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不仅仅是情绪不良,还常常伴随有身体症状,于是很多抑郁症患者,求医问药多时,才偶然遇到一个对抑郁症有认识的医生,让他们去看精神卫生科/心身医学科,或者直接让这些患者去精神卫生中心找专业医生,才知道自己是患了抑郁症。鉴于此,很有必要普及一下,抑郁症的身体症状,有些人的精神症状并不明显,反倒是身体症状明显,这些身体症状很具有迷惑性,让许多患者,白吃了许多不必要的药,浪费许多时间。
另外,抑郁症的确可以引发心脏病。而心脏病发作也常常引发严重抑郁。心脏病和抑郁症之间的关系非常纠结。
精力不足
常常感到疲惫、疲劳,并且不能简单的通过休息或睡眠得到有效恢复。
食欲改变
常见情况是,食欲下降,食而无味,胃口变差,导致体重下降。但有些人会刻意的多吃甜食,因为糖具有一定的缓解情绪的作用,导致体重上升
坐立不安
并不是所有抑郁症都表现为抑郁,一些抑郁症患者,是以暴躁易怒的形式来表现的,其行为特征除了暴躁易怒还包括难以静心,并且也难以专注的做什么事
这个忧郁症焦虑症我的感觉就是精神璋碍方面的病即然是精神璋碍方面的病那就很难好得快忧郁症主要表玌就是大脑里头什么都怨烦什么都不感兴趣高兴不起来情缩低落反正人打不起精神来o同时并伴随着焦虑症并发心荒胸闷坐立不安头昏脑涨全身无力等等症壮0
挺有意思的问题,抑郁症确实是有季节性的,一般在冬季更容易出现抑郁发作,而在夏季则更容易出现躁狂发作。所以我们说,抑郁症一定是在冬季更容易发作。
可能我的话一时半会还会让你觉得有些难以理解,但实际上我们现在的研究结果已经证明了抑郁症与光照是存在一定关系的,相比较而言,冬季的光照时间更短,户外活动更少,人们常常是躲在屋子里面,缺乏阳光照射,所以更容易出现抑郁发作。而夏季日光照射的时间更长,户外活动的时间也更长,也就更容易去抵抗抑郁。
当然,这也只是大部分人的情况,因为精神障碍的个体化差异更明显,所以一定是有的人表现为冬季抑郁发作更严重,也一定是有的人没有这样的表现。不过如果考虑季节因素的影响的话,一定是冬季更有利于抑郁症的发作。
之前我就有过这样一名患者,每年总是在春节之前的1个月左右会复发抑郁,每次住院都会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改善,大概每次春节过后也就逐渐缓解了。也并不是说其它的时间她没有再发作过,但确实是春节前发作的更频繁,也更集中。当然,绝对不单单是冬季的原因,后来的交流中发现,每当春节家人团聚的时候,患者的病耻感就会更强,觉得很丢人,不如别人,怕和家里的亲属见面,怕被关心被问。
另外冬季更少的户外活动,也大大限制了我们的日常活动,时间长了也会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会影响正常的情感变化,让人的情感越来越低落,越来越消极。
你好,抑郁症属于精神疾病,无法通过ct等检查确诊。
精神疾病与神经疾病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功能性疾病无实质病变,而后者是器质性疾病,有实质性病变。所谓的实质性病变指的就是大脑神经,血管等确实存在的变化,可以被影像学检查(核磁、CT等)所发现。而功能性疾病也就是精神疾病,往往无任何可以被现代医学影像学所捕捉的变化。功能性疾病的诊断往往要通过临床医生通过自己经验做出的主观判断来诊断。
精神科医生的检查,除常规查体外主要是精神科特有的精神检查。首先通过家属采集患者病史,再根据病史对患者进行相应问诊,进而判断患者认知行为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并结合病史做出初步诊断和确定诊断。
抑郁发作是精神医学疾病,当然有具体的诊断标准,我们先来说一说抑郁发作的诊断
我国现行的抑郁发作国际诊断标准已经使用了近40年,有很多可能需要改变的地方,今年即将公布的ICD-11诊断标准将要取代过去的诊断标准。而我们今天要说的其实是被业界广泛认可的美国DSM-5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中关于抑郁发作的相关描述:
●大部分时间情绪低落,几乎每天都有(情感持续低落)
●几乎每天都在大多数或所有活动中失去兴趣或愉悦(丧失兴趣或愉悦感)
●几乎每天都有失眠或睡眠过度(睡眠减少)
●几乎每天都有显着的体重减轻或体重增加(例如,一个月内增加5%)或食欲减少或增加
●精神运动迟缓或激动几乎每天都可被其他人观察到(精神激越常见于重度抑郁发作)
●疲劳或低能量,几乎每天都有(精力减退)
●几乎每天都会降低集中注意力,思考能力或做出决策的能力(思维迟缓)
●几乎每天都有无价值或过度或不适当的内疚的想法(自我评价过低)
●反复出现死亡或意念或未遂的想法(悲观厌世)
只要满足上面中的5条,并至少持续2周,症状中应该至少包含情感低落或者兴趣丧失两者之一的表现,就可以满足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了。
抑郁发作的次数其实很好判断,以一名患者从出现明显的抑郁症状开始计算,直到抑郁症状大部分缓解甚至完全缓解算一次抑郁发作。如果患者抑郁症状长时间不缓解,应视为抑郁发作的持续状态。比方说一个患者3年前抑郁发作,住院一段时间后,一直在家坚持服药,症状始终好好坏坏,没有典型的缓解期,那么应该视为抑郁发作的持续状态,而不是第几次发作。
看到患者朋友们开始关注抑郁发作次数问题,我想大家应该在衡量自己的复发几率和维持期治疗时间,我是很喜闻乐见的,这一定是一个进步,是抑郁症患者走上认知的正确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