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大学生情绪abcde案例分析(旅游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旅游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一、填空题
1)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人类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
需要.
2) 旅游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法、实验法调查法、内省法、案例研究法。
3) 晕轮效应指的是从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整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印象。 4) 旅游知觉的特性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四个基本的特性。 5) 影响社会知觉的心理因素有首应效应、晕轮效应和刻板印象.
6) 通过旅游消费的学习,学会在旅游购买决定中预见所包含的风险和未知因素。 7) H.C.凯尔曼提出了态度形成有三个阶段,即服从、同化和内化。
8) 在态度的特性中,态度的内隐性是必须从个人的行为或者与行为有关的语言行为表露中间接的推断出来。
9) 家庭的生命周期就是家庭的发展过程,指一个家庭从诞生开始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直至最后消亡的整个过程。 10) 个性的形成主要受先天遗传因素、社会因素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的交互作用和影响。 11) 在研究消费心理和行为时,典型的家庭形态有:配偶式家庭、核心式家庭和复合家庭。 12) 文化特征通常体现为无形性、广泛性、习得性、稳定性和动态性。 13) 审美心理要素包括: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
14) 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情绪情感具有:兴奋性、感染性、易变性和多虑性等特征。
15)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 四、简答题
1.旅游者的知觉心理定势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您举例说明。
旅游者的知觉心理定势主要表现在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和刻板印象等方面。
(1)首因效应。如我们在旅游景区的视觉识别形象策划中,特别要重视第一印象区的设计。第一印象区是旅游者最先进入旅游景区的视域空间,因此第一印象区给旅游者六下的美好印象将会对旅游者的后续印象产生影响。 (2)晕轮效应。如有的年轻人由于倾慕朋友的某一可爱之处,就会把他看得处处可爱。
(3)刻板印象。如说到商人,人们总和“唯利是图”联系起来,说到军人就认为威武、刚强,这是职业上的刻板印象。 2.为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形成良好的知觉影响,旅游企业与从业人员应做好哪些工作?
(1)应该在对旅游景观资源调查及评价的基础上,给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形象定位。(2)要准确、翔实、及时地将旅游目的地的信息传递给旅游者,减小旅游者在旅游决策时的感知风险。(3)要着力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为旅游者提供美好的旅游体验。(4)要继续为完成旅程的旅游者提供作为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的延伸部分的“超常服务”。 3.根据社会地位、权利、财富的划分,请阐述不同阶层旅游者的需要? 根据社会地位、权利和财富,可以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阶层。
(1)上层旅游者对旅游活动要求较高,他们常常选择远距离、跨国、跨洲的,去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他们讲究舒适和排场,出手大方,看中身份和名誉。(2)中层旅游者人数最多,多选择国内旅游;对价格较敏感,希望物有所值;他们一般选择中低档消费,注重经济实惠。(3)下层人士进行旅游活动的可能性较小,在价格非常优惠的条件下,能选择一些近距离的旅游活动,但无力进行较高档次的消费。 4.简述阿尔波特理论。
16) 旅游者对前厅服务的主要心理需求包括:受尊重的心理、快速服务的心理、求知的心理和求公平的心理. 17) 旅游者在旅行途中表现特别突出,最基本、最关切的心理需要是求安全的心理。
18) 群体内聚力是指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包含“向心力”和“内部团结”的双重意思。 19) 旅游企业对员工的激励,通常有目标激励、奖金激励、强化激励、榜样激励、情感激励。 20) 领导者的强制性影响力,主要由传统因素、职位因素和资历因素构成。
二、选择题
1. 人的心理活动一般分为心理过程和(D).
A.认识过程 B. 行为过程 C. 反应 D. 个性心理特征 2. 对旅游条件的知觉有(ABC).
A. 对时空的知觉 B. 对交通条件的知觉 C. 对旅游目的地的知觉 D.对旅游风险的知觉 E.对人际的知觉
3.旅游者会采取一些措施来消除旅游风险,常见的方法有(ABCD)。
A. 广泛收集旅游信息 B. 购买名牌产品 C. 寻求高价格 D. 认真比较衡量 E. 采取从众消费行为
4.旅游者需要是人们的一般需要在旅游过程中的反映,旅游者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它表现在(ABCE)等几个方面。 A. 社交的、尊重的和自我完善的需要 B. 基本智力的需要 C. 探索的需要 D. 追求健康的需要 E. 冒险的需要
5.通过对旅游活动及各种旅游动机分类模式的研究,我们可将主要的旅游动机归纳为(ABCDE)等。 A.健康的动机B. 追求自尊的动机 C. 探索的动机 D.学习的动机E. 社会交往的动机 6.(B)理论认为,学习是对外部事件作出反应的结果。
A.认知学习 B. 行为学习 C. 构建学习 D. 观察学习 7.旅游者的社会环境,包括(BCD)等,是他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 A. 广告 B. 家庭 C. 朋友 D.熟人 8.态度的组成包括(ACD).
A. 认知成分 B. 行为成分 C. 情感成分 D. 意向成分 E. 想象成分 9.外界影响对旅游者态度改变的因素包括(CDE)。 A. 态度的强度 B. 态度的价值性
C. 信息作用 D. 旅游者之间的态度 E. 团体压力 10.旅游者的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BCE)。
A.兴趣 B. 性格 C. 能力 D.意志 E. 气质
11.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认为人格结构是由(ABE)等几部分组成的。 A. 自我 B. 本我 C. 真我 D. 假我 E. 超我 12.情绪和情感的两级性包括(ABCE).
A.肯定和否定 B. 积极和消极 C. 紧张和轻松 D. 快乐和悲哀 E.单纯与复杂 13.影响旅游者情绪情感的因素主要有(ABCDE).
A. 需要是否得到满足B. 活动是否顺利 C. 客观条件D.团体状况和人际关系E. 个体因素 14.旅游者审美动机的类型可分为(ACDE)。
A. 自然审美型 B. 文化审美型 C. 社会审美型 D. 饮食审美型E. 艺术审美型 15.审美活动本质上是一种(D)。
A. 认识活动 B. 想象活动 C. 情感活动 D. 价值活动 16.影响旅游者行为的社会因素主要有(BCDE)。
A.学校 B. 家庭结构 C. 消费流行 D.社会阶层 E. 社会文化 17.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领导班子结构,应考虑(BCDE).
A.性别结构 B. 年龄结构 C.智能结构 D. 个性结构 E. 知识结构 18. 领导群体的心理结构的优化,主要应做到(ABDE).
