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如何应对刻板印象带来的自我怀疑与焦虑问题(什么叫刻板印象)

什么叫刻板印象

简单来说:苹果可以吃,凳子可以坐,下雨要打伞,这都属于刻板印象。

从心理学上讲这个词,它本身没有褒贬义,它就是一种现象,可好可坏。

它的形成和我们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的机制有关,是对大千世界的一种概括。

它的正面作用是,能帮助人们在发生某种情况的时候,根据已有认知快速做出反应。

它的负面作用就是已有的认知,固有的知识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会影响判断的正确性。

因此,要保持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避免刻板印象的负面作用。

如何摆脱“刻板印象”的思维

在生活中所谓的“刻板印象”还是比较多见的,对于每个人而言,我们在认知别人时忽视个体差异,从而导致知觉上的错误,妨碍对他人做出正确的评价。

无论在网络的话语体系里还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此“印象”早已经习以为常。很多人对地域性格这件事觉得不值一提,并且觉得自己其实并没有这样的偏见。

可惜人的主观感觉总是和深层的实际想法有所出入。事实上,当我们或耳濡目染,或道听途说久了之后,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无意识偏见”——尽管,有时候你并没有觉察到。例如说:对上海人的标签是,计较,精明,势利,排外。对河南人有“防火防盗防河南人”之说。对东北人粗犷,粗犷的近乎粗野。对东北人言“千万别惹东北人,和东北人吵架不超过三句,他的拳头就到了你的脸上。” 其实都贴上所谓的“印象”,往往误导我们的判断能力。

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让刻板印象影响了自己而作出判断。在处事和交友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予自己和别人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做出判断。 在如今信息化的时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我们要抛弃旧的思维习惯,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保持有着一颗理智的心,才能让生活一切变得美好!

刻板印象是怎么形成的

当提到程序员,你的脑海里是不是浮现出一位穿着格子衬衫、戴着框架眼镜的男青年。

当提到心理咨询师,你的第一反应是不是认为ta有洞察一切心理活动的本领。

当提到学霸,你想到的是不是高度近视、沉默寡言、不善言辞的男同学。

所有的这些其实都来源于你的刻板印象。

所谓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事物形成的固定的看法和个人评价,认为某种事物应该具有其特定的属性,而忽视事物的个体差异。

它来源于人们的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我们的大脑会通过认知系统整合这些经验,帮助我们规避一些风险和问题。

彭宇扶老人案的影响到如今依旧十分深远,面对摔倒、需要救助的老人,人们依旧不敢不假思索做出助人行为。

因为“坏人变老了”的刻板印象深入人心,即使选择帮忙,也会通过拍视频、路人见证等保留证据以防被诈骗。

很多时候,刻板印象其实在保护我们,让我们有意识提高防范和警惕心,免受伤害。

但是刻板印象也有以偏概全的缺点。

在人际交往中,地域歧视就是一种典型的刻板印象,人们会利用一些先入为主的评价去框代初识的人。

比如一提到xx地的人,有些人就不自觉地露出恐惧和匪夷所思的面容。

在社会心理学中,有一种效应是首因效应。

意思是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这个印象很鲜明和牢固,并且会决定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

而地域歧视就正好以首因效应的形式阻碍人们真实地认识和了解他人。

当看到微博有了很多xx地反黑超话的时候,心生一阵凉薄,可想而知,因为这些刻板印象,给他们的生活、事业乃至家庭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什么都没有做却要被贴上如此难撕的“标签”。

另一方面刻板印象也束缚了人们去追求和探寻更广阔的世界。

快节奏生活除了给人们带来的是喘不来气的压力,同时也让人们渐渐地失去了耐心。

人们懒得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事情背后的。

人们认为已有的经验似乎已经足够应对生活中出现的大多数情况,那又何必去追根溯源呢?

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价值观体系,并且很难动摇。

这个现象如今极其常见,尤其是老年人群体,他们刻板、固执,坚持自己的想法难以动摇。

他们坚信能走到今天就证明自己的这套体系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将近一辈子积累的经验早已在他们生活的角角落落里根深蒂固。

时代在不停地变化,与时俱进慢慢地也成为了一句众所周知的标语。

破除刻板印象的消极影响,其实很多时候需要我们多增加一份对未知世界的敬畏。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好读书, 不求甚解;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

先生这几句话与我们今天的主题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我们带着求解释的目的去读书那就无法体会“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快乐。

无论是先生说的读书求解还是刻板印象本身就是一种自我设限,对世间万物怀有一份谦卑之心,才能真正地享受其中的快乐!

谈谈对“刻板印象”和“晕轮效应”的理解

“刻板效应”,是指对某个群体产生一种固定的看法和评价,并对属于该群体的个人也给与这一看法和评价.特性主要可以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国籍、职业等.例如,律师对我们的印象就是做事不苟言笑,然后我有一律师的朋友,就觉得他也应该是这样的人.
“晕轮效应”,是指对一个人形成整体印象之后,会依据该评价推论这个人其他方面的特征,也称“光环效应”,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以偏概全”.例如,你很欣赏一个人某一方面的品质,而对其他方面的品质也给与肯定.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