅是在高中阶段,父母应该从小就注重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心态,特别是对负面情绪的调节。心理学家埃利斯认为负面情绪的来源是个人头脑中产生的不合理信念,比如今天孩子考试考砸了,不合理信念是:“我考砸了,我完蛋了。”

但是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把不合理信念转变为合理的信念,比如:“这次我考砸了,但是下次我会更加努力”,把失败的遗憾变成勤奋的动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孩子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才是心理疏导更好的。

2.培养兴趣爱好

兴趣爱好能丰富孩子的情感,孩子在有益的活动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对身心健康发展也有很大的好处。比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能收获强健的体魄,还能培养团结、坚强的精神。

3.主动帮助孩子。

父母每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一定会发现孩子的情绪变化,这时父母可以主动找孩子交流,因为高中孩子可能不好意思向父母请求帮助。父母要注意在沟通中多倾听孩子的烦恼,减少说教。

4.设置合适的目标。

引导孩子制定合理的目标,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妄自菲薄,好的目标能让孩子有更高水平的成就动机,完成目标就能获得更多的自我效能感。

5.写日记。

写日记也是一种心理疏导的,孩子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够把心里的情感宣泄出来,并且能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总而言之,孩子上高中压力大是一种正常的情况,父母要掌握一些心理疏导的方法,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长大。

阿尔伯特埃利斯的书

《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理性情绪》、《控制愤怒》、《控制焦虑》、《拆除你的情绪》 通过读这本书,你将会明白,你有一些与生俱来的让自己陷入严重焦虑、抑郁、愤怒、自我憎恨和/或自我怜悯的倾向性;你是如何毫无必要但又荒谬无知地让这些 倾向性一直伴随左右的。你能够改变使自己烦恼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远离烦恼,也让你不再那么轻易就自我攻击。你可以长期而有效地坚持使用理性情绪行为疗 法,一直到你能够运用自如,形成习惯。

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1913年9月27日 – 2007年7月24日),男,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在1955年发展了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也是1960年代美国性解放运动的先驱。许多人认为他是认知-行为疗法的始祖。先后毕业于纽约市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

中文名

阿尔伯特·艾利斯

外文名

Albert Ellis

国籍

美国

民族

犹太

出生日期

1913年9月27日

成长经历学术贡献出版图书宗教心理学著作TA说

成长经历

1913年9月27日,阿尔伯特·艾利斯出生在美国匹兹堡的一个犹太人家庭,是3个孩子中的长子,4岁时全家移居纽约市。艾利斯的父亲是一位商人,经常在外商务旅行,对孩子较少关爱。

Albert Ellis

阿尔伯特·艾利斯在他的自传中,描绘他的母亲是一位热衷于自己想法、有两极倾向的妇女,“喋喋不休,但从不倾听”。对于大部分话题,她都要详细解释她的强烈的意见,但极少说明这些观点的事实依据。艾利斯的母亲和父亲一样,对孩子感情冷漠。艾利斯说到,在他上学时,经常还在睡觉,而他放学回家时,母亲又经常不在家。除了情感痛苦以外,阿尔伯特·艾利斯也要负起照顾弟妹的责任。他用自己的钱买了一个闹钟,叫醒他们,并为他们穿衣。当大萧条到来时,三个孩子都不得不找工作来帮助家庭。

阿尔伯特·艾利斯在童年时期体弱多病,青年时期也一直遭遇无数的健康问题。5岁时因肾炎住院,还因扁桃体炎住过院。

阿尔伯特·艾利斯在纽约市立大学商学院学习,获得文学士以后,才涉足临床心理学领域。

1942年,艾利斯开始攻读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临床心理学硕士学位,主要接受心理分析学派的训练。

1943年6月,阿尔伯特·艾利斯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临床心理学硕士学位。艾利斯获得博士学位以后,又进行了附加的心理分析训练。如同当时大部分心理学家,他对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理论很感兴趣。

1947年阿尔伯特·艾利斯获得博士学位后不久,开始个人分析。卡伦·霍妮对阿尔伯特·艾利斯的思想影响最大,不过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艾瑞克·弗洛姆和沙利文的作品也对艾利斯形成他的心理模型起到关键作用。艾利斯相信阿尔弗雷德·科尔兹布斯基(Alfred Korzybski)和他的书科学与 Sanity,使他开始从哲学途径创立理性情绪疗法。