A. 心理相容 B. 心理适应 C. 心理安慰 D.心理互补 E.心理认同 19.旅游企业员工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ACE)方面。
A. 能力差异 B. 情感差异 C. 性格差异 D. 意志差异 E. 气质差异 20.在旅游服务工作中,应忌讳的“四语”是(ABCD)。
A. 蔑视语 B. 烦躁语 C. 斗气语 D. 否定语 E.幽默语 21.“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代表了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CD)的心理需求。 A.求快 B. 求尊重 C. 求方便 D.求卫生 E. 求安全
三、名词解释
1) 需要:是个体在一定条件下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平衡状态,即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
2) 旅游动机:旅游者为了满足旅游需要,引起他们使用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愿望和意念,直接推动其进行旅游活动的内在动
力或动因。
3) 旅游知觉:直接作用于旅游者感觉器官的旅游刺激情景或旅游刺激物的整体属性在头脑中的反映。
4) 社会知觉:主体在社会环境中对有关个体或群体特性的知觉,主要包括对个体的知觉、对自我的知觉和对人际的知觉。 5) 旅游心理学:是旅游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主要研究现实的旅游者及潜在的旅游者的消费心理和行为。 6) 心理:是有机体在现实生活中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活动,是脑的一种特殊反映机能。
7) 个性:个人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
特征的综合。
8) 自我:是个体在与环境的接触中由本我发展而来的人格部分,是自我适应现实环境的重要部分。
9) 气质:是人心理活动动力方面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它表现为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和
差异组合,是人的个性的一个方面。
10) 认知成分:个体对他人、事物、环境等的认识、理解和评价,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印象。它是态度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是态度形成的基础。
11) 消费流行:是社会流行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指人们在消费活动中,对商品和劳务所形成的风行一时的消费模式。 12) 经典性条件反射:当引起反应的一种刺激与另一种自身不能引起反应的刺激一起出现时,就会发生经典性条件反射。过
了一段时间,第二种刺激会因为它与第一种刺激在一起而产生与第一种刺激相似的反应。
13) 社会角色: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按照个性的发展与社会的要求,其观念、行为逐步规范,身份逐步得到所属群体的认
可,这种个体社会化后所形成的定位,称之为社会角色。
14)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继承、总结、改造、创新,逐渐积累起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15) 审美:审美主体(人)对审美客体(美的事物)的观察、感悟、享受和再造,是主体的需要和客体的审美属性之间构成
的一种关系。
16)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
可统称为感情。
17) 家庭生命周期:是家庭的发展过程,指一个家庭从诞生开始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直至最后消亡的整个过程。 18) 需要:是个体在一定条件下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平衡状态,即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 19) 群体内聚力: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包含“向心力”和“内部团结”的双重意思。
20) 旅游服务:旅游服务是指旅游业服务人员通过各种设施、设备、方法、手段、途径和“热情好客”的种种表现形式,在
为旅客提供能够满足其生理和心理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过程中,创造一种和谐的气氛,产生一种精神的心理效应,从而触动旅客情感,唤起旅客心理上的共鸣,使旅客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产生惬意、幸福之感,进而乐于交流,乐于消费的一种活动。
21) 激励:是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的心理过程。
22) 群体:广义的群体指以某种社会关系为纽带联结而成,并具有区别于其他群体和个人的独立特征的人群聚合体。狭义的
群体指心理上相互依赖、行为上相互影响,彼此意识到对方的存在,都感到同属于一个集体的一群人。
23) 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是人在感知当前的事物时,在已知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凭借以往的经验才能确认某事物。
阿尔波特是美国心理学家,是人格特质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特质”具有指挥个体行为的能力。正是我们的“特质”,才使我们变化的情境中给以步调一致的反应。他将人的各种特质分为三种:基本特质。指足以代表一个人独特个性的特质,只在少数人身上可以观察到。核心特质。指一个人具有相当概括的、有一般意义的代表性特点。次要特质。是指不太明显、不太受人注意的,一般性较少的那些人格特质。
5.社会阶层对人们的旅游消费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
(1)同一社会阶层的旅游消费行为具有相似性。同一社会阶层的人在价值观、行为准则、消费观念、需求动机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因此在旅游消费行为上也表现出很明显的相似性。如A社会阶层中的中下层和底层人员主导性消费动机重要是求廉和求实。B社会阶层中的中中层人员的家庭有可能开始谨慎地扩展消费项目。C社会阶层中的中上层的家庭开始按照自己的心理倾向扩展消费项目,增加消费项目。D上层人员的家庭追求个性化消费已经成为明确的消费主题,享受型服务性消费在其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很大。
(2)不同社会阶层的旅游消费行为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其重要差异概括如下:A不同社会阶层的消费观念不同。B不同社会阶层的消费内容不同。C不同社会阶层获取和传播消费信息的渠道不同。 6.简要分析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要点:观察法、实验法、案例研究法、调查法、内省法。 7.简述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个性的形成主要受先天遗传因素、社会因素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的交互作用和影响。先天遗传因素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因素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包括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对个性的影响;社会实践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主要途径。
8.什么是学习?学习对旅游者的作用是什么? 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指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的过程。狭义的学习指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 学习对旅游者的作用是:获得信息;激发动机;形成态度;积累经验。 9.社会阶层对人们旅为产生怎样的影响?
(1)同一社会阶层的旅游消费行为具有相似性。同一社会阶层的人在价值观、行为准则、消费观念、需求动机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因此在旅游消费行为上也表现出很明显的相似性。如A社会阶层中的中下层和底层人员主导性消费动机重要是求廉和求实。B社会阶层中的中中层人员的家庭有可能开始谨慎地扩展消费项目。C社会阶层中的中上层的家庭开始按照自己的心理倾向扩展消费项目,增加消费项目。D上层人员的家庭追求个性化消费已经成为明确的消费主题,享受型服务性消费在其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很大。
(2)不同社会阶层的旅游消费行为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其重要差异概括如下:A不同社会阶层的消费观念不同。B不同社会阶层的消费内容不同。C不同社会阶层获取和传播消费信息的渠道不同。 10.简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主要可以分为两大主题:人格结构与人格发展。
(1)人格结构。在弗洛伊德看来,人格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之内包括着彼此关联且相互作用的三个部分,分别称为本我、自我、和超我。由于这三个不分的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内驱力,支配了个人所以的行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彼此交互作用而构成人格整体。
(2)人格发展。人格发展有两个前提:第一,强调发展,认为成人的性格是由婴幼儿时期的各种经验塑造而成的;第二,性格是一生下来就有的,并随着个体心理的发展而发展。其分为:口唇期、门期、性器期、潜伏期、青春期。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的局限性在于:第一,他的理论大多是以心理失常者的行为为基础,因而未必适合解释一般人的行为;第二,资料多是根据个人的观察经验,缺乏实验性的量化研究;第三,他过分重视人类本能冲动对行为的支配作用,而忽视社会文化对行为发展的影响。
11.影响旅游者情绪情感的因素有哪些?
(1)需要是否得到满足。(2)活动是否顺利。(3)客观条件。(4)团体状况和人际关系。(5)个体因素。 12.旅游者情绪和情感有什么特征?
(1)兴奋性。(2)感染性。(3)易变性。(4)多虑性。
13.旅游者对前台和客房服务有哪些心理需求?服务人员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心理策略?
(1)旅游者对前台服务的主要心理需求:受尊重的心理;快速服务的心理;求知的心理;求公平的心理。前台服务的心理对策有:美化环境;注重言行仪表;服务周到。(2)旅游者对客房服务的主要心理需求:整洁卫生;舒适方便;安全;尊重。客房服务的心理对策有:认真做好客房的卫生清洁工作;保证客房环境的舒适宁静;服务工作要主动周到;服务工作要礼貌。
14.旅游企业家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影响力?
(1)旅游企业家应具备的素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智力素质;意志素质;情绪素质。(2)旅游企业家应具备的影响力:权力性影响力,由传统因素、职位因素和资历因素构成;非权力性影响力:由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识因素和情感因素构成。
15.什么是群体压力?群体压力会对群体成员产生什么作用? 群体压力是指群体规范对其成员所具有的无形的约束力。
作用:(1)在群体压力下,人们会产生社会从众行为,在心理和行为上与其他成员保持一致;从众行为的产生受环境因素和个性因素所影响。(2)发生社会助长作用和社会干扰作用。
16. 企业管理人员应针对不同员工的情况,常见的激励有哪几种?
