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意思让宝宝背唐诗宋词……有点太急了吧?……
多动本来就是孩子的天性。
“坐不住”很正常,孩子去了幼儿园,就是锻炼这些能力的,不用着急。
其实吧,孩子坐不住,包括我们大人,也会坐不住,关键的原因是没有兴趣,没有被眼前的事物吸引住。
所以哈,培养兴趣,是个办法,比强制要求坐那里认真听讲要好。
学到了新知识、新技能,正面鼓励孩子,让他有“成就感”,第二天,会专注些。时间长了慢慢就习惯了。
从动到静这个过程每个孩子都要经历,家长不用着急,水到渠成的事。
英语是一门语言,英语它还是目前我们中考高选拔考试中一门主课。想要分数高一点,成绩就要好一点。于是很多孩子从小就开始了学习。焦虑的父母啊!英语就是其中之一!为什么是英语呢?
大街上,商场里,广告上都是3-12岁英语学习;
一起玩耍的小朋友,都在学习英语;
家里的大宝英语,
这些都会增加家长的焦虑,于是这种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开始了英语的学习。
举个例子,让一个六岁的孩子学习英语的难度比让他研究初三的物理简单的多。
学习英语
我的学生多为中学生,大多数学生从幼儿园就开始学英语。还有一部分同学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新概念课程,这些学生英语成绩普遍较好!
由此可见,小学阶段多花一些时间在英语学习上,对初中以后的学习很有帮助。可以说,他们小学的努力,减轻了初中英语学习的负担。
应试教育下,哪个孩子和家长都不轻松。但是学习需要方法和坚持!
我认为孩子能表达自己的意识开始就可以培养自律了。当然这一阶段主要是监护人的引导比较多,小孩可能并不会体现出来多少。但是耳闻目染之间,就帮助孩子建立了一些自律的概念。比如说进餐时候不许看电视玩玩具,某个时间要看书阅读等等。
当孩子再大一点,两三岁以后,就可以从行为上去引导他,玩具要收拾进框子里,看视频一次不能超过半小时,饭前要洗手这样的小事情着手。
自律并不是什么很深的东西,而是渗透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是自律
育儿专家蒙台梭利指出婴儿的语言敏感期为0~6岁。其实宝宝从出生之后就对语言有所反应,只是语言发展不像大动作的发展,可以顺其自然,语言发展必须要经过反复练习才能够掌握。两岁的宝宝会说一些话,但是说的话很少,除了他还不太表达外,也说明他的词汇量非常少,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又该怎么做好孩子的语言启蒙呢?
每个孩子对语言是有一定敏感度的,2岁的宝宝能说话,是件好事。说明宝宝已经想表达了。但说的内容为何又很少呢?
1.大脑储存的词汇量少
语言对于孩子来说是一门语言从0开始掌握的新技能,长期对孩子进行重复输入,孩子会形成大脑记忆,并在合适的时机会用嘴巴说出来。
但如果我们只教了2岁孩子10个词,孩子是无论如何说不出第11个词的。所以,孩子会说的少,一定是自己大脑里记忆的词汇少。
2.外部语言环境
不管是多人照料或者只有妈妈带孩子,如果这些人只顾自己聊天或者玩自己的手机,都不和孩子说话交流;又或者身边有高级翻译官,非常善于发现和理解宝宝的每一个动作,常常在宝宝想做某一件事情时,他们就已经帮孩子完成了。
久而久之,聪明的孩子便知道,没人和我交流,交流是一件没有趣的事情,于是自己不再想表达;由于常常有人帮我做好某些事情,不也不需要我开口也能行,慢慢成了个懒宝宝,不用自己开口。
如果语言环境不利于孩子说话,会让孩子说话晚,不会表达,说出来的内容也就少。
另外,儿科医生崔玉涛讲到有一些大动作发育比较靠前的宝宝在语言方面就有可能会晚一些。因为宝宝的注意力会放在边走边玩上,他可以不需要通过表达,自己动动手动动脚就可以想拿到自己想要的玩具,到达自己想要的地方,所以忽略了用语言来表达。
综上所述,宝宝说话内容少的原‘因,主要是监护人没有给孩子做好语言启蒙。即没有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孩子听得少,脑袋里关于词语的记忆力量少,自然也就不会说更多的话。
人的大脑在三岁前会发育到成熟期的80%左右,这三年里,使大脑建立神经连接的条件便是语言。那我们该怎么样给孩子做好语言启蒙呢?
1.了解孩子:通过情绪感受孩子的需要,有效进行语言引导
婴儿在子宫里就能通过拳打脚踢来告诉妈妈我不舒服,即便宝宝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也能用自己的哭声、笑声、表情、动作等非语言的语言来表达。
为了能和孩子更好的交流,我们有必要对孩子的反应了如指掌,比如宝宝哭闹,是口渴?还尿了?还是想喝奶吃饭?如果我们不明白宝宝的真实意图,便和孩子无法进行交流。
懂得宝宝的肢体语言,并且给予孩子积极的回应,宝宝就会觉得“妈妈原来这么重视我”,从而更愿意和妈妈交流。当家长能够通过孩子的非语言了解孩子时,就可以用语言来引导孩子说话。
比如:宝宝早晨醒来因没有看到妈妈而哭泣,妈妈出现在宝宝的面前说“宝宝醒了吗?妈妈来了。”这句话会让宝宝记住:自己现在做的动作是“醒”,你是“妈妈”。
2.多输入:多给孩子客观描述他正在做的、看到的人、事、物
孩子会的词汇量少,说明他输入的词汇也少。想要孩子过10个词语,至少我们要给他输入11个词语。在给宝宝语言输入这件事上,家长一定要勤!
