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心理教育 > 青少年心理

中职生如何面对心理问题(如何开展中职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室”的工作)

如何开展中职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室”的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该做什么当下不少人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不少的疑惑和工作开展上的困惑,比如校长想问“该怎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德育工作的主任想问“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工作怎样结合?”心理健康老师想问“心理健康课怎么上?怎么设计教案?”而班主任想问“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已经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岗位上工作了相当一段时间也对很多问题有了自己的想法,想针对整个的心理健康教育做个分析。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很多的问题:1.发展不均衡,地区之间、中小学之间、学校之间、教师之间、家长之间。有的老师一年有三到五次的外出学习机会,而有的老师一年只有一次的学习机会,虽然教育部规定每学期必须有一次外出学习机会,但是很难落实。心理健康老师的相关培训都是部门或者教育部安排的,较多为政策性文件学习以及心理咨询相关内容的学习。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经验方面或者技能方面是空白的,所以很多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老师在真正的工作上还是略显无力的,因为没有较为深厚的功底,缺少咨询和实践的积淀。心理咨询的原则就是助人助己,先帮助自己成长自己才能帮助别人成长别人,但是现在的很多心理老师是不太能做到这几点的。再说到师资建设和“师源性”心理伤害,有的学校有着十到二十人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而有的学校只能将主管德育或者班主任工作的老师调转心理健康岗位上或者兼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的学校有将近400平6个教室用来做心理咨询和团体辅导以及心育工作,但有的学校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这样不仅不会推进心理健康建设还会造成很多问题,适得其反。不懂的人做专业的事有两种结果,事倍功半或者越管越乱,造成很多师源性心理问题,就是很多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和心理健康状况不佳,而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的消极影响。也被称之为“校园冷暴力”。老师心情不好好几个班级的学生心情跟着不好,有没有这种现象?有,而且极其普遍!该怎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也是如此。校长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直接影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在对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认识上大多数校长都能够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但是,部分校长还存在一些误区,比如:有些校长认为小学生能有什么心理问题?两个孩子闹别扭,一会儿就好,用不着进行什么心理健康教育。还有校长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教师的事情,学校建立有心理咨询室,学生有什么心理问题到心理咨询室找心理老师解决。还有的校长认为,学校的教学任务繁重,课时紧张,没有时间再搞心理健康教育等等。校长的这些认识误区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校长应该纠正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错误观念,认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助于学校主要工作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和技术,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科学的教育理念。有的校长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从学生长远发展来看,确实非常必要,但是,学校教学任务重,升学压力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影响教学怎么办?实践证明,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不会给学校“添麻烦”,而且还有力地助推了学校的主要工作。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这是任何校长都不容回避的事实。心理健康教育是否会冲击教学工作,这是校长们一块挥之不去的“心病”。但是,我们不难看到,过重的课业负担和精神压力造成不少学生的信心危机和心理障碍。许多学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从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提高学生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教给学生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养成学生的学习方法等入手,对于有学习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等。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和技术为学生减轻了心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范围很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学校管理上,可以调动学校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凝聚力、有效预防教师的职业倦怠,无疑可以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推进,和校长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息息相关。因此,校长应具有更宽广的心理学视野,更好地审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好地统筹学校的教育资源,真正建立学校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让心理健康教育助力学校工作,促进学校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工作怎样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是分管在德育工作下面的,主管德育工作的老师因为没有心理学方面的基础所以在接手心理健康工作之后很是头痛,虽然知道心理健康教育十分的重要但是无从开展。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德育工作的老师应该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个正确的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不等于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以及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密切的联系,但不能用德育工作来替代,也不能取代德育工作。