要点:目标激励;奖金激励;强化激励;榜样激励;情感激励。
五、论述题
1、如果你是旅游工作者,请论述旅游部门和企业应采取审美措施来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
要点:(1)倡导现代旅游观念,鼓励旅游消费。(2)加大旅游宣传的力度。(3)努力开发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4)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2、选择一个旅游目的地,假定你是旅游促销人员,你应该如何运用三个“自我”的理论向旅游者和潜在的旅游者作旅游促销宣传。
旅游工作者了解个性结构中的三个“自我”是十分必要的,他们是“儿童自我”动心、“家长自我”放心、“成人自我”省心。
为了让“儿童自我”动心,旅游企业应用形象生动的广告宣传,展示旅游目的地的迷人风采,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有针对性地设法说服旅游者的“家长自我”,使其明白该项旅游的实际意义和从中可以获得的益处,进而劝说其放弃自己的固有偏见,使其同意“儿童自我”的旅游要求,而对旅游放心。对“成人自我”,需要收集和处理与旅游决策相关的各种信息和资料,如果旅游促销广告和人员能够有针对性地向“成人自我”传输有关旅游产品的各种具体细节,使其在收集信息方面不至于太费时劳神,“成人自我”就会觉得省心,就可以理智的做出相应的旅游决策。 3、假定你是旅游工作者,你将如何在旅游过程中激发和调控旅游者的情绪情感。
(1)激发有利的情绪和情感:设计开发符合旅游者需要的产品;提供准确有效的旅游信息;提升旅游服务的质量(旅游工作者必须重视每一个服务的细节,提供旅游者意想不到的意外、惊喜服务;要从旅游者的利益出发合理安排服务,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旅游工作者要用良好的情绪和情感感染旅游者)。(2)调控不利的情绪和情感:理智控制;转移控制;合理宣泄。(详见《旅游心理学》P104-106)
4、假定你是导游,请问你会通过哪些服务来满足旅游者的心理需求,提高他们的兴趣。举例说明。
要点:(1)树立良好的形象。(2)正确使用导游语言。(3)积极诱导旅游者兴趣。包括借助直观的形象诱发旅游者的直接兴趣,同时避免活动内容、线路的重复单调;借助语言加深游客对感知事物的理解,诱发自觉兴趣;应注意引导,把旅游从旁观的欣赏者变成为参与者;应合理安排旅游活动的节奏,张弛有度。(4)把握旅游者的心理。包括了解游客全游程的心理活动;根据旅游目的分析游客心理;根据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国情分析游客心理;根据不同背景分析游客心理。(5)提供微笑服务。(6)提供超常服务。(详见《旅游心理学》P149-151)
5.联系实际,分析旅游企业中客人的投诉心理,并说明处理客人投诉的一般对策。
(1)应有耐心细致、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2)接待服务应标准化。(3)接待服务应程序化。(4)妥善处理旅游者的投诉。首先,应做到耐心倾听,弄清,关键还是要设法弄清真想,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委及客人的要求。其次,应区别不同情况,采取恰当处理。 6.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个性的形成主要受先天遗传因素、社会因素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的交互作用和影响。 (1) 先天遗传因素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2) 社会因素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①家庭环境对个性的影响。②学校教育对个性的影响。③社会文化对个性
的影响
(3) 社会实践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主要途径。 7.消费流行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及导向性。
影响:(1)消费者认知态度变化。(2)消费驱动力变化。(3)消费心理反向变化。(4)消费习惯与偏好变化。
导向性:(1)从单一的旅游消费到多元化的旅游消费。(2)从低价的旅游消费到实价的旅游消费。(3)从广告宣传导向的旅游消费到信誉导向的旅游消费。(4)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5)从相对静止旅游消费到体验式旅游消费。(6)从国内游到国内游和出境游并举。
名词解释:
1.需要 2.旅游动机 3.旅游知觉 4.社会知觉 5.旅游心理学 6.心理 7.个性 8.自我 9.气质 10.认知成分 11.消费流行 12.经典性条件反射 13.社会角色 14.文化 15.审美 16.情绪情感 17.家庭生命周期 18.需要 19.群体内聚力 20.旅游服务 21.激励 22.群体 23.理解性
简答题:
1.旅游者的知觉心理定势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您举例说明。
2.为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形成良好的知觉影响,旅游企业与从业人员应做好哪些工作? 3.根据社会地位、权利、财富的划分,请阐述不同阶层旅游者的需要? 4.简述阿尔波特理论。
5.社会阶层对人们的旅游消费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 6.简要分析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7.简述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8.什么是学习?学习对旅游者的作用是什么? 9.社会阶层对人们旅为产生怎样的影响? 10.简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11.影响旅游者情绪情感的因素有哪些? 12.旅游者情绪和情感有什么特征?
13.旅游者对前台和客房服务有哪些心理需求?服务人员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心理策略? 14.旅游企业家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影响力?
15.什么是群体压力?群体压力会对群体成员产生什么作用?
16. 企业管理人员应针对不同员工的情况,常见的激励有哪几种?
论述题:
1、如果你是旅游工作者,请论述旅游部门和企业应采取审美措施来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
2、选择一个旅游目的地,假定你是旅游促销人员,你应该如何运用三个“自我”的理论向旅游者和潜在的旅游者作旅游促销宣传。
3、假定你是旅游工作者,你将如何在旅游过程中激发和调控旅游者的情绪情感。
4、假定你是导游,请问你会通过哪些服务来满足旅游者的心理需求,提高他们的兴趣。举例说明。 5.联系实际,分析旅游企业中客人的投诉心理,并说明处理客人投诉的一般对策。 6.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7.消费流行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及导向性。

一百分求一篇英语口语对话搞,谁来

A:Good morning,B.How are you doing today?B:Very good,how about you A:can't be better!C:A,you are in a good mood today,why?A:I'm gonna visit the famous Great Wall this summer .i'm so excited !D:that's great !can i join you My family is going to visit some places of interest in China soon ,but we are not sure where to visit .A:No problen !E:It seems that you all keep in a good mood .F:Yes ,we are .Keep a good mood is so important in our daily life .E:Why F:Good mood is a wealth of our valuable life ,it makes you never give up the hope of life even in despair B:yeah ,and a good mood is a power to support us up.C:I couldn't agree with you more .But how can we keep a good mood D:There are many ways of course .For example ,everyday you can take pictures,such as the trees outside the window,A:So all the memories can keep you a good mind .E :Also ,eat a big meal or take more activities can make you will feel happy too.F :In conclusion,keeping good mood has positive effects which can be psychological.it is very important to us,start from now,we should keep good mood,let it made us more confident.ABCDE:yes !供参考!)

abcde理论是什么

哈哈,我搜到的,和你分享一下.