1953年1月,阿尔伯特·艾利斯彻底与心理分析分道扬镳,开始将自己称为理性临床医生。艾利斯提倡一种更积极的新的心理疗法。1955年,他将自己的新方法命名为理性疗法(RT)。这种疗法要求临床医生帮助客人理解自己的个人哲学(包括信仰)导致了自己的情感痛苦。 例如“我必须完美”或“我必须被每个人所爱”。艾利斯相信通过理性分析,人们可以理解他们的错误

当时实验心理学中流行行为主义观点,而临床心理学中流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卡尔·荣格、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和弗雷德里克·皮尔斯等心理分析学派大师的观点。尽管阿尔伯特·艾利斯的方法强调认知、情绪、行为,他对认知的强调还是激怒了几乎每一个人,可能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追随者除外。因此,他经常在专业会议上和出版物中感到敌意。

1965年,阿尔伯特·艾利斯发表了《恋:原因与治疗》一书,将恋看作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在此10年前出版的金赛报告曾发现恋行为在男性和女性中都相当普遍。1973年,美国精神病学学会宣布恋不再列为心理疾病,因而不需治疗。1976年,艾利斯批判了自己在〈性与解放的男人〉中的早期观点,转而强烈支持恋者的权利。

2004年,阿尔伯特·艾利斯罹患严重的肠炎,

2007年7月24日自然死亡,享年93岁。

学术贡献

有人称艾利斯是自 S.弗洛伊德以来唯一创建具有了自己理论体系的心理治疗学派的心理学家,还有人称他为认知行为治疗之父。但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他无非是取人之长、略加综合而已。尽管褒贬不一,但他所倡导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却是得到一致推崇的。 埃利斯把其信奉的哲学观点与讲究实效的行为主义结合起来创建了理性行为疗法。虽然这种疗法起初遭到几乎所有治疗家的激烈反对,但他通过不懈的努力,坚定地捍卫了理性行为疗法,并使该疗法在实践中获得巨大成功,最后使其反对者不得不信服和接受。埃利斯信奉的哲学观点是现象主义哲学、实用主义哲学和人本主义哲学,他把这些哲学观点与行为主义相结合,提出了理性行为疗法的依据。该依据认为人们是由于那些不合理的思想才导致心理障碍的。因此,如果使患者认识到这些不合理思想,并使其转达化为合理的思想,就能取得有效的治疗结果。

理性行为疗法是由艾利斯于 1955 年所创的理性治疗发展而来。最初他所用的名称为理性治疗(Rational Therapy,简称 RT),到了 1961 年才改为理性情绪疗法(Rational Emotive Therapy,简称 RET),直到 1993 年艾利斯又将理性情绪疗法更改为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因为他认为理性情绪疗误导人们以为此治疗法不重视行为概念,其实艾利斯初创此疗法时就强调认知、行为、情绪的关联性,而且治疗的过程和所使用的技术都包含认知、行为和情绪三方面。 他曾出版过许多富于创造力的、很受欢迎的论著,尤其是在本世纪 60 年代,他有好几本著作(例如《性无罪》等)的销售量高达几百万册,从而使他的合理情绪疗法得以普及。 埃利斯是精力充沛而多产的人,也是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内著作最丰富的作者之一。在忙碌的专业生涯中,他每星期会晤八十个个别治疗替诊者,指导五个治疗团体,每年对专业人员与大众做两百场演讲与讲习。他已出版了五十多本书籍七百篇以上的文章,内容大部分以理情行为治疗法的理论与应用为主。

出版图书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

作者名称 阿尔伯特·艾利斯

作品时间 2015年1月

阿尔伯特·艾利斯通过自己的经历不断摸索并创作出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REBT是一种简单并富有成效的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模式对人类的行为提供了一个整体的理解,它阐明了思维、知觉和认知是如何相互作用的。阅读这本书,注意这种治疗方法如何让心理咨询从业者从来访者的描述中有效甄别出需要进行治疗干预...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