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情绪管理 > 焦虑症

幼儿心理学的小故事(葡萄是酸的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了什么道理)

葡萄是酸的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了什么道理

出自 狐狸和葡萄 饥饿的狐狸看见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来吃,但又 摘不到.看了一会儿,无可奈何地走了,他边走边自己安慰自己说:“这葡萄没有熟,肯定 是酸的.” 《狐狸吃葡萄》的寓言故事众所周知,其实这则故事也反映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较多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当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和阻力时,内心自觉或不自觉地会产生一种希望解脱紧张状态、恢复情绪平衡的适应性倾向.就像寓言中的狐狸那样,对得不到的东西就贬低它,以平衡自己的心理,这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在心理学上就称之为“酸葡萄心理”.这种能起到心理调节作用的机制,已没有了寓言故事中的贬义.用自己能够接受的理由来对事物自圆其说、自我安慰,以避免心理上受到更严重的伤害,这样的“酸葡萄心理”是我们的心理卫士.

父母对孩子太严厉会造成什么后果

父母对孩子太严厉,一般会出现两个结果:

一、孩子过于懦弱,没有主见,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与需求。

有个亲戚家的女儿,特别乖。开始见到的时候,大家都很喜欢,但是很快就会发现她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毫无主见。

有一次,我们去她家走亲戚,一个上午的时间,她都在不停地问她爸妈这样行不行,那样好不好。已经十二岁的孩子了,穿什么外衣这样的小事,都被她妈妈喝斥来喝斥去,心里不禁为她难过,将来孩子长大了,不就是典型的选择困难户吗?

二、孩子成为性格暴虐的判逆者。

物极必反,小时候父母的管教太过严厉,在孩子心里会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在他长大之后,会特别叛逆以彰显自我意识的发展,性格变得特别暴虐。而且父母对他施加的种种压力,他还会以施虐者的身份传给他的孩子,形成恶性循环。

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既要保持自己的权威一面,更要跟孩子做朋友,多沟通多陪伴,这样才能培养出高智商高情商的孩子。

对于小班的孩子,有哪些经典绘本可以推荐一下吗

对于小班的孩子,有哪些经典绘本?

很高兴回答题主的问题,我是一名亲子阅读推广志愿者。我是懂孩子爱自己的7姐!

绘本确实是很棒的桥梁书,帮助孩子建议阅读情趣,还能在绘本里认知自己,了解世界,我向您推荐以下一些书目,也许不成套,你也可以买成套的,我仅对推荐的绘本所能引导孩子的方向做简单介绍!

1:社交礼仪习惯类的

建立孩子守规矩、懂分享、讲礼貌、交朋友、乐于助人的好品德。

绘本:

《图书馆狮子》

《石头汤》

《彩虹色的花》

《轻声说话的薇乐》

2:生活行为习惯类的

帮助小朋友建立睡觉、吃饭、洗澡、刷牙、穿衣、如厕、讲卫生的好习惯。

绘本:

《别让鸽子睡太晚》

《不睡觉世界冠军》

《鳄鱼牙医》

3:谈友谊:分享、沟通、宽容类的

帮助小朋友有基本的社会交往认知

绘本:

《没有人喜欢我》

《我有友情要出租》

《跑得太快的斑马》

4:初识情绪方面的,能帮助幼儿认知情绪

绘本:

《我的情绪小怪兽》

《野兽国》

5:儿童情绪管理方面的,帮助孩子表达情绪

绘本:

《菲菲生气了》

《生气汤》

6:自信心方面的

绘本:

《独一无二的你》

《勇敢做自己》

7:帮助孩子建立“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良好关系,让孩子真真实实地活出生命力。

绘本:

《大卫,不可以》

《安的种子》

8:养育儿童的幸福感知力的

绘本:

《爱的表白书》

《猜猜我有多爱你》

9:静待花开:《安的种子》

10:爱和自由,帮助孩子表达爱,追求自由!

绘本:

《爱心树》

《亲爱的小鱼》

11:儿童内在的安全感

绘本:

《你掉下来我会接住你》

《阿文的小毯子》

12:看见孩子、接纳孩子

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接纳是最好的爱的表达

绘本:

《大卫不可以》

《凯,能行!》

《请不要生气》

《我不敢说,我怕被骂》

13:培养儿童合作意识认知

绘本:《小黑鱼》

14:自律性认知

绘本:《和甘伯伯去游河》

优秀的绘本有很多,确实绘本不仅仅是适合孩子看,绘本的表达简单,但意义纯真,也能唤起家长的童心,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感悟绘本的深层表达,孩子悟出的,感受到的真理,是孩子真正学到的能力,比大人给孩子讲道理要好万倍!