情绪疗法 ABCDE 理论一、理性情绪治疗法概述 RET(Rational-Emotive Therapy)是本世纪 50 年代末、60 年代初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 阿尔伯特.艾里斯(Albert Ellis)倡导的. 1、本治疗法是以改变病人的认知为主的治疗. 它以理性思维和观念代替不合理的思维, 以理性治疗非理性, 以最大限度地减 少不合理的理念给他们的情绪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以此使自己的心理臻于健康. 2、不合理的信念: (1)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如:我做事必须尽善尽美); (2)对他人的不合理信念(如:对不好的人应给予惩罚); (3)对周围环境及事物的不合理信念(如:已注定的事无法改变). 3、不合理信念特征: (1)绝对化的要求(demandingness) 即从自己的意愿出发,认为某事一定会发生或一定不会发生,“应该”、“必须”. 其不合理在于,人们不可能在每件事情上获得成功,既是某件事取得了成功,也不可能 得到所有人的赞赏.而一旦这样的现实出现,持有此类信念的人就会受不了,因而产生情绪 上和行为上的障碍,这种绝对化的要求反映了他不合理、走极端的思维. (2)过分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 即以某件具体事件, 某一言行证明自己进行整体的评价. 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思维, 是思维的主义. 人们在对自己的绝对化要求中常常会走极端, 认为自己某一件事情上办 的不好,未获得成功,就是自己一无是处,只说明只是这件事上办不好.因此,人们应当就 自己的某一行为的表现而进行评价,不能因一件事而否定个人的价值. 人们对他人也常有某种不合理的要求, 如果对他人持有绝对化要求, 就会发现他人的言 行总是与自己作对,因而陷入消极的情绪体验中,如“愤怒、怨恨、压抑”等. (3)槽糕至极论(awflizing) 即如果某一件不好的事情一旦发生,其结果必然非常可怕,槽糕至极,灾难性的.这种 思维导致焦虑、悲观、压抑、犹豫等不良情绪.将一件事情的负面结果夸大到极点,反 映了个体走极端的不合理的思维. 艾里斯认为,人一出生就有一种心理倾向,即要坚持自己的向往和追求都能得到满足, 期望自己的愿望会实现, 生活中某些向往和要求的确如意地实现了, 这种积极的记忆强化了 我们的“全能幻觉”,使我们认为我们一定能比所有的人幸福,一定比其他人更成功,应当 与他人不一样.当我们一旦遇到挫折和逆境时,我们就无法接受,认为这些不该发生在自己 身上,从而导致不良的情绪.此外,文化、父母和竞争的社会,都在强化事事超过他人的非 理性信念.这些信念虽然是上进的动力来源,但一旦过头,就会使人在思想上钻牛角尖,形 成心理负担. 二、合理情绪疗法的 ABCDE 理论 一般人总习惯于认为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归结于环境事件, ABC 理论认为, 但 情绪不是由 某一诱发件 A(Activating event)直接引起来的,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 事件的解释和评价 B(Belief)引起的,而解释和评价则源于人们的信念.就是个体对事件 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结果(consequence).ABCDE 理论的独特之处在强调 B 的重要作用,认 为 A 只是造成 C 的间接原因,B 才是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 一旦不合理的信念导致不良的情绪反应, 个体就应当努力认清自己的不合理的信念, 并 善于用新的信念取代原有的信念,这就是所谓的 D(Disputing),即用一个合理的信念驳斥, 对抗不合理信念的过程,借以改变原有信念.驳斥成功,便能产生有效的治疗效果 E(Effect),使来访者在认知、情绪和行动上均有所改善. ABCDE 理论包括一套通过认识不合理信念到改变不合理信念,进而调整情绪和行为的步 骤和阶段,它始终强调现在,重视人的理性力量,相信人最终通过自我调节而顺应环境,把 人的主动性提高到一个重要位置. 合理性情绪治疗法实质上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它承认富裕、家庭幸福、事业美满、 爱与被爱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 能拥有一切固然是美好的, 但我们不能把生命的全部基础都 投在获得这些美好的事物上. 三、合理情绪疗法的过程 1、心理诊断阶段 通常在第一来访中进行.当取得来访者的信赖后,咨询者要探讨来访者的诱因.根据 ABCDE 模式找出它的不合理信念.他叙述的问题可能看上去千头万绪,十分复杂,但涉及的 不合理信念数量很少,可能只有几种不合理信念在不同的情境下的反应而已. 2、领悟阶段 此阶段是治疗的准备阶段, 主要任务是让来访者了解此疗法的知识, 使其对合理性情绪 疗法的原理及实施有思想准备. 领悟的不同层次: A、首先向来访者强调人的信念,讲述 ABC 理论,帮助他们认识到 B 是引起情绪和行为 反应的直接原因. B、向来访者解释不合理信念是在过去经验中习得的,并通过思维、行为多次重复而一 直存在于人的头脑中. C、 帮助来访者认识引起并使自身症状持续的原因, 即找出不合理信念 (最重要的领悟) . D、帮助来访者领悟到,从前未加分析的某些观念并非真理,未经验实,不符合逻辑, 为下一步合理信念的取代做准备. 3、修通阶段 治疗者要使用逻辑的、 经验证实的方法与不合理观念进行论辩, 其论辩可参考如下: A、质疑式:直接质询当事人他这种信念是否有足够的事实证据; B、价值式:质询当事人目前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是否确有价值.如:一旦考不好,就可 以整天愁眉苦脸,放弃继续努力吗 C、极端式:质询当事人这件事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如:如果考试没有进前 5 名,最坏 的结果是什么真的就那么可怕吗 D、更新式:提醒当事人,“从另一个角度想一想,考试成绩不像你预期的那样,是否 也是一件好事呢” E、夸张式:故意夸大当事人的信念,使当事人看到它的不合理之处.如:是不是广而 告之说你考试未达到预期成绩,以至于天就要塌下来,提醒别人小心呢 4、建立新的合理观念阶段 在通过上述阶段, 使当事人原有的不合理观念发生动摇后, 干预者要帮助对方及时发展 新的合理的观念, 并且在发现合理观念后要及时的巩固, 可要求当事人多次重复诵读该观念 以获得巩固效果,以使其能更习惯地采用合理的思维. 四、治疗技术 1、辩论法.对于有一定文化知识和反省能力的人十分有效.要求治疗者大胆地、毫不 客气地对来访者持有的不合理信念进行挑战和质疑.可采用不断深入地提问质疑. 2、假设最坏的可能.帮助对方从不合理走出来,并且不总会发生.假设最坏的可 能性有助于帮助对方认识到情绪的困扰不在于这种不利的事件, 而从内心的恐惧, 对恐惧的 恐惧才是真正的祸根. 3、角色扮演分析.进行时,让当事人与干预者互换角色,为不合理观念进行辩护,让 当事人扮演干预者进行反驳和质询. 镜子的作用. 当事人通过寻找理由和证据进行反驳的过 程,为自己建立新的合理观念提供了依据和材料. 4、认知家庭作业.可采用布置作业形式,把治疗的进展带回到日常生活中,一种是固 定格式的作业,让其找出 A 和 C,然后是 B,做 D 做辩护,最后填 E 辩护效果.另一种自由 格式作业,完全由当事人合理的自我分析,找出不合理信念并与之辩论. 5、合理的情绪想象.情绪通过改变想象而改变.首先让当事人想象其引绪困扰的 场景;其次让当事人保持想象,但要求改变自己的情绪,使之适度,并加以体验;最后停止 想象,报告是怎样想,怎样做方使情绪体验有所改变.干预者要及时强化合理观念补充,使 来访者新的合理观念和认知情绪新观念产生了. 五、合理情绪治疗法在学校中的应用 合理情绪治疗法用于学生身上,有其不同的特点,通常分 5 个阶段: 1、友好相处阶段. 要设法让学生相信治疗干预者不会强迫他们改变自己,而是帮助他们更清楚地思考问 题,重在消除学生的心理抵抗,成为朋友.鼓励他们自我表露. 2、评价. 评价学生存在的问题是正常发展中的问题,还是属于其他,如家长、老师的过分担心, 或是学生本身的问题.还可评估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的严重程度.其重点评估:①学生歪 曲现实吗②学生以自我挫败评价环境吗③是否缺少适当的自己认知④学生缺少 解决问题的实践技能 评估总结阶段,制定干预计划、目标、步骤. 3、教授解决问题的技能 (1)理解自我情绪.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2)教给学生批判思维的技巧和合理的信念 (3)教给学生改变自己的认知 4、练习阶段 应将干预方法迁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通过表格、作业等让学生经常练习. 5、对变化和技能获得的评估 评估干预目标是否已达成, 如可问 “学生能解决情绪烦恼吗”他能解决实际问题吗” “ “老师或家长对他的进步满意吗” 六、合理情绪治疗法的注意事项 1、以改变认知为重点 2、把握辩论和质询的火候和分寸 3、保持耐心 4、防止新的认知偏差出现 5、进行新观念言语操作时,应注意某些非言语因素 6、把握合理情绪疗法的适宜对象
理性情绪治疗法概述
RET(Rational-Emotive Therapy)是本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里斯(Albert Ellis)倡导的.