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简单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花和学科化的倾向。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不同,心理咨询注重的是治疗,而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的是对学生的心理问题预防,对心灵素质的培养,对心理潜能的激发。所以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心理健康课怎么上?怎么设计教案?很多奋斗在心理健康教育第一线的心理老师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因为教育部规定除教师辅导参考用书外,不能编印学生教材,更不能要求学生统一购买教材。同时因为国内心理学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较为落后,相关的心理健康课教案以及课件和资料素材非常缺乏。不单单是教案的缺乏,是与心理健康课相关的所有资料都很缺乏,即便有的老师能够搜集到要用的资料也会耗费非常多的精力与时间,而且这样搜集拼凑而成的心理健康课教案有着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不成系统、没有针对性、不符合实际情况、无法评估真正效用。有心理学背景和基础的都知道,根据发展心理学原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不同年龄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特点,甚至每个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教育侧重都是不同的。比如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最强,在学校老师就像他们的妈妈一样,事无巨细,全要找老师来解决,到了中年级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降低,虽然他们跟老师仍旧亲密,经常围在老师身边,但他们开始有自己的判断与主张,开始不愿意老师过问他们之间的事情。再比如小学5、6年级心理健康重点要让学生了解青春期身心变化的基本常识,如果都做好这点那“亲嘴门”完全不会发生。所以成系统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很多老师都是从网上四处寻摸,像是捡破烂的一样东家找一点西家找一点,有些活动是给大学生上的拿来给初中生,比如青春期这一主题,小学也有青春期异性问题,但小学主要为性别认同和异性抵触,跟初高中的男女交往青春期完全不同,但一样拿来用。有些人上心理健康课找一些网上的视频随便给学生看以为学生们大哭一场内心羞愧就能懂得感恩了,为什么不想想会不会给学生留下心理阴影呢?也有很多有专业基础和深厚心理健康教育功底的老师在准备课程的时候也十分费力,我记得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师为了上好一门公开课把PPT前后改稿十余次,改到凌晨一点多。但是,一个学校如此多的学生,只靠一两个心理健康老师自己编写教案、自己找相关的音频、视频素材,自己做PPT课件,究竟能把教案和课件编成什么样子?给学生上完之后有没有效果?怎么评估?所以很多人需要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健康老师的工作,心理健康课并非简简单单的德育课和活动课或者学科课程,而是非常重要而且要全面开展的一项教育工程。据我所知市场上已经有单位针对不同的年级和学生心理问题开发编制了系统成阶段的心理健康课教案工具箱,其对不同年级的不同主题配置了教案、教具、教学课件、和测评软件。能系统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不需要进行相关教具的零散采购,也不需要大浪淘沙的寻找资料和拼凑教案,而且可以评估上课之后的效果。但知道重视的人太少,发挥不了它该有的功效。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想做好和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了要配合好心理健康老师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课程确保其固定和充足课时之外,还要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对学生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与宣传,纠正部分家长的错误教育,召开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主题的班会活动。这是对我多年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岗位上工作的一些看法,和对一些心理健康教育乱象的针砭,只是不想再让很多人耽误的教育和下一代孩子的发展。

中职生的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

1. 学业焦虑:中职生面临着较为紧张的学习任务,有时会因为考试成绩、学习进度等方面的压力而感到焦虑。

2. 自我认知困惑:中职生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的认知和定位不够清晰,容易出现自我认知困惑的情况。

3. 人际关系问题:中职生在学校中需要面对来自不同背景、不格的同学,有时会因为人际关系问题而感到困扰。

4. 家庭问题:中职生在家庭中也可能面临着一些困难,如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关系等问题。

5. 就业压力:中职生在完成学业后需要面对就业问题,有时会因为就业压力而感到焦虑和困扰。

6. 自我价值感缺失:中职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自我价值感缺失的情况,感觉自己缺乏意义和价值。

7. 心理健康问题:中职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如情绪不稳定、压抑、焦虑等。

如何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学校应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制定相关政策和规范,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评价标准。

2.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应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中职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

3. 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应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测试、心理剧等,让中职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4. 加强班级管理:班主任应加强对中职生的心理关注,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鼓励同学之间相互关心和支持,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5. 培养中职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校应加强中职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学会自我调节和控制,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

6. 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应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沟通和解决心理困扰,共同促进中职生的健康成长。

中职生应该怎么面对现实和规划未来

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要做到: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