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想能帮到你。
我也抑郁,硕士,是女生。
跨考那段时间十分焦虑,担心自己考试失利从今往后漂浮不定,“毕业就失业”这句话,是大人常告诉我的,他们让我未雨绸缪为工作做打算,我却一股脑儿地加入了考研大军。这还不算什么,我还等于是“叛军”,抛弃了苦心学习多年的专业而选择另一个不受大众看好的专业。
经历了坎坷后,我比较幸运的以第一名成绩录取。接着选导师,又一个辛酸的经历。
导师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一名好导师能改变你的格局,给你提供好的研究方向,用心培养你,为你解答疑惑。我的导师在我整个研究生阶段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伊始,我心仪的导师并没有看中我。研究生面试是双向选择,那位大佬已经成为专业领域的佼佼者,非常德高望重。她非常看重学生的勤奋,专业程度以及综合能力。我,仅一名普通院校本科生,生源一般,专业不对口,不符合她的招生需求。就在我准备要签另一位据说脾气很好的导师时,学院组织我们开会,会后我就成为了一名外国导师的学生,也就是联合培养。
在学院负责我的是一名刚获得教授职称的年轻女老师,她没有独立实验室,也不曾带过学生,加上她已有身孕,又认为自己非我的第一导师,所以将我安置到与她课题相关的另一名优青导师课题组内从事课题研究。我学制短,而且有外出实践的学分限制,优青导师认为将一个独立的课题交给我,我可能无法按时完成,而且我不属于他的学生对我也不方便进行管理,建议将我过度到他名下。
我拒绝了。后来向院长说明这件事,经过商讨后我换到了之前我想签的那位导师。
这样的结果仿佛是最好的,只是仿佛。
新换的导师有很多课题方向,她有非常活跃的思维以及很多点子,但,就是缺经费!没有经费自然无法展开课题研究,并且她希望学生能发几篇高分文章,也在不断探索新领域。
研一,当所有同级同学都在学习新技术,开展实验,而我所在课题组还在不停地查阅文献,组会汇报不同方向的内容。
研一过去了,我还没有自己的课题,但一年后我就要毕业了。
研二开始,导师有意向将我们送到当地一家知名的单位做实验,希望能以联合培养的完成毕业课题,顺便发表一篇高分的文章和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
不曾料想到的是,直接负责我们两个学生的老板口碑欠佳,太过急于求成,迫使许多没得到尊重的联合培养生背着书包走人。我总共待了6个月,也走了。
回到学校,同伴们都以为我实验进行得七七八八了。殊不知,内容一半不到。我之所以回来是因为在那里无法安心从事工作,不管是自身能力,还是专业指导,还是时间压力,或者跟那边老板的性格不合,都不能满足我完成实验的条件。
我回来只想得到大家庭的帮助。
所以研二上半期年底时,许多同级小伙伴已经完成实验开始撰写论文,我才刚进行实验最后一章内容。
寒假来了,大家回家过年了,我能看见学院通往宿舍的那条“保研路”,灯光昏暗,孤独,却始终不知疲倦地屹立着照亮路人行走的脚步。
那两个月,我总在深夜失眠,最初12点入睡,后来渐渐的凌晨1点,2点,3点入睡……有时我看见天空由白天变成黑色,再变得灰白,我又该去实验室了。
我害怕晚上,因为我怕闭眼再睁眼后看见的明天有我想象不到的艰难。接下来,就出现了一些情绪麻木和记忆衰退的瞬间:暂忘自己的名字和宿舍号,小刀割到自己不痛。