好比如果我们从来没有告诉宝宝头是“头”,那么他就没有办法用“头”来描述自己的脑袋。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和孩子多说话!
最好的早教课堂就是孩子的生活环境,他的家。从生活的中眼睛看到的(物品)、手摸到的(触觉)、耳朵听到的(声音)等等,开始输入。先输入孩子身边的内容,孩子听的多了后,就会形成记忆,看到某个物品会联想但某个词。
比如:认识自己的身体(眼睛、鼻子、嘴巴等),家里的物品(遥控板、手机、杯子等),手能拿到的(软的、硬的、带毛的等)。
我们给孩子说的越多,孩子听的也就越多,形成的记忆也就越多,对周围的认识也就越多。等到宝宝开口表达时,脑袋里的这个词汇库,会让宝宝有内容说。
2.真诚交流:试着让宝宝用肢体和语言来表达。
当我们足够了解宝宝的情绪后,就可以和宝宝进行交流。引导孩子用肢体语言(手指、挥手等)来表达,并用语言来描述孩子正在做的事情,教会孩子如何表达。
①用动作来学习记忆动词:来和去、给和拿、吃、睡等。这些词语都可以让宝宝用行为来表达,表达的次数多了,宝宝也就自然能理解他们的意思。
②给宝宝下指令:让宝宝开始听懂你下达的指令,比如把球捡起来。当宝宝能给出正确的动作时,说明孩子听得懂,也能理解,还能作出反应。但家长要注意,每次只下达一个指令,指令由易到难,每当孩子完成后,给予夸张的表扬。
③积极回应孩子:交流的目的是为了看见彼此。当孩子对我们有所行为表达时,我们一定要积极正面的回应。用标准的发音,正确的表达描述孩子的行为,并鼓励孩子复述。
当宝宝想要喝水时,问“你是想要喝水吗”,观察他的反应,再继续引导。不断重复“水、杯子、喝”这些关键词,鼓励宝宝说“水、喝、渴”等词语。而不是宝宝手一指,就立马给他拿。
3.关掉电子产品:真正的交流是有来有往的
随着现在科技的发达,很多家庭在给宝宝语言启蒙的时候,会选择一台早教机,或者是让孩子看动画片。美国儿科协会指出孩子在两岁以前不要看电视,两岁以后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要控制。
孩子看动画片时感受不到与人交流的快乐,因为电视是没有情绪反应的,孩子不需要对节目里说的一句话作出反应,节目就开始说下一句话。长期看电视节目的孩子会思维反应慢下来,养成不爱思考的习惯。
就算动画片里说了很多词汇,如果大人不加以重复,对孩子来说也仅仅是听听而已。
总结一下:给孩子建立一个语言启蒙,至少需要做到3点,即:理解孩子的行为、多给孩子输入语言内容、和孩子交流、关掉电子产品。并且这3点并不是单独开来的,每一点都可以相关联起来。
一旦孩子开始语言发展,也就意味着他的思维能力也在跟着发展,所以有必要尽早让宝宝开口说话。
良好的语言环境,不但能开发孩子智力,还能改善亲子关系!因为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我们的交流便开始转为语言交流。那么我们在做语言启蒙时,有那些需要注意的呢?
1.有耐心
儿科医生崔玉涛说大部分宝宝在3岁左右能够很好的与人交流。也就是孩子的语言发展周期非常长,学会用语言表达的周期也会很长。学习语言的过程往往是一边玩一边学,而且玩的多,学的少。
所以我们要根据宝宝的节奏来引导孩子说话,避免自己急躁的情绪让孩子排斥说话这件事。
2.吐词不清
由于2岁孩子的口腔肌肉和舌头发育还没有完善,所以他发音会有一些模糊,甚至很奇怪。这个时候我们不要嫌弃宝宝,依然通过观察来理解宝宝所说的内容,并且用正确的发音和宝宝进行交流对话。比如说宝宝说“我耐你”,你也要温柔的说“我也爱你”。
3.不断增加自己的词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如何给孩子描述他眼前的世界,孩子就学会那些词汇来表达他所看到的世界。
所以要想孩子能说会道,就要让自己的知识体系丰富起来。比如,看见白云:有的家长会引导孩子想象白云的形状,有的会给孩子科普云的形成,而有的家长可能只会告诉孩子,白色的云。
民间有句“十聋九哑”,也就是说如果孩子听不见任何语言,那么他将不会开口说话,成为“哑巴”。这也指出语言环境对孩子来说有多么重要!所以,想要孩子出口成章,那就赶紧给孩子做好语言启蒙吧!
感谢阅读!
带着孩子码字,如有错别字,请理解。
我是卿晨,小猪妈妈,一边学习育儿,一边分享经验。关注@猪妈妈养儿记,碰撞更多育儿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期待你的转发、点赞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