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弗洛伊德写过哪些书(心理学的名著有哪些)

心理学的名著有哪些

佛洛依德生平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德语:Sigmund Freud,出生名:Sigismund Schlomo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犹太人。生于奥地利弗莱堡(今属捷克),后因躲避纳粹,迁居英国伦敦。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被称为“维也纳第一精神分析考试界”(以别于后来发展出的第二及第三考试界)。

1856年5月6日,弗洛伊德出生在奥地利帝国摩拉维亚弗莱堡(今捷克共和国普日博尔)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他的犹太出身对后来其理论的发展起著很大的作用。共生了三个儿子和五个女儿,他是长子;还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 。他的家庭经济状况紧迫,住宅拥挤,但他的父母尽力抚养他们,尤其是弗洛伊德。从幼年起,父母就着重培养他的智力,投入的精力往往超过他的兄弟姐妹。

他出生时身上附有胎膜,其母认为这是一个吉利的征兆。他在幼年起已经显得才智过人,9岁时便以优异的成绩提前一年升入中学,在八年制的学习过程中连续六年是班级第一名,特别在体育这项科目上面名列前茅有七年已久。虽然当时社会上有反犹的组织,但是他依然于1873年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医学。大学时,弗洛伊德对生物学和生理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先后在动物实验室和生理实验室实习,发表了多篇论文。当时他心理学的导师是弗朗兹·布伦塔诺,而他也十分尊敬这位前辈。1881年5月,弗洛伊德通过医学院毕业考试,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弗洛伊德继续在恩斯特·布吕克的生理实验室工作。与玛莎订婚后,为了增加收入,接受布吕克的建议放弃理论研究,改行做专职医生。1882年7月31日,弗洛伊德开始在维也纳综合医院工作,直到1885年8月底成为维也纳大学的神经病理学讲师。

他在24岁时染上烟瘾,并且认为这种习惯可以帮助他提升工作效率。他的同事威廉·弗利斯曾就此事警告过他,但弗洛伊德依然故我,后来因此罹患口腔癌。按照弗洛伊德1897年和弗利斯所讲,烟瘾等瘾是的代替物。

除去他尊敬的老师弗朗兹·布伦塔诺,他也十分欣赏西奥多·里普斯和尼采的作品。在尼采于1900年去世后,弗洛依德专门去买过尼采的作品合集。但后来又对尼采失去了兴趣,开始专攻神经学。此外他还经常阅读莎士比亚的英文原著,实际上他的很多精神分析原理都可以从莎士比亚的作品里寻到源头。

1885年10月,弗洛伊德前往巴黎向让-马丁·沙可求教,后来他回忆到这段经历时说它对自己从神经学转向研究神经病理学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次年他就开始自己独立进行实验了,然而这段时期弗洛伊德精神处在比较压抑的状态,经常做噩梦,他认为这是因为其父1896年去世导致他患上了神经衰弱症[20]。基于自己的早期研究,弗洛伊德推断出人类幼年遭受过性是后来患上强迫性神经官能症和歇斯底里症的先决条件,即弗洛伊德诱惑论。

纳粹德国占领奥地利后,弗洛伊德因为是犹太人的关系,必须逃出奥地利。弗洛伊德得到他的病人和朋友,拿破仑家族的玛丽·波拿巴公主的资助,公主花了一大笔钱,把弗洛伊德一家老小从纳粹党手上赎出来。1938年,弗洛伊德经过法国巴黎到英国伦敦的汉普特斯德,住在20 Maresfield Gardens,今弗洛伊德博物馆。当他离国时,弗洛伊德被要求,签署一份他曾被纳粹党敬重、善待的声明。

弗洛伊德每天抽一盒雪茄;直到1939年9月23日因下颚癌而安乐死。

佛洛依德著作:

《歇斯底里症研究》,与约瑟夫·布鲁尔(Josef Breuer)合著。(Studies on Hysteria / Studien über Hysterie,1895)

《梦的解析》(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 Die Traumdeutung,1899)

《日常生活的精神病学》/《日常生活之精神病学》(The Psychopathology of Everyday Life / Zur Psychopathologie des Alltagslebens,1901)

《性学三论》(Three Essays on the Theory of Sexuality / Drei Abhandlungen zur Sexualtheorie,1905)

《图腾与禁忌》(Totem and Taboo / Totem und Tabu,1913)

《论自恋》(On Narcissism / Zur Einführung der Narzißmus,1914)

《超越快乐原则》(Beyond the Pleasure Principle / Jenseits des Lustprinzips,1920)

《自我与本我》(The Ego and the Id / Das Ich und das Es,1923)

《幻象之未来》(The Future of an Illusion / Die Zukunft einer Illusion,1927)

《文明及其不满》(Civi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 / Das Unbehagen in der Kultur,1929)

《摩西与一神论》(Moses and Monotheism / Der Mann Moses und die Monotheistische Religion,1939)

《精神分析概要/精神分析引论》(An Outline of Psycho-Analysis / Abriß der Psychoanalyse,1940)

《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Jokes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Unconscious,1905)

希望采纳!

参考维基百科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