以前回答,希望能帮助您!我是懂孩子爱自己的7姐,让我们活好自己照亮别人!再见!

适合八岁男孩妈妈阅读的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有哪些推荐

与其阅读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书,不如阅读跟儿童心理相关的育儿类书籍。家长先理解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然后形成自己的育儿理念,之后针对具体情况想办法。8岁的孩子,有了一定的对于世界和自己的概念,但是又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家长的引导依然很重要。

一.育儿之路需要一些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养育孩子这么大的事儿,也是可以借住一些工具的,比如绘本、游戏,等等。

《游戏力》

以为游戏无用,游戏就是瞎玩吗?不,游戏中也包含了很大的学问,甚至它可以变成我们育儿之路上的得力帮手。

作者劳伦斯.科恩博士,临床心理学家,专长为儿童游戏、游戏治疗、亲子教育。作者在书里告诉我们,玩也可以科学的玩,游戏中不仅仅包含了许多趣味、创意,,更重要的是,游戏里有孩子的整个世界,通过游戏,我们得以了解孩子的内心,真正理解孩子,这样才能培养出健康快乐的孩子。

这本书主要写了这样几个部分:游戏力作为一种养育,有什么价值;如何与孩子一起游戏;有哪些可以使用的游戏方法;如衡游戏中的角色与关系,等等。

角色扮演、打闹游戏、讲故事、假想游戏、原创剧本游戏,我们可以选择的有很多。游戏是孩子的语言,我们要能听懂孩子的语言,并且与孩子友好地对话,借助“游戏力”回归快乐与纯净。

二.育儿之路需要一些理念和方法

除了爱,我们也需要一些逻辑、一些规则,我们要怀有正确的理念,再掌握有用的方法。

1.《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这本书是三位从事少年儿童心理辅导的专业人士所著,他们有着丰富的跟孩子打交道的经验,这本书中不仅有很多解决具体问题的“操作方法”,而且有很多着眼于孩子内心世界的“指导思想”。

这本书让家长们发现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思维误区,我们需要转变观念,去发现亲子关系幸福的真谛。比如,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可能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害怕;我们成为怎样的父母,与童年密切相关;家长要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而不是仅仅做一个观众;只有成为了心智成熟的父母,才能带给孩子更多幸福。

2.《孩子:挑战》

鲁道夫.德雷克斯是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是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在育儿领域有长达40年的经验。这本书包含了丰富的实例和大量的心理学依据,让我们得以窥见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意识的觉醒,对每个普通家庭乃至每一个孩子带来的影响。

如今社会在不断发展,在一个具有平等观念的社会中,相互尊重和平等对待是一种生活,对孩子们而言也是如此,孩子不再仅仅是被教育的角色,它们也需要足够的尊重,需要被平等的对待。

了解孩子、尊重规则、改变自己,这样才能更好的迎接孩子带来的挑战。

3.《看见孩子,看见自己》

这本书是由英国国家健康中心的心理咨询师布拉夫曼博士所著,他从事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已经长达五十年之久,经验十分丰富。

全书共有24个案例,涉及到很多症状,而作者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与解决告诉了我们一些事情,比如孩子的身体症状是其内在情感困扰的外在表现;如果父母的反应不符合孩子的情感体验,问题将继续发生;孩子要明白自己无意识焦虑的原因;父母需要学会如何对孩子的症状进行解读和反应。

孩子有着敏感的内心,父母要及时捕捉他们的情绪变化,同时要传递正面情绪,帮助孩子变得更快乐。

4.《孩子的宇宙》

河合隼雄,著名临床心理学者、心理治疗师,他是日本第一位取得荣格学派精神分析师资格的人。他写的这本书语言平实质朴,读起来非常亲切,作者从“孩子与家人”“孩子与秘密”“孩子与动物”“孩子与时空”“孩子与老人”“孩子与异性”等六个角度来探讨与孩子的宇宙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诸多方面。

