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性别教育教案 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学活动设计要遵循什么原则)

心理健康教学活动设计要遵循什么原则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
一、以科研引路,教科研同步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1、 学习和研究同步,理论认识和工作实践共同提高
在理论上系统地学习,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特点、原则、途径和方法等,把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增强了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而且提高了所需知识和能力。组织了二十多次讲座,翻阅大量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料,进行10万字的情报研究,并请专家指导,减少了盲目性,使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科学化。
2、 教科研同步,心理教育能力和保教能力共同提高
以科研带教研,教研促科研的两条腿走路,并找到了结合点。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目标具体化、科研课题化、管理规范化、责任指标化四个操作层面上展开。每位教师参与科研,密切地与自身的保教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探索、研究。如:“音乐活动与幼儿合群性研究”、“美术活动中的交往、合作”等课题,将教科研融合起来。同时,培养了一批教育科研能力的教师群体。
3、 教育、教学和科研同时出成果
教科研相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实践相融合,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其一把五大领域目标和课题研究目标融合起来,制定本园幼儿心理健康的目标体系。其二设计了心理教育活动教案50篇、体育游戏活动24篇,主题教育活动小班三项、中班四项、大班四项共60篇。其三教师的儿童教育观有了较大转变,以儿童为主体,以儿童发展为本的观念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逐步树立。
二、 心理健康教育与一日活动融合的主要途径
1、 游戏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发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中,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我们归纳为三个原则:游戏的功能性原则;儿童需要原则;针对性原则。我们依据三大原则灵活采用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角色游戏、体育游戏等。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
2、教学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而不是就事论事,“阳春面浇头”外在式的;也不是对原有材料中内含的心理因素视而不见,不考虑儿童的心理反应,一味地灌输渗透或是把各类教学活动互相割裂开来。我们在活动组织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实现“跑班制”,打破班级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级组间、各班级间幼儿互相参与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扩大了儿童交往场合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
3、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大量的日常生活是儿童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显露的时刻。生活需要合群,合群性可以在生活中培养。我们利用幼儿研的生活活动进行随机教育。设立生活角,开展编织、绣花、擦皮鞋等活动,使儿童在共同合作中锻炼能力,感受一种群体感。
4、体育活动和感觉统合训练促进合群性发展
体育活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更是促进合群行为发展的有效方法。尤其是感统训练培养团队精神、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同步提高,相互促进。
三、 社区、家庭、幼儿园融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证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体化是指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同关注,形成合力,开张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是生态环境中学前教育子系统的支柱,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起着导向作用。幼儿园应该主动与社区沟通,优化社区的教育环境,使幼儿从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环境中,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家庭是幼儿赖依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组织,家庭环境的教育功能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我们深知问题表现在儿童身上,根子在家庭。因此,我们依托社区优化教育环境,开展心理辅导,提高家庭的教育指导水平。
1、 家长学校开设有关幼儿和家长心理的讲座
2、 开展亲子活动
3、 开设家庭心理咨询
4、 周日串门子活动
5、 对有问题儿童的家庭上门治疗、送教
6、 开展学习化家庭建设活动
7、开展“社会模拟活动”,让小区中的中小学生定期来园与孩子们一起游戏活动,或到社区中参与社会活动。通过与不同年龄、不别、不格的人交往,可以解决独生子女的任性、自我封闭、不和群的问题。
8、实现时空开放,积极利用社区心理卫生资源,努力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综合能力。
四、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化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根据儿童在幼儿阶段的生理和心理上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教育。我们在重视幼儿群体心理健康的同时,必须十分关注个体儿童的心理健康,实施个别教育。
1、 开展个别辅导
儿童合群性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每一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重视对幼儿的个别辅导,是取得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的重要原因。我们经常组织案例讨论,学习幼儿心理卫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从大量的案例中积累经验,揭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规律性东西。
2、 开展问题儿童的心理治疗
在我们的幼儿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儿童,心理矫治也是面向全体幼儿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在同一时空,每一个幼儿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就如每个幼儿都会生病一样。在发展的某些阶段,儿童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偏异行为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并不是只有发展性和预防性的心理卫生工作是面向全体幼儿的。对这部分幼儿的异常心理,不给予关注和帮助,忽视了整体中的部分,,实际上就是没有面向全体幼儿。每一个幼儿都有可能需要心理矫治服务,因此正确认识矫治的全体性,有利于我们提高幼儿心理卫生重要性的认识和幼儿心理卫生工作的水平。我们对胆怯倾向型的儿童运用行为塑造法,取得良好效果,对孤独型、被动倾向型的儿童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暗示法、箱庭疗法等矫治,积累了不少经验,赢得了家长的认可。