1、本治疗法是以改变病人的认知为主的治疗.
它以理性思维和观念代替不合理的思维,以理性治疗非理性,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的理念给他们的情绪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以此使自己的心理臻于健康.
2、不合理的信念:
(1)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如:我做事必须尽善尽美);
(2)对他人的不合理信念(如:对不好的人应给予惩罚);
(3)对周围环境及事物的不合理信念(如:已注定的事无法改变).
3、不合理信念特征:
(1)绝对化的要求(demandingness)
即从自己的意愿出发,认为某事一定会发生或一定不会发生,“应该”、“必须”.
其不合理在于,人们不可能在每件事情上获得成功,既是某件事取得了成功,也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赞赏.而一旦这样的现实出现,持有此类信念的人就会受不了,因而产生情绪上和行为上的障碍,这种绝对化的要求反映了他不合理、走极端的思维.
(2)过分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
即以某件具体事件,某一言行证明自己进行整体的评价.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思维,是思维的主义.人们在对自己的绝对化要求中常常会走极端,认为自己某一件事情上办的不好,未获得成功,就是自己一无是处,只说明只是这件事上办不好.因此,人们应当就自己的某一行为的表现而进行评价,不能因一件事而否定个人的价值.
人们对他人也常有某种不合理的要求,如果对他人持有绝对化要求,就会发现他人的言行总是与自己作对,因而陷入消极的情绪体验中,如“愤怒、怨恨、压抑”等.
(3)槽糕至极论(awflizing)
即如果某一件不好的事情一旦发生,其结果必然非常可怕,槽糕至极,灾难性的.这种思维导致焦虑、悲观、压抑、犹豫等不良情绪.将一件事情的负面结果夸大到极点,反映了个体走极端的不合理的思维.
艾里斯认为,人一出生就有一种心理倾向,即要坚持自己的向往和追求都能得到满足,期望自己的愿望会实现,生活中某些向往和要求的确如意地实现了,这种积极的记忆强化了我们的“全能幻觉”,使我们认为我们一定能比所有的人幸福,一定比其他人更成功,应当与他人不一样.当我们一旦遇到挫折和逆境时,我们就无法接受,认为这些不该发生在自己身上,从而导致不良的情绪.此外,文化、父母和竞争的社会,都在强化事事超过他人的非理性信念.这些信念虽然是上进的动力来源,但一旦过头,就会使人在思想上钻牛角尖,形成心理负担.
二、合理情绪疗法的ABCDE理论
一般人总习惯于认为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归结于环境事件,但ABC理论认为,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件A(Activating event)直接引起来的,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B(Belief)引起的,而解释和评价则源于人们的信念.就是个体对事件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结果(consequence).ABCDE理论的独特之处在强调B的重要作用,认为A只是造成C的间接原因,B才是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
一旦不合理的信念导致不良的情绪反应,个体就应当努力认清自己的不合理的信念,并善于用新的信念取代原有的信念,这就是所谓的D(Disputing),即用一个合理的信念驳斥,对抗不合理信念的过程,借以改变原有信念.驳斥成功,便能产生有效的治疗效果E(Effect),使来访者在认知、情绪和行动上均有所改善.
ABCDE理论包括一套通过认识不合理信念到改变不合理信念,进而调整情绪和行为的步骤和阶段,它始终强调现在,重视人的理性力量,相信人最终通过自我调节而顺应环境,把人的主动性提高到一个重要位置.
合理性情绪治疗法实质上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它承认富裕、家庭幸福、事业美满、爱与被爱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能拥有一切固然是美好的,但我们不能把生命的全部基础都投在获得这些美好的事物上.
三、合理情绪疗法的过程
1、心理诊断阶段
通常在第一来访中进行.当取得来访者的信赖后,咨询者要探讨来访者的诱因.根据ABCDE 模式找出它的不合理信念.他叙述的问题可能看上去千头万绪,十分复杂,但涉及的不合理信念数量很少,可能只有几种不合理信念在不同的情境下的反应而已.
2、领悟阶段
此阶段是治疗的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让来访者了解此疗法的知识,使其对合理性情绪疗法的原理及实施有思想准备.
领悟的不同层次:
A、首先向来访者强调人的信念,讲述ABC理论,帮助他们认识到B是引起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
B、向来访者解释不合理信念是在过去经验中习得的,并通过思维、行为多次重复而一直存在于人的头脑中.
C、帮助来访者认识引起并使自身症状持续的原因,即找出不合理信念(最重要的领悟).
D、帮助来访者领悟到,从前未加分析的某些观念并非真理,未经验实,不符合逻辑,为下一步合理信念的取代做准备.
3、修通阶段
治疗者要使用逻辑的、经验证实的方法与不合理观念进行论辩,其论辩可参考如下:
A、质疑式:直接质询当事人他这种信念是否有足够的事实证据;
B、价值式:质询当事人目前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是否确有价值.如:一旦考不好,就可以整天愁眉苦脸,放弃继续努力吗?
C、极端式:质询当事人这件事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如:如果考试没有进前5名,最坏的结果是什么?真的就那么可怕吗?
D、更新式:提醒当事人,“从另一个角度想一想,考试成绩不像你预期的那样,是否也是一件好事呢?”
E、夸张式:故意夸大当事人的信念,使当事人看到它的不合理之处.如:是不是广而告之说你考试未达到预期成绩,以至于天就要塌下来,提醒别人小心呢?
4、建立新的合理观念阶段
在通过上述阶段,使当事人原有的不合理观念发生动摇后,干预者要帮助对方及时发展新的合理的观念,并且在发现合理观念后要及时的巩固,可要求当事人多次重复诵读该观念以获得巩固效果,以使其能更习惯地采用合理的思维.
四、治疗技术
1、辩论法.对于有一定文化知识和反省能力的人十分有效.要求治疗者大胆地、毫不客气地对来访者持有的不合理信念进行挑战和质疑.可采用不断深入地提问质疑.
