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心理科普 > 心理常识

焦虑症为什么出现恐惧(人为什么会患焦虑症,焦虑症有哪些症状)

人为什么会患焦虑症,焦虑症有哪些症状

人为什么会患焦虑症?焦虑症有哪些症状?患有焦虑症的因素达到部分共识的有,1、患者有焦虑症的家族史;2、患者儿童期或青春期焦虑症病史,比如早年就比较害羞,或接受了一些不良教育的;3、应激性生活事件或创伤事件,其中包括患者受虐等;4、女性,未婚、离异、丧偶、教育程度低、失业低收入等;5、共病精神障碍,尤其是抑郁症;6、既实件发生带来的冲击或刺激,感觉到自己的所作所为低于所要达到的预期等。

由于现代医学的发展,精神病学专家,在以上产生焦虑因素的观点上也是有很大分歧的,游戏在涉及到哲学和心理学对精神病学的影响,其对焦虑一词的含义所产生的分歧就更加难以愈合了,这种争论在精神病学、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家中已经持续了100余年了,但是焦虑作为一个临床精神病学概念是可以确定的,因为焦虑必定是一个精神症状的精神病理状态,不论成病理学和症状学的基础上,都是可以论证的。

分歧终归是分歧,但也有共识,就如德国精神病学家所论述的那样,“没有焦虑的生活和没有恐惧的生活一样,并不是我们真实需要的”。从这一点论述来看,我们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是有用的,可取的甚至是必要的,也可以这样理解,焦虑本身就是对生活持冷漠态度的对抗性,当你感到生活无意义的时候,必定会出现焦虑,这就是我们自我满足而停滞不前的时候,有焦虑给我们提出了警示,可以促进我们个人相对于社会化和文化的认同,也在不断推动的我们自身的人格的发展。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焦虑只是我们日常生活体验的组成部分,只有当焦虑给人带来持久的痛苦的时候或出现试图缓解他的不适应行为时,他才被看作是一种心理障碍。如果这么理解,我们所产生的焦虑,绝大部分是由于我们生活中的琐碎事而造成的一种情绪表现,是属于正常的焦虑而不能视为病态化的焦虑,当焦虑情绪过度或持久性的出现时,才会造成的焦虑是病态的,不论是正常的焦虑还是病态的焦虑都是负性情绪的一种表现,只有当我们正常性的焦虑出现时,才有可能给我们带来积极正向并具有建设性的思维,但病态性的焦虑带来的是对我们生活重的影响以及病态化的迁延性。

关于具体的焦虑症症状的表现,我们需要区别出两种不同的焦虑概念,说的明了一些,也就是当我们自己体验到的焦虑的时候,这只是现象学的概念。而当我们自己体验不到焦虑的时候,这只是一个精神分析的一个理论构想(心理学概念)。其实这种概念不仅包括了心理学,同时也包括了哲学,也就是说明,所谓存在的焦虑,是现象学的不可理解的,它是边缘处境的表现,也是人类生活本质所在,是存在本身的源泉,这种说法似乎把焦虑视为同志的东西而又单一的理论去解释它了,其实这种论证的根据,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是严重不足的。

不过现在可以在业界共识的分歧较少的观点认为,焦虑症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1个就是患者与处境或环境或当事人所产生的不相称的痛苦情绪体验。其次是患者有精神运动性,不安,比如坐立不安,来回走动甚至奔跑喊叫,也可表现为不自主的震颤或发抖等症状出现。第三就是患者在焦虑过程中伴有躯体不适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比如出汗、嗓子发堵、口干、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心计脸上发红发白、恶心呕吐、尿急、尿频、头晕、身体部分疼痛、或不确定疼痛、全身尤其很严重两腿无力感等,不同的焦虑症患者所产生的躯体症状都不尽相同,也可以说症状因人而异所出现的症状不同或多异化。

为什么有的抑郁患者把道理想通了,但是心里还是有莫名的恐惧

为什么有的抑郁患者把道理想通了,但是心里还是有莫名的恐惧?

这种表现正好回答了另一个问题,即思维也是有惯性的。

抑郁患者能够想得通,真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说明他已经开始向好的方面转变了。只有继续保持这种心态,最后恢复健康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可是,现在患者在康复的道路上又遇到了新问题,“心里还是有莫名的恐惧”。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本文开始说的那句话,“思维也是有惯性的”。思维的惯性也可以说成是习惯性思维。在人们长期的生活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惊人相似的一幕”。对同类问题采用同一种解决,这便是人们的经验之谈。

同样的道理,当抑郁症患者心理受到挫伤以后,对某种特定的事物缺乏了免疫力, 再遇到特殊诱因后,会再次出现抑郁的表现,当自己的内心告诉自己,必须对此加以的时候,矛盾的心理会进行激烈的斗争。患者最怕重蹈覆辙,所以他会调动全部的能量与之抗争。害怕再次回到抑郁的状态中,所以他会紧张,也会恐惧。

如何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家长情绪和恐惧心理呢?

