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A·BaJldura.1977)提出的概念,指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一活动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主观判断或评价.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影响自己的事件的自我控制能力的自我知觉(Bandura1986).自我效能感不仅是对未来行动的事先预估,而且,它直接影响到个体在执行这一活动时心理因素的功能发挥,从而构成决定人类行为的一种内部原因....
小孩A看到小孩B揍了别人,受到同伴崇拜.之后小孩A就会在条件允许时也去揍别人(为了赢得崇拜).这里崇拜是强化,认识到揍和受到崇拜之间的关系就是你所说的对行为(揍人)的期待.
自我效能感也是个体自己觉得对事情或过程,有一个从自身行为到预期结果的假定(经验式的)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A·BaJldura.1977)提出的概念,指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一活动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主观判断或评价.\x0d一、自我效能理论基本内容\x0d自我效能理论迄今还未形成较完整的体系,基本理论框架如下.\x0d1.自我效能感的功能\x0d自我效能感影响或决定人们对行为的选择,以及对该行为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进而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x0d2.自我效能感形成或改变的因素\x0d(1)成败经验.一般而言,成功的经验能提高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多次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感.但这还要受个体归因的影响.\x0d(2)替代性经验.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会对自我效能感产生重要影响.\x0d(3)言语劝说.言语劝说的价值取决于它是否切合实际.缺乏事实基础的言语劝说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不大,在直接经验或替代性经验基础上进行劝说的效果会更好.\x0d(4)情绪反应和生理状态.个体在面临某项活动任务时的心身反应、强烈的激动情绪通常会妨碍行为的表现而降低自我效能感.\x0d(5)情境条件.不同的环境提供给人们的信息是大不一样的.某些情境比其他情境更难以适应和控制.当一个人进入陌生而又易引起焦虑的情境中时,其自我效能感水平与强度就会降低.\x0d3.自我效能感的主体作用机制\x0d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通过选择、思维、动机和心身反应等中介过程而实现其主体作用机制的.\x0d(1)选择过程.一般而言,个体选择自以为能有效应付的环境,回避自感无法控制的环境,而这些环境因素反过来又会影响其行为技能和人格的发展.这是自我效能感通过选择过程发挥主体作用的一种;另一种是自我效能感决定个体对行为活动的选择.\x0d(3)动机过程.自我效能感通过思维过程发挥主体作用往往还带有动机的因素.如目标的设定就要受个体成就动机水平的制约,作为思维过程的归因对活动产生的影响也是通过影响个体动机水平实现的\x0d(4)心身反应过程.班杜拉等人认为,自我效能感决定个体的应急状态、焦虑反应和抑郁程度等心身反应过程,这又会通过思维过程影响个体的行为及其功能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