我早先就有情绪问题,理性分析后索性去看了医生,被诊断中度焦虑和轻度抑郁。再过了几个月,度过了焦心的盲审和答辩,终于毕业了。
读研是件很辛苦的事,我们耗费很多精力,时间换得一张学历,对普通人来说,实属不易。很多个时刻,我都产生了退学的想法,我也跟同学表明了,他们也有同感。但是我们中谁都没有真的退学。
我们是一列士兵,接到命令就要扛起大刀,挥着长矛勇往直前,中途逃走者似乎就是叛逃,是一个胆小懦弱,不被人看起的人。
也有一些观点认为,读得痛苦就放弃吧,毕竟开心最重要了,没有获得那个学历你同样可以自力更生,更何况得到这个学历也无法保证自己可以衣食无忧。
可是,刚读研那会儿你就像获得了一张入场券,里面有各种闯关项目,有的任务难有的简单,但不管你选择哪一项都会鼓足勇气挑战,至少这样才物有所值。你出场后玩的怎么样,得了几颗星都是自身能力决定的,只要你参与了都是勇士,过程很重要。
以下仅供参考。
♥ 跟导师请假休息几天
你可以说家里有急事要回家,也可以直接跟他坦白最近情绪的问题,如果导师同理心比较强,她会同意的。
当你有自己休息的时间了,可以去一个安静的地方睡觉听音乐,也可以做SPA全身放松,还可以撸猫,反正就是让你怎么舒服怎么来。
在情绪得以舒缓后,你可去寻求医生的帮助,予你对应的治疗方案,遵医嘱。
这段时间,你还可约同学朋友一起玩,聚餐,可跟靠谱的朋友讲述你的处境,获得帮助。
♥ 跟导师商讨课题的情况
在你请假回来后,可跟导师表明你在课题中遇到的瓶颈,是否需要更换课题,她对此有什么建议。如果你的导师并不通情达理,那么你可请教其他师兄师姐,请求大家的援助。记住,办法总比困难多。
♥ 定时吃饭,按时睡觉,及时行乐
研究生的生活总是特别忙碌,夹缝生存已经很难,根本快乐不了。但是你可以发现让自己舒服的地方。获得快乐需要方法,也是一种能力。忙碌了一天,凌晨12点回到宿舍疲惫不堪,可给自己泡脚,垫舒服的枕头,枕边放安眠香包再睡觉。
如果你不具备让自己快乐的能力,你可以借助别人。让别人带你吃饭,让别人带你散心,即便没有,还有闹钟和医生。积极生活,敬畏生命。
加油吧,亲爱的你,你要相信,你无比坚强,无比勇敢!每天当太阳升起时,清晨带来的温柔气息亲吻你的鼻尖,太阳公公对你微笑,派阳光驱散你的阴霾,世界万物一草一木都向你问好,近处的小猫蹲坐在窗边懒洋洋的打盹儿,它看向你,索要美味佳肴
一切都很美好。♥♥♥
奥利给^O^
奇葩让我经历了意外的惊险,讲给朋友们听听吧:
那是三十余年前的事了,当时在一家基层医院工作,秋天的一个晚上,在住院部外科值夜班,突然听见过道有人喊“快来人,要生了”,我赶紧走出办公室见几米远的地上,蹲着一位孕妇,家人扶着,小孩的头都出来一部分了,太突然了,来不及了,我让她别用劲,赶紧戴上口罩、外科手套,刚蹲下去伸出手,正好接住新生儿,我抓过护士递过来的血管钳,夹住脐带,又抓过组织剪,从中“咔嚓”剪断,争分夺秒处理完新生儿,还好,哭声比较嘹亮,可以暂时放心了。这时,产妇已经暂时安置在换药室床上,我攥住血管钳和脐带慢慢旋转带点向外拉的力,很快顺利地娩出了胎盘。
安顿好产妇,突然想起应该打缩宫素,待把这一切处理完,不安排值夜班的妇产科医生闻讯赶来,她先看看新生儿,挺好,再查看胎盘完整无缺,行了,我可以松口气了。
一坐下来,就开始感觉前胸后背凉飕飕的,衬衣早已湿透,口罩也是湿的,那场面,不紧张是假的,应该说紧张而不慌乱,更没有狼狈不堪,还算淡定和顺利!