2、假设最坏的可能.帮助对方从不合理走出来,并且不总会发生.假设最坏的可能性有助于帮助对方认识到情绪的困扰不在于这种不利的事件,而从内心的恐惧,对恐惧的恐惧才是真正的祸根.
3、角色扮演分析.进行时,让当事人与干预者互换角色,为不合理观念进行辩护,让当事人扮演干预者进行反驳和质询.镜子的作用.当事人通过寻找理由和证据进行反驳的过程,为自己建立新的合理观念提供了依据和材料.
4、认知家庭作业.可采用布置作业形式,把治疗的进展带回到日常生活中,一种是固定格式的作业,让其找出A和C,然后是B,做D做辩护,最后填E辩护效果.另一种自由格式作业,完全由当事人合理的自我分析,找出不合理信念并与之辩论.
5、合理的情绪想象.情绪通过改变想象而改变.首先让当事人想象其引绪困扰的场景;其次让当事人保持想象,但要求改变自己的情绪,使之适度,并加以体验;最后停止想象,报告是怎样想,怎样做方使情绪体验有所改变.干预者要及时强化合理观念补充,使来访者新的合理观念和认知情绪新观念产生了.
五、合理情绪治疗法在学校中的应用
合理情绪治疗法用于学生身上,有其不同的特点,通常分5个阶段:
1、友好相处阶段.
要设法让学生相信治疗干预者不会强迫他们改变自己,而是帮助他们更清楚地思考问题,重在消除学生的心理抵抗,成为朋友.鼓励他们自我表露.
2、评价.
评价学生存在的问题是正常发展中的问题,还是属于其他,如家长、老师的过分担心,或是学生本身的问题.还可评估学生的情绪、行为问题的严重程度.其重点评估:①学生歪曲现实吗?②学生以自我挫败评价环境吗?③是否缺少适当的自己认知?④学生缺少解决问题的实践技能?
评估总结阶段,制定干预计划、目标、步骤.
3、教授解决问题的技能
(1)理解自我情绪.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2)教给学生批判思维的技巧和合理的信念
(3)教给学生改变自己的认知
4、练习阶段
应将干预方法迁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通过表格、作业等让学生经常练习.
5、对变化和技能获得的评估
评估干预目标是否已达成,如可问“学生能解决情绪烦恼吗?”“他能解决实际问题吗?”“老师或家长对他的进步满意吗?”
六、合理情绪治疗法的注意事项
1、以改变认知为重点
2、把握辩论和质询的火候和分寸
3、保持耐心
4、防止新的认知偏差出现
5、进行新观念言语操作时,应注意某些非言语因素
6、把握合理情绪疗法的适宜对象

控制情绪的abcde模式中的c代表什么

控制情绪abcde模式的c是consequence,指的是负面情绪带来的结果。

求关于理性情绪的论文要求:结合个人实际,

一下是找到的部分材料,希望有帮助
一、理论来源
理性情绪疗法(Rational Emotive Therapy ,简称RET)是20世纪50年代由阿尔伯特·艾利斯(A. Ellis)在美国创立的,它是认知疗法的一种,同时也采取了一些行为治疗的方法,所以又被称为认知行为疗法.
艾利斯曾经是一位开业多年的精神分析家,但在自己的实践过程中对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感到不满足,就从经典精神分析转到新弗洛伊德学派,后又转向行为主义学派,在治疗中他又逐渐采取了更加主动及指导性的方法.同时他又受斯多葛派哲学, 尤其是埃皮克特图斯的影响,逐渐于1951 年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治疗理论和方法——理性情绪疗法(RET),也被称为ABC理论.
二、理论依据
1.人性观
理性情绪疗法是基于一项假设,即人生来同时就具有理性的、正确的思考及非理性的、扭曲的思考的潜能.人们有保护自己、快乐、思考并以口语表达、爱、与别人沟通,以及有成长与自我实现的倾向;同时也有自我毁灭、逃避思考、因循守旧、重蹈覆辙、迷信、无耐性、完善主义和自责,以及逃避成长的倾向.理性情绪疗法把人们常犯的错误视为正常现象,试着协助当事人接受自己是一个会不断犯错误的人,并能更和平地与自己相处.
艾里斯(1979)列出理性情绪疗法的一些重要假定如下:
(1)人就是人,他们天生有着某些生理和心理上的限制或界限,他们可能对这些限制和界限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克服.
(2)我们知道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
(3)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人生的目的是要生活在一种比较幸福的状态中,人们可能还会选择其它的目标,但生物学因素预定了他们的目标是朝向生存和幸福.
(4)幸福——享乐主义是一种正当的选择,但是,长期目标比短期目标是一种更聪明、更理性的选择.
(5)人类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强大的生物和社会方面的力量, 但人类对于所经历的那些强大压力也能进行抵抗.同时他们还有一种强大的自由意志因素,使他们能够进行控制.
(6)RET采取一种存在主义立场,即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创造他们自己的世界, 并对他们的世界采取一种现象学的和主观主义的观点.
(7)人们出生后,内在就具有某些矛盾倾向.他们一方面具有一种合乎理性与追求满足的强烈倾向,但同时在另一方面又往往会被吸引到非理性的行动方面去,从而妨碍自己的健康成长.
(8)人类天生的最强烈的倾向之一是要受到家庭、最亲近的人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
(9)一切正常人都会思想、感觉和行动.他们的思想会深刻影响他们的情感与行为,同理,情感也要影响思想和行为,而行为又反过来会影响思想及感情.
(10)RET坚信,所有严重的情绪障碍不是起源于某些事情和经历,而是起源于人们对这些事情与经历的看法.
艾里斯认为,人会自我谈话(self-talking)、自我评价(self-evaluating)以及自我支持(self-sustaining).当他们有单纯的偏好(simple preferences)(渴求爱、赞同、成功的)时,会误认这些是十分火急的需求,因而产生情绪和行为的困扰.艾里斯也认为人有成长与自我实现的天生倾向,但又常常因为扭曲思考的天生倾向,以及学来的自我挫败模式,而妨碍了成长.
2.ABC理论
正如我们所知,理性行为治疗法的基本主张是:情绪的困扰(不同于悲伤、懊悔,和挫折感)大部分是非理性思考下的产物.非理性的性质来自于要求,这个世界应该、最好,以及必须要如何等.从理性情绪疗法的观点看,许多治疗者只注重过去的历史和事件,仿佛只要改变当事人的童年,任何问题就能解决.另有一些治疗者过度强求当事人去认清、表达和抒发其感觉;有些治疗者则要求当事人在此时此刻重新再去体验早期的事件和感觉.艾里斯认为,这些作法都不太有效,因为情绪的结果不会仅仅因为感觉被强化突显及表达出来后而消失;而应该是当事人与治疗者应一起辩论那些引发负面情绪结果的非理性信念,并努力将不实际、不成熟、命令式和绝对式的思考转成实际、成熟、合乎逻辑的方法去思考和行动,才能导致对生活的情境有较适当的情绪反应.
A-B-C人格理论是理性情绪治疗法的理论与实践的核心.A是既存的事实、事件或一个人的行为或态度.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Beliefs),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评价.C是情绪与行为的结果或一个人的反应,此等反应可能适当或不适当.
