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的精神科医生还是太少了,我来回答你的问题吧。
双相情感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临床上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严重的双相障碍是可以存在精神病性症状的,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间歇期完全缓解。
双相情感障碍一般包括:
1.躁狂症(单次、反复发作)
2.抑郁症(单次、反复发作)
3.双相障碍(躁狂、抑郁、混合、快速循环)
4.环性心境障碍
5.其它和为特定的情感性精神障碍
往往双相障碍的患者躁狂发作时,表现为情感高涨,兴趣与动力增 加,言语行为增多; 抑郁发作时则出现情绪 低落、兴趣减少、疲乏,思维行为迟滞等核心 症状。
一些病情严重者常共患/共病焦虑症状和物质滥用, 在发作高峰期还可出现敏感、多疑甚或幻觉、 妄想,或紧张性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
其实双相障碍的诊断是存在很高的误诊率的,因为很多患者的躁狂相可能并不十分明显,或者在长期的抑郁发作中夹杂不足以诊断躁狂的轻躁狂发作。而轻躁狂的持续时间短(4天可以诊断),与普通人差别很小,不经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很难发现。所以在我国双相障碍的误诊率在20%-30%。
首先你说的诊断名称不是很明确,在我们现在的诊断标准中没有这样确定的诊断和分型,双相障碍的患者往往被分为重抑郁重躁狂的双相Ⅰ型和重抑郁轻躁狂的双相Ⅱ型。这是美国DSMⅤ的诊断标准,也是我们今年要实施的国际ICD-11诊断标准中最新的部分。
关于双相障碍的具体分型问题其实有着十分关键的意义,因为不同的分型,治疗的药物选择是有着明显的不同的。一般双相一型的患者建议抗精神病药物 心境稳定剂,如果抑郁症状严重可以选择增加抗抑郁药。但是双相二型的患者我们的指南上是不建议使用抗抑郁剂的,相比较于双相一型,二型更容易出现转躁表现,尤其双相障碍需要长程治疗,所以更容易在漫长的治疗过程出现转躁现象。
你需要给朋友的帮助就是监督她服药,鼓励她坚持药物治疗,尽量避免带她参加容易让人特别兴奋的社交活动。我的一名小患者就是因为过年跟姐姐玩了几天,太兴奋了所以年后不久就出现了躁狂表现。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精神疾病,也是国家规定的六种重大精神疾病之一,虽然缓解期可以完全恢复正常,但仍然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和家庭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双相障碍的患者一定要遵医嘱坚持服药,改变对疾病和药物的认知,有情绪波动尽量咨询你的医生,得到专业的评判。避免复发的同时也要维持心境平稳,减少波动,做好与疾病长期都在的思想准备。
显然我国目前没有法律规定大学生有双相情感障碍需要被强制退学或者必须休学,但出于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作为医生我还是建议休学以治疗为主。
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20岁左右,其实属于双相障碍的高发年龄,而且大学校园里的学习生活更自由,有更多的时间去娱乐,常常会长时间让人保持一种情感高涨的状态,所以有情感波动的学生也会更容易出现情感高涨或低落的表现。
双相情感障碍毕竟是严重的精神疾病,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很容易出现一些无法适应学校生活的行为,比如躁狂发作的言语增多,思维联想加速,精神运动性兴奋,挥霍,易激惹,或者抑郁发作的精力减退,极易疲劳,兴趣丧失,思维迟缓,悲观厌世等表现。不管是躁狂发作还是抑郁发作,都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认知功能,更是让大学生难以坚持大学学习生活,而且还可能会严重到影响周围同学的生活。
之前有个女同学上大学后军训时发病,因小事先后打了老师和同学学,被家人接回当地住院治疗,缓解后又休息了半年才回到学校上学。所以,处于发病期的大学生是没有办法坚持和完成大学正常学习的,最好是休学治疗,待病情缓解后再行返回校园。
我曾经遇到过学校对于康复的双相障碍患者过分担心,有的要求医院出具患者不再发作证明,有的要求医院出具住院诊断,有的更是不管怎么样也要拒绝患者返校上学。但双相情感障碍毕竟是发作性疾病,缓解期是完全可以恢复到完全正常的状态的,不让他或她回归校园,就等于亲手断绝了一个青春年少的大学生回归社会的宝贵机会。
曾经我有个患者在康复后返校时就是被学校百般拒绝,不让一个学生返校上学,说怕影响其他同学,后来还是家长到教育主管部门申诉,并扬言教育部门管不了就起诉学校和教育部门,才最终允许孩子返回学校。
我们的社会对于精神障碍患者还是存在相当明显的歧视的,整个社会对于患者的包容度还很低,你说的学校的情况也是很普遍的,治疗是首位的,但治疗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回归校园和回归生活。希望我们的社会对给患病的孩子们一些理解和关爱,谢谢!
我是村官阿丽,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首先明确一点,在农村,由于条件有限,很多患有精神病的人,都得不到有效救治,对于他们的管理,基本都限于家庭内部管护。
那么对于农村精神病人,具体的管理有哪些呢?阿丽来说说,我身边的农村精神病人是如何管理的。
在农村,如果家庭有精神病人,大部分都是由家庭成员自行照看,负责他的日常生活,只要不伤害到别人就行,自己家里人受点委屈不算什么。
有人说怎么不送精神病院呢?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是根本住不起精神病院的。而且如果患精神病的人是家庭主要劳动力,那这家人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哪还有经济条件把患者送去精神病院。
在农村,近几年以来,有些地区会为精神病人免费发放药物,以此来控制他们的病情。还有一些地区,会为精神病人每年发放1000元左右救助金。
上面说到,农村精神病人一般都是自己家人照看,但如果精神病人的监护人或者抚养人已经不在世,致使患者无人管护。这种情况下,患者是可以申请五保保障的,利用五保保障金等救助,可以把精神病人送去当地精神病院,也能得到更好的管理。
阿丽村里有两个年轻精神病人,一直有自己的父母照看,待父母不在世了,就是用自己的救助金6000多元,兄弟姐妹再添点钱,最终都送去精神病院了。
总结:农村精神病人患病后,其实是得不到较好管理的,大部分家庭只能做到让患继续生存下去,真正得到治疗的很少。也期望,国家对农村精神病人更多的关注与救助!
我是村官阿丽,一个喜欢实话实说的基层干部,欢迎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