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可以,抑郁者的思虑敏感细致,他们考虑了很多常人没想过的事情。认知能力下降是因为他们对周围事物接触障碍导致的。抑郁者就像是一团被装在一个狭小容器里的橡皮泥,他们不时的拷问自己,认知自己的材质,认清自己的颜色,想要自己完美无暇。他们想要用一个“意义”来定义自己的生命,用“价值”来衡量自己的所为。而存在意义与生存价值这两样东西对世界来说又太无关轻重,所以就会让人感觉自己的存在太过无趣无聊无意义,似乎一切都是无意义的挣扎——从而导致认知不全面,出现偏差。如果打破这个容器,敏感细致的内在认知与极具延展性的外在认知塑造的是优秀的个体。当然,也有可能是火红的铁水与冷水相撞的可怕后果,关键在个人。至于逻辑思维能力,抑郁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被异常敏感的感性思维扰乱了,所以表达事物可能会条理显得杂乱,或者因果紊乱。不妨尝试一下—认知——思考——书写——整理——表达,这样一个程序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我以往通过这样一个锻炼经常能感觉到思绪宁静,心平气和的感知。
抑郁症的症状表现比较多,主要为以下几点:第一,心境不佳,经常处于悲伤、忧虑的状态,缺乏生活的激情。第二,对外界兴趣丧失。比如不愿意去出门,经常呆在家中,不愿意去旅游、聚餐、逛街、看电影等。第三,睡眠质量不好,甚至经常失眠,感觉痛苦,难以入睡。第四,有想法,甚至经常想着如何实施,这也是判断抑郁症的最典型和突出一条。第五,社会关系中断,不愿出门与进行必要的人际关系交往。第六,体重在短时间,比如7-15天内会增加或减少10-20斤。第七,经常感觉心情压抑、低沉或者感觉躁狂、情绪波动明显。
我服用帕罗西汀已经十多年。刚开始用药的时候,副作用特别大,主要表现在抑郁症状加重,每天坐立不安,情绪总有一种失控的感觉,让人明显地感到不安,于是自作主张停药了。没过几天,抑郁症状复发。这一次,在医生叮嘱下,一直坚持服药至今。最明显的感觉是,服药一个月后,心神不定的感觉没有了。慢慢的,头脑也清晰起来,心情不由自主好了不少。一些病态的想法不见了,焦虑情绪缓和下来。原来眼睛里总像含着泪水,现在也没有了。只是症状时有反复,但程度越来越轻。一年后,头脑更清晰了,回忆起患病时的一些想法和做法,能够感觉到不合常理。而且慢慢体会到得病前的一些快乐,体会到那种快乐的感觉。总之,服药时间越长,症状好转的越多。正常的感觉越明显。所以,请不要害怕疾病,一定要相信科学的力量。
根据2016年数据统计,在全球各个年龄段约有3亿多人患有抑郁症,而抑郁症患者约超五千万,占全球人口百分之四以上,64岁以上女性十人中就有一人抑郁,女性抑郁发病率高于男性。所以抑郁症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普遍关注。在抑郁症群体中,有一个常见的现象“晨重晚轻”。直观的说,就是在别人看来一觉醒来神清气爽的早晨,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却是异常的难熬。晨重夜轻的现象,其实本身并非是一个单一的现象,而是出于一种持续性、闭环性的症状。这种现象一般会出现在初.中期抑郁症患者身上,患者会有情绪波动大、自卑、无望无助无力等低落状态。那么如何才能够避开晨重暮轻呢?1及早就医治疗,越早越好。严重者需要服药稳定状态。且一定要遵医嘱,按时吃药,不能够私自增减药物,也不能够私自停药。在刚开始服用要几星期左右起效,并且需要连续服药,服药阶段分为急性期,巩固期,维持期。是根据不同患者的患病程度而定。2及早进行心理干预,在心理师的帮助下化解心理疙瘩,减少负性想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促进多元思维。3抑郁症到了一定的程度是需要在他人的帮助下协助走出的。切莫一个人默默承受。一定要给予别人帮助你的机会。抑郁症患者是世界上最善良的人。因为这类患者选择把伤害留给自己。难免其家人会感到不解,甚至有的家人认为这是偷懒和想多了,但其实不是这样的,如果家人越多了解抑郁症患者它的发病历程和应注意事项,给予其更多的支持和包容,那么,更有利于抑郁症患者康复。抑郁症是精神上的“感冒”。大家重视起来而不是忽视,会使这场“感冒”尽快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