A(缘起事件)并不能导致C(情绪的结果),而是B,它是一个人对A的信念,是B导致了情绪反应C.例如,如果一个人在离婚后感到沮丧,这不是离婚本身引起沮丧反应的,而是这个人对于失败、被拒绝或失去配偶所持的信念所引起的.艾里斯认为被拒绝与失败的信念(在B点)才是导致沮丧(在C点)的主要原因,而不是离婚这一实际事件(在A点).因此,人要为自己制造的情绪反应和困扰负责任.理性行为治疗法的核心在于,教导人们如何改变直接导致其困扰情绪结果的非理性信念.
情绪困扰是如何产生的?乃是一个人不断地对自己重复暗示那些不合逻辑的语句所造成的,例如,“我应为离婚而受责备”、“我是可怜的失败者”,“我做的每件事都是错的”、“我是个没价值的人”.艾里斯反复地指出:人怎么想就会有怎样的感觉.困扰情绪反应如沮丧和焦虑,是自我挫败信念引起的,而这些信念是学习来的以及根据自创的非理性想法而产生的.
因此,不必因离婚而沮丧、严责自己或惩罚自己,可以用一个理性的和有实证基础的结论来取代:我感到很遗憾,我们的婚姻没有维系好,我们离婚了.我曾希望我们能解决问题,但是我们没有做到,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世界.我们的婚姻失败并不意味着我在生活中是个失败者.不断责备我自己和让我自己完全承担分手的责任是愚蠢的.根据理性情绪疗法的理论,最终的效果会是减轻沮丧和自我责备的感觉.
3.不合理信念
理性情绪疗法是以理性思维和观念代替不合理的思维,以理性治疗非理性,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的理念给他们的情绪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以此使自己的心理臻于健康.
(1)不合理的信念包括:
第一,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如:我做事必须尽善尽美);
第二,对他人的不合理信念(如:对不好的人应给予惩罚);
第三,对周围环境及事物的不合理信念(如:已注定的事无法改变).
(2)不合理信念特征:
第一,绝对化的要求(demandingness)
即从自己的意愿出发,认为某事一定会发生或一定不会发生,“应该”、“必须”.其不合理在于,人们不可能在每件事情上获得成功,既是某件事取得了成功,也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赞赏.而一旦这样的现实出现,持有此类信念的人就会受不了,因而产生情绪上和行为上的障碍,这种绝对化的要求反映了他不合理、走极端的思维.
第二,过分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
即以某件具体事件,某一言行证明自己进行整体的评价.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思维,是思维的主义.人们在对自己的绝对化要求中常常会走极端,认为自己某一件事情上办的不好,未获得成功,就是自己一无是处,只说明只是这件事上办不好.因此,人们应当就自己的某一行为的表现而进行评价,不能因一件事而否定个人的价值.
人们对他人也常有某种不合理的要求,如果对他人持有绝对化要求,就会发现他人的言行总是与自己作对,因而陷入消极的情绪体验中,如“愤怒、怨恨、压抑”等.
第三,槽糕至极论(awflizing)
即如果某一件不好的事情一旦发生,其结果必然非常可怕,槽糕至极,灾难性的.这种思维导致焦虑、悲观、压抑、犹豫等不良情绪.将一件事情的负面结果夸大到极点,反映了个体走极端的不合理的思维.
艾里斯认为,人一出生就有一种心理倾向,即要坚持自己的向往和追求都能得到满足,期望自己的愿望会实现,生活中某些向往和要求的确如意地实现了,这种积极的记忆强化了我们的“全能幻觉”,使我们认为我们一定能比所有的人幸福,一定比其他人更成功,应当与他人不一样.当我们一旦遇到挫折和逆境时,我们就无法接受,认为这些不该发生在自己身上,从而导致不良的情绪.
三、治疗过程及运用的技术
1.理性情绪疗法的治疗过程
(1)心理诊断阶段
通常在第一次来访中进行.当取得来访者的信赖后,咨询者要探讨来访者的诱因.根据ABCDE 模式找出它的不合理信念.他叙述的问题可能看上去千头万绪,十分复杂,但涉及的不合理信念数量很少,可能只有几种不合理信念在不同的情境下的反应而已.
(2)领悟阶段
此阶段是治疗的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让来访者了解此疗法的知识,使其对合理性情绪疗法的原理及实施有思想准备.
领悟的不同层次:
A、要向来访者指出思维、信念是不合理的,指出不合理的信念与他们的情绪困扰之间的关系,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向来访者介绍ABC理论的基本原理
B、向来访者解释不合理信念是在过去经验中习得的,并通过思维、行为多次重复而一直存在于人的头脑中.
C、帮助来访者认识引起并使自身症状持续的原因,即找出不合理信念(最重要的领悟).
D、帮助来访者领悟到,从前未加分析的某些观念并非真理,未经验实,不符合逻辑,为下一步合理信念的取代做准备.
(3)修通阶段
治疗者要使用逻辑的、经验证实的方法与不合理观念进行论辩,其辩论可参考如下:
A、质疑式:直接质询当事人他这种信念是否有足够的事实证据;
B、价值式:质询当事人目前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是否确有价值.如:一旦考不好,就可以整天愁眉苦脸,放弃继续努力吗?
C、极端式:质询当事人这件事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如:如果考试没有进前5名,最坏的结果是什么?真的就那么可怕吗?
D、更新式:提醒当事人,“从另一个角度想一想,考试成绩不像你预期的那样,是否也是一件好事呢?”
E、夸张式:故意夸大当事人的信念,使当事人看到它的不合理之处.如:是不是广而告之说你考试未达到预期成绩,以至于天就要塌下来,提醒别人小心呢?
(4)建立新的合理观念阶段
在通过上述阶段,使当事人原有的不合理观念发生动摇后,干预者要帮助对方及时发展新的合理的观念,并且在发现合理观念后要及时的巩固,可要求当事人多次重复诵读该观念以获得巩固效果,以使其能更习惯地采用合理的思维.
2.治疗技术
理性情绪治疗法实践工作者常会在治疗过程中加进一些有力的认知方法,这是由本疗法的理论依据决定的.治疗过程中常采用一些认知、情绪和行为技术,具体有以下几种:
(1)驳斥非理性信念
对于有一定文化知识和反省能力的人十分有效.要求治疗者大胆地、毫不客气地对来访者持有的不合理信念进行挑战和质疑.可采用不断深入地提问质疑.
(2)改变自我暗示内容
理性情绪治疗法认为,不明确的语意是扭曲思考的原因之一.当事人可以学习用较喜欢来取代必须、最好,和应该.他们可以学习说“可能不太方便,如果……”来代替“那绝对很可怕,如果……”.常使用无助和自我责备语言的当事人,可以学习使用新的自我暗示.借着以“非绝对性偏好”来取代应该和必须.通过改变语言形态和做新的自我暗示,当事人可以用不同的去思考和行动,结果他们往往也会开始有不同的感受.
(3)幽默的使用
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幽默是理性行为治疗使用最普遍的技术之一.艾里斯本人就使用许多的幽默技术去对抗使当事人陷入困境的夸张想法.理性情绪疗法指出,情绪困扰常由于自己过于严肃,以至于对生活中的事件失去了欣赏与幽默感.咨询员会使用幽默感来协助当事人对抗他们过于严肃的一面,并协助他们驳斥生活中的必须哲学.
(4)假设最坏的可能
帮助对方从不合理走出来,并且不总会发生.假设最坏的可能性有助于帮助对方认识到情绪的困扰不在于这种不利的事件,而从内心的恐惧,对恐惧的恐惧才是真正的祸根.
