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8
除了重度抑郁症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与工作以外,一般的抑郁症并没有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影响。其实,抑郁症在无时无刻的危害着我们的身体健康,长时间的焦虑症使人体系统紊乱,各个器官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会增加癌症的发病率,抑郁症只要积极治疗,是可以被治愈的,那么抑郁症好了以后还会复发吗?抑郁症一般治好后不排除复发的可能性,因为这类是心理疾病,一些特殊因素会引起复发。感冒还会时不时的患上,更何况心理疾病呢?如果不避免复发,则需要在康复后多参加公益活动,分散注意力,1.自身的性格有关系;内向的病人长期压抑,不和别人沟通,慢慢的话就会加入这种心境障碍的发生出现情感低落,抑郁悲观。轻者闷闷不乐、无愉、兴趣减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观绝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典型患者的抑郁心境有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如果出现这些症状以上的都要及时的就医治疗自己的药物治疗以后以后还是不错的而且说如果出现这些症状以上的症状,需要及时的就医治疗,积极的药物治疗以后愈后还是不错的,作为家属和亲朋好友是不会觉得你这个事情是比较麻烦,所有人都愿意帮助你,所以说你也不用考虑太多,会麻烦到周围的朋友或者亲人。2.与患者所遇到的人和事有关系。但是对于患者自身的性格,对待事物过分较真、反复思考,在一次焦虑缓解之后,如果再次遇到影响自己的事情,比如考学失败、结婚、离婚、家庭变故、天灾人祸的时候,性格会自己再次患咨询症,这种焦虑实际来源于患者自己的内心体验。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放宽心态、积极地对待事物。减少这些外界刺激,对神经和情绪的损伤抑郁症其实就是心灵的一个小感冒,积极的面对,以后适当的接触社会,多和人交流,适当的运动,分散注意力,早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这种情况还是愈后比较好的,而且复发率可能会较低,或者不复发。
当然会,抑郁症的患者不但会自残,而且自残的患者群体还会有明显的年龄结构分布。其实发病年龄早的抑郁症小患者,出现自残行为的几率很高。我遇到过的抑郁症患者自残行为我们以前说抑郁症的高发年龄20岁~50岁,其中患者发病年龄以30岁以上为主,但是近年抑郁症的发病年龄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在上海的心境障碍治疗中心进修时,病区患者的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其中有很多首发年龄在14岁,甚至不到14岁的小患者。这样的例子在全国都比比皆是。比方最近我在关注的一名初中生患者,在跟我沟通的时候告诉我,他们班跟她一个病(抑郁症)的同学她知道的就有3个,其中一个比她更严重,已经在服用抗抑郁药物治疗了,手臂上还有明显的自残痕迹。刚接触小女孩的时候并没有自残,后来的复诊中我发现了她手臂上的细小划痕,我问她“为什么要划伤自己?”,她说“压抑的实在受不了了,想死又不敢死,所以轻轻的划伤了自己,觉得突然放松了”。其实这样的感受很普遍,尤其是未成年人群,处于身体和心理双重不成熟的阶段,不善于像父母和师长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父母对抑郁情绪的理解力也十分有限,大部分父母讲子女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说出来的抑郁情绪当做厌学情绪处理,所以孩子下一次可能更难对父母开口了。但是抑郁情绪并不能因此好转,只能越来越压抑,越来越悲观,却有因为年龄和阅历的原因不敢面对死亡,所以在无法忍受的情况下出现的自残行为。对于年龄偏小且出现自残行为的抑郁症患者应该怎么办?自残行为源自于悲观厌世的抑郁症状,所以最本质的解决办法不是不离视线的监护患者,而是让患者接受真正的医学治疗。只有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联合的治疗方法才能有效的控制患者的抑郁症状,包括自残和的严重不当行为。所以,不要考虑什么影响孩子学习,不要考虑什么孩子这么小就进精神病院,吃抑郁药,保命难道不应该是第一位的吗?如果命都没了,那什么还有意义?希望我的回答能够惊醒所有的家长朋友,很多家长在来诊后也都让孩子坚持上课,不接受抑郁症的诊断,拒绝让孩子接受治疗,也许孩子还能忍受,但抑郁情绪一定会越积越多;也许孩子最终还是无法忍受,选择了自残甚至。那么害了孩子的是抑郁症还是无知?生命只有一次,保护生命安全永远都是第一位的,记住,我们没有改正自己错误的机会,一定三思而后行!
女性长期抑郁的话,首先是对生活质量的损伤,其实是对生命质量的损伤,还有长时间的抑郁,失落,郁郁寡欢,会导致对生命活力的丧失,轻生,寻短见等等。抑郁对个人的发展,还有家庭的损失都是很大的,如果年轻的女性还可能会引起例假失调,影响生育。哺乳期的女性还会影响育儿。总之,因为有抑郁情绪的存在,整个人和家庭的生活都会受到很大的损失。抑郁的危害虽然很大,但是呢,又不那么难解决,关键是当事人要愿意来走出这个抑郁。生本能心理学认为抑郁是个人的现实和心理遇到了重大的困境,只要帮助当事人走出这个困境,就能够走出抑郁。而困境又跟很多的错误认识有关,调整错误认识是调整抑郁的重中之重。有人担心调整抑郁的费用很高,这是一个误会,我们现在推广的生本能心理学简快治疗技术,而是非常经济和高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