这本书中涉及到很多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与典型的治疗案例,作者做出了透彻细致的心理解析,引导我们理解孩子的宇宙,也反观自己的内心。

因此,这不仅仅是一本用来了解和理解孩子的书,更是一本用来了解和理解自己的书。

育儿方法有很多,我们需要因地制宜,辩证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或者借鉴其中的一部分来执行。

三.育儿之路需要一些诗意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写“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的栖居在这片大地上。”育儿之路会很难,会很辛苦,正因如此,我们需要一些诗意来修补内心的疲惫。

1. 《孩子你慢慢来》

这是著名华人作者龙应台写的一本散文集,当一个有思想的知识女性成为了一位母亲,她是否有内心的、身份的焦虑?这是她作为一个母亲的诉说,她对于孩子成长过程的实景描写,饱含深情,却娓娓道来。

于是她写到:“我的母亲也曾经坐在草地上远远地看着我爬行吧?现在,母亲的手背是布满了老人斑,那只曾经牵过我、抚过我头发的手。生命的来处和去除,我突然明白了,不透过书本和思考,透过那正在爬的孩子。”

2.《有一天啊,宝宝》

这本是蔡康永在好友小S怀孕期间,以和小S未出世的宝宝聊天的语气写作并结集出版的随笔集。因为是随笔,非常随性洒脱,短小精悍却充满哲思、禅意十足,让我们不得不感慨于蔡康永的人生智慧。

他写水球、床、误会、难忘的时刻、演唱会、旋转、念故事,他将身边的每一件平凡小事,都深入浅出的进行了思考,超然于物外,令人一边惊诧,一边又想会心一笑。

“如果有人堅持要為你解說人生,堅持他握有惟一的“正確答案”,寶寶,你聽聽就好,不要太當真。你也知道,他們自己的日子不一定過得很好,他們必須以“指導員”的身份活,才活得比較有把握。你的人生就是你的,你感覺到風時,風才在吹;你把宇宙放在你的心裡,宇宙才存在。其他的、別人替你說的、別人替你相信的、別人替你承認的,你也許要背負,但時候到了,你也可以放下。”

3.《残酷世界和最爱的你》

叶克飞,曾为《南方都市报》每日专栏版写手,这本书是他写给儿子的一本小小的文集。全书围绕父子、人生、成长、认知、爱情等话题,作者就每一个主题一一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同时巧妙提出了对儿子的美好希冀。

曾跟几个朋友聊到,我们该对孩子有什么样的期待,才是适宜的,恰当的,不过分的。也许作者就是用这本书回答了我的问题。

“做你的父亲,是我的福气;而做你的朋友,则是我的目标。我不希望你战战兢兢地拿试卷给我看,而是希望你能把揉得皱巴巴的试卷塞给我,说句“哥们儿,帮忙签个字呗”。我希望我能像朋友那样包容你,能陪你胡吃海喝,能为你追女孩出谋划策。我想,那是我能给你的最好的爱。”

四.育儿先育己,我们要如何正视目前的身份

我们成为了父母,但我们也是孩子,我们曾经不那么喜欢的父母的特质,要努力避免,争取改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们现在的多重身份,需要正视、面对、平衡。

《完美母女关系的秘密》告诉我们:认清现实、调整心态、掌握方法。《婚姻:挑战》告诉我们:幸福的婚姻都是关系建构的范例。《向前一步》告诉我们:事业与家庭,不求完美,只求完成,但我们都可以向前一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虽然当家长不需要考试,但我仍希望当一个“好学生”,学海无涯,漫漫长路,只有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才能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妈妈。

愿我们一起加油,彼此关照,共同成长。

END

文字原创,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

树洞咖啡馆


你认为: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此话说的是否有道理

谢谢!尽管不才也很高兴回答这个题目。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但也要辩清是非,分清对象,区别对待。

一味地好话,是否也有失真伪?

好言一句三冬暖:是针对大多数人的,是对那些需要安慰、需要帮助的人,或者是正常交往的好人;对于那些为非作歹的人是否也该如此?我的回复不能。

恶语伤人六月寒:我认为也得区别对待,但在正常的交往中,就是对方有点小错甚至误会,只能好言相劝,细致入微的解释,求得凉解都欢乐,恶语伤人使不得;为了和谐相处,为了生存发展。毕竟是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呀。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