(5)认知家庭作业
可采用布置作业形式,把治疗的进展带回到日常生活中,一种是固定格式的作业,让其找出A和C,然后是B,做D做辩护,最后填E辩护效果.另一种自由格式作业,完全由当事人合理的自我分析,找出不合理信念并与之辩论.
(6)理性心像
这种技术是心理练习,目的是建立新的情绪形态.当事人想象自己在真实的生活中以自己所喜欢的去思考、感觉及表现行为,他们也可能想象自己发生一件最糟糕的事情,想象自己面对这些情境时会产生不安和烦躁,然后集中精神去体验此时的感受,接着再将这些感觉改变为适应的感觉.一旦他们能够改变不安的感觉为适当的感觉反应之后,他们就有较佳的机会去改变在这些情境中的行为.
(7)角色扮演
在这种技术进行时,让当事人与干预者互换角色,为不合理观念进行辩护,让当事人扮演干预者进行反驳和质问.根据镜子的作用,当事人通过寻找理由和证据进行反驳的过程,为自己建立新的合理观念提供了依据和材料.
(8)羞恶攻击练习
艾里斯(1988)已经发展出许多练习方法来协助人们祛除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不合理的羞耻情形.这种练习的主要重点在于,当其他人都清楚表示不赞同当事人时,对方仍能不感到丝毫的羞耻.这个方法包含情绪与行为两个要素,当事人可能会有家庭作业——冒险去做些原本担心别人的想法而不敢去做的事,但并不鼓励尝试那些可能会伤害到自己或别人的事;对于社会习俗小小的违反,往往是克服羞耻的有效方法.当事人进行这些家庭作业之后,可能会发现别人并不如自己想象地那么在乎他们的行为,于是不再感到羞耻或没面子,并不断地进行这些练习直到了解自己的羞耻感是自己制造出来的,于是便能以自然的表现行为.
四、理性情绪治疗法适用领域及对象
理性行为治疗法已广泛地用于处理焦虑、敌意、性格异常、精神异常,以及沮丧、性、爱、婚姻问题、儿童教养和青少年问题以及社会往技能训练和自我管理(Ellis,1979b).艾里斯不认为所有的当事人都能通过逻辑分析和重建人生观而得到帮助,因为有些人的才智不足以跟上严格的理性分析;有些人过于脱离现实;有些人太老缺乏弹性;有些人固执己见反对逻辑,以致不能接受理性分析;有些人是长期的逃避者,或是坚持找魔术般的方法以解决问题的懒惰者;有些人就是不照理性行为治疗法所要求的去做;有些人似乎喜欢维持着他们的不幸,拒绝作任何小小的改变.
理性行为治疗法应用的主要领域包括:个别治疗、团体治疗短期治疗、婚姻治疗.艾里斯(1994)提到:大部分的个别当事人,每周会面一次,一共治疗五至五十次.艾里斯主张,有严重情绪困扰的人应继续个别及团体治疗一年以上,这样他们可以练习治疗中所学到的东西.
五、理性情绪疗法的评价
RET从五十年代创立至今,在心理治疗界已有了相当大的影响.RET现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妇女、儿童、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等不同人群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之中,也被应用于学校咨询、婚姻、恋爱、家庭治疗以及医院和健康咨询等各个不同领域.这是由其独特的优越性决定的.
第一,RET 揭示了非理性信念、不合理的思维在导致人们心理困扰中的重要性.现实生活中,确有大量的来访者所出现的心理问题与非理性观念有关.在每一个有情绪困扰的来访者身上都能发现与此有关的这样那样的不合理信念,并且仅仅通过转变非理性信念,就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第二,理性情绪疗法的主要贡献在于,它强调综合与折衷的治疗实践.许多认知、情绪、和行为的技术都可用来改变一个人的认知结构,进行改变其情绪和行为.此外,理性情绪疗法也使用其他学派的技术,特别是行为学派的治疗法.虽然理性情绪疗法仍有其他优点,但我想再提的是:教导当事人一些方法,使他们可以继续自我治疗,而不再需要治疗者的直接处理.
第二,RET 费时少,收效快,其理论浅显易懂,方法可行,不会让人有神秘莫测之感.RET的ABC理论能讲得出实实在在的东西,其治疗过程也具较强的可操作性,容易被心理咨询者理解和接受,尤其是RET易为广大群众所理解和掌握,大众自己可以通过做家庭作业、合理的自我分析练习等来转变非理性信念.当然,某些心理困扰严重者需要咨询员的帮助才行.RET 强调咨询员要有主动积极的态度,同时更要发挥患者本人的主观能动性,这对于提高咨询效果都是明显的.
但是,同其他许多心理疗法一样,RET在操作实施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自身的许多不足,
第一,在如何界定理性思维的问题上,艾里斯的表述显得有些含混不清,不尽人意.艾里斯将不合理思维界定为“绝对的”,而把合理思维界定为“非绝对的”,认为所有的心理失调都是从相似的不合理思维中派生出来的.但是,什么是绝对意义上的不合理思维?什么是相对意义上的合理思维?这是很难分得清的.
第二,RET把一切困扰都视为非理性信念的结果,这是有点偏颇的.因为事实上情绪困扰并非仅仅与认知有关,有学者常提出质疑,有情绪障碍的是否有像RET所认为的那些绝对化的思维信念,因此.RET显得有些夸大了认知的作用.而且,认知的方法在治疗中起了多大作用是不很清楚的.另外,RET常使用驳斥、辩论、对抗,这是RET过程中的关键一步,但使用不当就容易使来访者接受不了,使人产生某种被侵犯的感觉.
第三,理性情绪治疗法并不倾听当事人的历史,不鼓励他们详述长而悲伤的故事;此外,也不运用潜意识动力、自由联想、梦的解析、和移情关系等方法.虽然一些理性情绪疗法的实践工作者强调建立默契,以及双方的合作关系,但是艾里斯认为个人的温暖、为当事人所喜欢、对当事人表示兴趣或关切等因素,并不是有效治疗的要件.我们很难想像没有同理心、了解、与关怀的情况下,有效的治疗能够出现.
第四,RET 对咨询员的要求比较高,RET的基本原理是理性与逻辑,要求咨询员的价值观念应谈是健康积极的,并要有人格、知识、技能、知觉与判断等多种因素来保证,同对不强迫来访者接受,否则就会伤害来访者,不利于来访者自主性的发挥最后.同其他许多心理疗法一样,对于RET治疗的理论、方法也有争议 .在理论方面主要争论的问题有ABC理论多来自现象学的东西,是否可以被科学地证实?一切心理困扰都是产生于非理性信念的结果吗?在治疗方法方面,对其提出的质疑是太强调人的理性方面了.
可以肯定, 任何有情绪及行为障碍的人必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非理性观念, 而且这些观念必定对他们的情绪及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消除非理性观念,建立新的理性观念,肯定会减轻或消除其心理障碍.另外,在咨询过程中,并非所有的心理和行为问题都能找到明确的不合理信念根源.这些问题的存在,限制着RET 在更大范围的运用.
【参考文献】
[1]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5.
[2]李百珍.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咨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马建青.辅导人生——心理咨询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
[4] Gerald Corey 著,石林、程俊玲译.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轻工业出版社,2000,1.
[5]李鸣.合理情绪疗法(上)[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7,7(1).
[6]李鸣.合理情绪疗法(下)[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7,7(1).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