这还是得益于几年前在附属医院妇产科见习和到实习基地医院妇产科2个月的学习过程,虽然不能说有多少经验,至少应急处理怎么做还是知道的,现在也知道怎么做,就是动作肯定没有当年那么麻利了。这也是我三十多年职业生涯中唯一的一次给人接生。
多年来,曾经不止一次有朋友问我,哪个专科的医生风险大,客观讲,临床医生风险都大,但是据我个人观察和经历,始终认为产科医生第一,儿科医生第二,也许有同行不太赞同我的观点。当然,这都是题外话了。
事后,才知道产妇住家离医院有两里多,当天下午就出现了生产征兆,两口子还是按计划看晚上的电影,快放映完时孕妇羊水破了,要坚持看完,想着附近有医院,就走几分钟能到,自己是生第二胎,有经验。她不知道的是第二次生产,产程进展是很快的。当时其家人在一旁说这些情况时,我根本没有功夫听,是值班护士后来告诉我的。
现在,遇上这一类情况,去做,就不符合国家的执业医师法,不过,我观察多年,也没有见到在医院以外的地方出现急危重病人时,有医生挺身而出给予救助后,被告上法庭,即使有,相信法庭也会酌情网开一面的。这应该是非常特殊情景下建立的一种医患关系,相信会得到社会广泛欢迎和支持的。
能有今日头条这个平台,让自己有机会把职业生涯里发生的故事分享给大家,很荣幸!
我是热衷于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普及的康医生,谢谢大家关注!
最好还是去精神专科医院,因为专科医院就是看这个的,所以接触的病历也一定是最多的,诊断的准确性也一定是最高的,所谓专科,就是专门干这个的。除此之外,三甲医院的心理科或心身障碍科也可以,虽然接触的患者相对专科医院的医生一定更少一些,但也可以给出准确的诊断的。
我们假设挂的是普通门诊,等待的时间不计算,一般医生需要建档和家属了解一下你的情况,然后与你进行详细的精神检查,寻找抑郁症诊断标准中需要确定的症状标准,严重程度标准,病程标准,和排除标准。通过这些详细的信息来判断你的抑郁症状是否已经达到了抑郁症的程度。这个时间一般需要半个小时以上,但很多门诊医生的工作量是很大的,也就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进行详细的精神检查。所以问诊的时间很多时候是没办法保障的,当然很多门诊医生可能会要求你去做一些量表的评定,用来量化症状,这个可能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不过如果顺利的话整体时间应该在2个小时以内。
这个可能还是要看你的具体情况,和医生开具的检查确定,不同的患者,需要不同的检查,也就需要不同的花费,还有就是看你挂的号的多少,门诊医生的挂号费和专家门诊的挂号费是差距很大的。比如挂我的门诊号可能只要5块钱,但一些知名专家的特需门诊却可能要500元,另外很多他评量表或电脑评定的量表也是需要一些钱的,还有脑电图,脑ET等等检查都是要看医生的建议做的。大概能花多少钱?不好说,不过我觉得可能不会超过200吧。
作为经常接诊抑郁症的医生,我认为最好来诊的时候有家人陪同。原因很多,比如可能有些抑郁症状在患者看来是正常的,但在家属看来,尤其是与之前的你来比较,就能看出明显的不同,
另外家属的陪同是可以给患者以最需要的情感支持的。不单单你需要,所有人都需要的。而且很多患者虽然看了医生,但仍然抗拒药物治疗,不能对自己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作出一个正确的判断,这个时候更了解他们平时表现的家属是可以给患者一些建议和支持的。
没家属陪同到底行不行,虽然我不建议,但确实有不少人是自己来就诊的。有些是很独立,希望了解自己的真实情况;有些是不想让家人知道,担心自己,徒增伤悲。
做你想做的事情,包括任何事!你现在需要的,是自我的满足,不要顾及任何人,任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