我的方法是:咬紧牙,身呼吸,跺一脚,转过去。

这其中的心理学原理是: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改变不了的。通俗地说就是,眼不见心不烦。遇到诱发不良情绪的事情时,应该尽快避开。

让愉快的思维战领情绪的高地,以美的景色代替纷扰的世俗。

不知道我这样解释您是否同意,如果有什么问题我们还可以继续讨论。

有时心里特别烦躁无法控制无缘无故的特别怕死

三甲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身边的亲人得了重病,从此特别恐惧疾病,胡思乱想,焦虑不安,求问怎样克服这种心理

去年春节后,我82岁高龄的母亲慢慢变得生活不能自理,至去年5月已完全需要别人的护理,当时远在异乡工作的我极度恐慌,幸而有细心备致的弟嫂照料周全,一直至亲的最后一刻,让我稍感心安。

所以楼主所说的"当身边的亲人得了重病,从此特别恐惧疾病,喜欢胡思乱想,焦虑不安”这种状况,我非常理解,也感同身受。

因为楼主您自己心地善良、孝顺,所以当身边的亲人得了重病后,自然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既为他/她的身体备受病痛折磨而煎熬,又为面对亲人的病痛自己为力感到心焦,恨自己,恨自己对不起亲人,恨不得自己能代替亲人帮他/她去承受病痛折磨,哪怕替他/她都愿意。

去年的我真就如此,可我终无力回天,母亲还是撒手人寰,驾鹤西归。我悲,我痛,我也恨,恨的是自己不能挽救母亲的性命。可恨又如何?人死不能复生。

是的,亲眼看到母亲遭受病痛折磨,到最后西归,在我心里确有阴影,对疾病的认识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正如楼主所说,特别恐惧疾病,有谈病变色之感。同时也如楼主所说,面对疾病,会胡思乱想,会焦虑不安,生怕有什么病痛又降临到谁谁的身上,若真如此,又该怎么办?这种杞人忧天的状态我一直持续了好久,整天饭不思,睡不眠。后在亲朋好友的劝慰之下,我换了一种生活,靠"转移法"将自己从悲伤忧虑中走了出来。我让自己的时间满负荷安排,且从不让自己落单,积极走入人多的地方,工作也好,休息也罢,做到工作、生活两不误,特别是我积极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拥抱自然,慢慢地,恐惧感没了,焦虑感也没了,心态也正常了。

回过头来一想,人吃五谷杂/粮,哪会不有个小病小痛?生老病死,自然界正常的新陈代谢,何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把握自己,活在当下!善待亲人,莫负时光,否则,子若养而亲不待时,悔之晚矣!

如何看待焦虑和害怕

焦虑症是神经症的一种,神经症还包括: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疑病症、神经衰弱症等。

焦虑症的表现,没来由地担心、紧张、害怕,神经功能失调也同时出现:胸闷、心慌气短、出汗、全身发抖等。

关于病因和治疗可以咨询专业的医生。我在这里说一下作家柯云路在《焦虑症患者》一书中提到的三个层次的恶性循环。

第一:心里疾病与人生事业之间的恶性循环。人生事业有压力二承受不了,就有了焦虑,反过来有了焦虑,人生事业就会有更大问题。越是干不了事刘越焦虑,越焦虑就越干不了事,结果就陷在里边难以自拔。

第二:生理和心理之间的恶性循环。因为焦虑身体这不舒服那不舒服,而因为这些不舒服,心里就更加焦虑。

第三:几种神经症之间相互的恶性循环。

的确,得了焦虑症,无论在想法还是行动上都有了种种限制,而这限制又加重了焦虑症。要想治好焦虑症,就得摆脱这种恶性循环。又如下建议。

1:相信焦虑症可以治好,最终可以恢复健康。用这种心态时时提醒自己,加强自信心。

2:焦虑既然是一个病,就有一个过程,一天两天不可能好。给自己一个相对自然而然的环境,凡事有焦虑的一面,必有松弛的一面。往松弛的一面想,听之任之,放松自己的情绪,会好很多。

当然我不是专业的医生,给不了更专业的建议,就说了说自己的感受,希望能有所帮助。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