托班社会教案:我是男孩还是女孩

幼儿园托班社会教案:认识自己的性别教学目标:

让幼儿认识自己的性别,进一步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意识。

教学准备:

1、男孩子、女孩子卡片各一张。

2、裙子、短裤若干(与班的男、女幼儿人数相等)教学过程:

(一)出示男、女孩子卡片,让幼儿知道自己的性别。

1、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客人,他们是谁?(一个男孩子,一个女孩子)

2、那么,你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呢?(教师帮助幼儿区分自己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 )

(二)请幼儿选服装,进一步认识自己。

2、请小朋友一起选出你爱穿的衣服。(教师进一步帮助幼儿区分性别)

(三)组织幼儿结合性别,学会自己上厕所。

2、组织幼儿上厕所,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孩子们能够知道自己的性别,并会用正确的方法上厕所。

五年级山西出版社心理与健康教育上册教案

教材:《山西出版社心理与健康教育上册》

年级:五年级

教学目标:

1.了解身体健康对生活的重要性。

2.掌握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

3.认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学会调节情绪。

4.了解自己的性别特征,掌握正确的性别观念。

5.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教学重点:

1.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

3.情绪调节。

4.正确的性别观念。

5.人际关系处理。

教学难点:

1.情绪调节。

2.正确的性别观念。

3.人际关系处理。

教学方法:

1.讲解法。

2.讨论法。

3.互动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身体健康

1.引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入,让学生了解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讲解:讲解身体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身体健康的好处。

3.讨论:让学生讨论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

4.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第二课:保持身体健康

1.引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入,让学生了解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

2.讲解:讲解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3.互动: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

4.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第三课:情绪调节

1.引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入,让学生了解情绪调节的重要性。

2.讲解:讲解情绪调节的概念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

3.互动:让学生分组进行情绪调节的练习。

4.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第四课:正确的性别观念

1.引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入,让学生了解正确的性别观念。

2.讲解:讲解性别的概念和性别观念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正确的性别观念。

3.讨论:让学生讨论正确的性别观念,如男女平等、尊重他人等。

4.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第五课:人际关系处理

1.引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入,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2.讲解:讲解人际关系的概念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3.互动:让学生分组进行人际关系处理的练习。

4.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评价:

1.通过讲解、讨论和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了身体健康、情绪调节、正确的性别观念和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2.通过小组练习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3.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结等形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评价。

性教育图书

第1本:《赋权型性教育:给孩子好的性教育》

全面介绍唯一本土的性教育理论——赋权型性教育理论,性教育专业人士的入门指导。

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才是具有无穷生命力的!

第2本:《家庭性教育16讲》

家长关心的性教育问题,通俗的实战指导。

很多讲师将此书烂熟于心,便可以开设“家长工作坊”,给家长讲性教育了。

第3-5本:

《小学性教育教学工具包》

《初中性教育教学工具包》

《高中性教育教学工具包》

近300个教案在手,教你课堂上如何一步一步讲性教育,“照猫画虎”也能上讲台了。

第6本:《积极行动:终止校园性别暴力工具包》

针对校园性别暴力的全景式切入,从教学,到咨询,100多个工具,将性骚扰、性侵犯、约会暴力、家庭暴力等等,一网打尽。

第7本:《让欺凌归“零”:终止校园欺凌工具包》

仍然是约100个工具,针对欺凌者、被欺凌者、旁观者、家长、老师的全面反欺凌工具包,教案、讲座、活动、咨询……方便,好用!

