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理解你的感受。估计所有当父母的人都会有这样抓狂的时候吧,我也是,有时候会情绪很难控制,被孩子闹得真是很烦。但我自己也很清楚,对孩子生气、吼叫、打骂,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而且会适得其反。我说下看法和自己会如何处理这样的情形。
其实,孩子哭闹引起大人情绪烦躁的时候,是大人和孩子双方情绪都失控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我通常会跟孩子说:妈妈现在非常生气,心情很糟,如果你再这样下去,妈妈可能会吼你,妈妈也很难控制自己的言行了。所以,妈妈建议,现在我们两个人先分开一下,你在这里自己想一想,我去另外一个屋子,我们都安静一下。也就是说,我是如实告诉孩子我当时的心情和感受,很严肃地告诉他,就像跟一个大人说话一样,孩子通常会感到事情的严重性了,会适当收敛。而且的确要按照自己所说的,两个人分开一下,各自冷静。等自己情绪平复一些了,再来处理孩子的问题。
不过,有时候孩子根本不听大人这一套,反而会越闹越厉害,这种时候,我认为孩子通常是真的情绪上受了很大影响,而且肯定事出有因,那就需要及时把引起他情绪失控的事情处理一下。孩子哭闹的原因,大人肯定知道,也许是很小的一件事,因为没有按照他的要求和想法,就会演变成一场斗争。我的做法是,要尽量理解孩子的感受。孩子不是大人,很多时候不懂得规则,只是单纯地想按自己的想法做事。我们要站在他的立场去想,理解他不断被限制、管制的那种感受。当你能感受到孩子的委屈和不满时,要对他表达,“妈妈或爸爸很理解现在的感受,你是因为**事情感到伤心(委屈,或是生气等等),那就先好好地哭一下,妈妈抱着你。”也就是不要先急于讲道理,更多地是表达对于孩子心情和感受的理解,这样有利于他情绪的稳定,等稳定之后再处理事情本身。
如果引起孩子哭闹的事情不是原则性的,大人可以适当让步,不要过于和孩子较真。或者给孩子其他选择的建议,让他转移意力,不要再纠缠这件事的对错,让他从其他事情上体验到乐趣,脱离焦躁的情绪,这也是在教孩子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大人和孩子不能一味地钻死胡同,在这件事上不断纠缠,那就会越来越生气,不如先放一放。
2岁的孩子,脾气较急。我认为还是和平时的生活氛围有关。指导意见
1、家中注意生活的环境。如果父母的关系等不好,有这些情况,孩子的脾气可能会暴躁一些,出现这样的情况。
2、注意开导孩子,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或者孩子有这方面的需求时,可以先采取不理睬的态度看看。不能总是一味地满足。
线上问答内容仅为参考,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教育小孩学会包容和表达。误解在日常生活中肯定会有的,要让小孩学会包容。让小孩知道一个道理,总会为大家所知道的,短时的误会,错误并不在自己,不能让别人的错误来伤害自己。包容,就是一个缓冲期,过了这个缓冲期之后,再想办法把事情的原尾告诉爸妈。这个过程绝对不能撒谎。被人误会最重要的就是让人理解。父母这个角色扮演得好,对小孩的成长方向有很大影响。
按理来说三年级的孩子不会出现这么极端的情况,但是也不排除孩子的个体特异性。
孩子如此排斥学习,作为家长有没有思考过,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子?
你们说她,她就打自己?
家长是怎样说教孩子的?
这个说教孩子,家长要掌握好方法,不能摆出一副家长的面孔,对孩子又说又骂,甚至非常生气时候对孩子进行人格攻击,比方说骂孩子“你能干什么”“就你这样的还能学好”“笨死了,活该!”。等等类似的话语,家长有没有说过呢?
如果家长总是如此责骂孩子,孩子有一天真的会变成你骂的那个样子。
朋友家的儿子,小时候聪明可爱,脑瓜子很机灵,可是家长对孩子总是大喊大叫,孩子做错一点事情,家长就喋喋不休的骂好半天,过几天了还时不时旧事重提接着说。
妈经常说的就是“真后悔生了你这么个白眼狼”“你能学好才怪”。这些话语就像刀子一样深深扎在孩子的心里。
妈经常当着孩子的面说,你看谁谁怎么学的那么好,你脑子被猪油糊住了吗,这么简单都不会,真是笨到家了。
后来,那个聪明的小男孩学习越来越差劲,越是学不好,越是会挨打责骂,越是责骂越是不想学习。
现在,那个孩子上初中了,学习,真的变成了妈嘴里说的,又笨又差劲的孩子,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已经变成了水火不容的形势,家里面经常鸡飞狗跳,吵闹不断。
去年高考时,一个脑瘫的孩子以总分600多的高分考取了大学,当时上了新闻热搜,令人称赞。
这个脑瘫的孩子平时上课学习都是由家长背到教室里放好在座位上,家长离开,等放学时候再从教室里背孩子回家。
孩子勤学懂事,没有因为身体的原因变得抑郁厌世,而是积极向上。这里面都与父母的付出分不开。
这位孩子的父母对孩子的付出要超过常人,不打不骂不厌弃,用爱和耐心为孩子撑起一片天。
家长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巴,要多有点耐心,不要盲目的和别人孩子攀比,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想办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比絮絮叨叨的说教有意义。
你孩子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家长对她多包容多关心,先让孩子把情绪稳定下来,能打开心扉,然后再谈学习的事情,不要操之过急。
家长也要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刺激到了孩子,有则要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