第8本:《写给孩子的性教育童话》

针对6-11岁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故事书。

对“白雪公主”“美女与野兽”等经典童话的改写,使之成为进行性教育、性别教育的最好工具。

在给孩子讲童话故事的过程中,完成了性教育。

第9本:《解密青春期:陪你的孩子平稳度过10-18岁》

青春期常见问题的生动呈现、答疑解惑,一本适合家长、老师、孩子读的书。

大小便后冲马桶教案

幼儿园教案:我要上厕所 不要随地大小便

教师:屈老师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大胆向老师表达自己有便意的需求。

2、知道有便意时及时入厕,养成不憋屎、憋尿、不尿湿裤子、不随地大小便的习惯。

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课间、图片。

2、表格、哭脸笑脸标志。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讲述故事《小刚的裤子湿了》。

2、集体讨论:

(1)、故事里的小刚怎么啦?他为什么会尿湿裤子?

(2)、你尿过裤子吗?尿在裤子里会有什么感觉?

3、引导幼儿体验尿湿裤子的感受:

(1)、出示体验。

(2)、请幼儿谈自己的感受。

小结:现在是冬天,天气很冷,有了大小便不及时告诉老师尿在裤子里,就会像刚才毛巾放在胳膊上那样,冰冰凉凉、不舒服,而且如果是拉到裤子里会很脏、很臭。

4、引导幼儿说说有了大小便该怎么做。

二、引导幼儿观看课件,激发幼儿在活动中能大胆表达自己有便意的需求。

1、课件一:蒙氏自主活动中提问: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他怎么啦?他是怎么做的?

2、课件二:集体活动中提问: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他怎么啦?他是怎么做的?

3、课件三:做操时提问: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他怎么啦?他是怎么做的?

4、课件四:户外活动时提问: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他怎么啦?他是怎么做的?

小结:你喜欢刚才的小朋友吗?为什么?

三、熟悉幼儿入厕环境,培养幼儿不随地大小便的习惯。

1、图片一:厕所里外环境--简单介绍入厕方法

2、图片二:厕所男女标志--区分男女厕所

3、图片三:男、女孩入厕--正确入厕

4、图片四:清洁员清理厕所--提醒幼儿要将大小便便到便槽里。

四、判断对错1、介绍表格及哭脸笑脸标志2、引导幼儿根据图中幼儿表现判断对错,并贴到表格中合适的位置。

五、组织幼儿集体入厕活动延伸:

1、学习正确大小便方法。便后整理衣服。

2、生活中,加强幼儿入厕能力的培养分析和反思:

小班部分孩子由于环境的改变,心情变得焦虑、紧张,有了便意时憋着,不敢上厕所、不敢向老师寻求帮助,以至于尿拉裤子现象时有发生,根据这一情况我设计了"我要上厕所"这一活动。目的是通过这次活动激发幼儿能大胆的表达有便意时的需求,养成不憋屎、憋尿、不尿湿裤子的好习惯。

通过活动,我发现设计的活动存在三个大问题:首先从目标上分析,定的有些不合理,涉及的范围较广,突不出活动重点,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其次,从整个活动设计环节来看,我设计的主要意图是让幼儿学会在活动中大胆表达有便意的需求,这是核心环节。可在活动中只是在第一环节中体现了一下,其它环节如:熟悉厕所环境、区分男女厕所等占了很大的比重,给人以主次不分的感觉。再次,活动内容偏多,在短短一个活动内,既要让幼儿体验尿裤子的感受,又要学习表达有便意的需求及熟悉环境等,不可避免地导致每一个环节都进行的都很匆忙。所以,本次活动在环节上还需梳理(体验感受-了解原因-解决问题-巩固练习),紧紧围绕目标,突出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