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们建议您带孩子向心理咨询师进行系统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如有需要,请与我们联系边缘型人格障碍通常是一种破坏性的精神状态,无论是对病患本身还是他周围的人。
它的成因可能是不降的童年经历或者是脑机能障碍,被诊断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被发现他生活在内心世界平静而外外部疯狂的状态下。
他们很难调节自己的情绪,并且经常处于一种起伏不定的状态。他们扭曲对自己的印象,常常觉得自己毫无价值,根本不好或者很坏。
并且当他们渴望爱时,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病患通常发现他们的愤怒,冲动,起伏不定和频繁波动的情绪将别人推开。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诊断实体开始进入精神科诊断,是1948年的DSM-I,当时的名称叫做情绪不稳定型人格障碍(EmotionallyUnstablepersonalitydisorder),在1968年的DSM-II中取消,因为它与当时的另外一个诊断,循环型人格障碍有很大重叠。
1980年DSM-III,一直到现在的DSM-IV-TR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诊断一直保留,取代了循环型人格障碍。在最近十年中,越来越多的认识和研究正帮助提高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治疗和了解。
同时,它仍然处在一个倍受争议的情况下,尤其当女性病患远远多于男性病患时,质疑了性别偏见。尽管缺乏确切的数据,但是在美国有1~2%的成人是边缘型人格障碍病患(BPD)。
此项数据来自于一项统计:每33个妇女中有一个是边缘型人格障碍病患,而男性是每100个中有一个此种病患,并且通常是在刚成年阶段。
此类人格障碍患者——主要为女性——在自我形象,心境,行为和人际交往中表现不稳定。病征在成年早期即已显露,但随年龄增长趋于缓和或稳定。
患者相信自己由于在童年被剥夺了充分的关爱而感到空虚,愤怒,有权要求抚爱。因此他们无休止地寻求关爱。在精神科和其他各类卫生保健机构中,此类人格障碍最为多见。
当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感到他人的关心时,他们表现得犹如孤独的弃儿,为抑郁,物质滥用,饮食障碍和过去遭受的寻求帮助。
但当他们害怕失去别人的关心时,其心境会发生戏剧性改变,往往表现出不适当的,强烈的愤怒。与此同时还伴有对世界,对自身以及对他人看法的彻底转变——从黑到白,从恨到爱。
反之亦然。他们的观念永无折中之时。当他们感觉被抛弃时(亦即彻底孤独),他们会自我隔离或极度冲动。有时因为对现实观念的贫乏,他们会表现出精神病样思维的短暂片段,例如偏执性想法和幻觉。
这些人在人际关系上要比A组患者更加紧张和戏剧化。他们比性人格障碍患者更多思维过程障碍,而且更多地把攻击性转向自身。
他们比戏剧性人格障碍患者更愤怒,更冲动,对身份认识陷入混乱。他们试图唤起保护人强烈的,发自内心的抚爱。但患者病情的反复,虚构的不满以及违反治疗计划,常使保护人——包括医生——对其沮丧失望,视其为拒绝帮助,怨天尤人。
常用的应对机制是,显露,疑病与投射。相反对于挥之不去的印象,新的证据表明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们过一段时间往往可以好转并且他们过着幸福,平静的生活。
边缘型人格主要以情绪、人际关系、自我形象、行为的不稳定为特征,并且伴随有多种冲动行为。
如果你的男朋友已经确诊是边缘性人格障碍和重度抑郁。那么你如果愿意留在她的身边,你就一定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边缘型人格障碍是精神科常见的人格障碍,主要以情绪,人际关系,自我形象行为的不稳定,且伴随多种冲动行为,是一种复杂又严重的精神障碍,典型特征就是稳定的不稳定,表现为治疗上的不依从治疗难度很大
边缘性人格障碍是一种基于神经症和精神病之间的心理障碍。
边缘性人格障碍会破坏一个人生活的很多方面,关系,工作,学习,社会生活,自我印象,所有的都会被消极影响,在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群中,比率很高,大约达到1/10
边缘性人格障碍常伴随有其他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抑郁症,焦虑症,饮食失调,躁郁症
这也是你说的重度抑郁可能就是从这里来的
目前而言,由于边缘性人格障碍,稳定的不稳定,心理治疗不能在一个长期的稳定环境中产生疗效,主流的心理治疗,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治疗效果都很不乐观。
药物治疗目前很明确的,不能治疗,边缘性人知格障碍,目前可以帮助的只是解决其相关的问题如抑郁,冲动,焦虑。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和抗焦虑药。
和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一起生活会很困难,
这里没有一条能够保证边缘性人格降碍患者得到康复的正确途径,但有的患者会随着时间的增长也可能是在治疗及周围人的帮助下逐渐好转。
相比而言,表现为社交功能障碍,情绪低落,躯体不适,食欲不振严重时伴有行为的重度抑郁症,相较而言,就要简单的多
目前主流的行李咨询都能够对抑郁症产生一定的效果,另外,药物治疗中抗抑郁的药舍曲林,盐酸帕罗西汀等都能够有效的降低重度抑郁的病症表现。
也许我的回答可能让你很失望,但选择终究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一点帮助,
你好, 这是一种介于神经症和精神病之间的心理障碍。是一种十分严重的心理障碍,也可以说是一种最难治疗的心理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表现是多样性的、跳跃性的和不稳定的。可以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也可以有“过敏性幻觉”和“过敏性关系妄想”。表现为前者,就常常被诊断为“焦虑症”、“抑郁症”或者“恐惧症”等各种类型的神经症;表现为后者,会被一些粗心的医生诊断为“精神病”。
第一,紊乱自我身份认同(Self-identity)。缺乏自我目标和自我价值感,低自尊,对诸如“我是谁?”、“我是怎么样的人?”、“我要到哪里去?”这样的问题缺乏思考和答案。这种自我身份认同的紊乱往往开始于青春期,而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显然出现了自我身份认同的滞后,长期停留在混乱的阶段,其自我意象不连续一致且互相矛盾。这反映为他们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
第二,不稳定的、快速变化的心境。患者往往有强烈的焦虑情绪,很容易愤怒、悲哀、羞耻感、惊慌、恐惧和兴奋感和全能感之间摇摆不定。往往会被长期的、慢性的、弥漫的空虚感和孤独感包围。心境状态有快速多变的特点。特别在遭遇到应激件时,患者极易出现短暂发作性的紧张焦虑、易激惹、惊恐、绝望和愤怒。但是其情绪往往缺乏抑郁症所特有的持久悲哀、内疚感和感染力,也没有生物学特征性症状如早醒、体重减轻等。
第三,显著的分离焦虑。他们被形容成“手拿脐带走进生活,时刻在找地方接上去”。非常害怕孤独和被人抛弃。对抛弃、分离异常敏感,千方百计地避免分离情景,如乞求甚至威胁。对孤独非常害怕,缺乏自我安慰能力,往往需要通过各种刺激性行为和物质如饮酒,滥交、等来排遣空虚孤独感。
第四,的亲密关系。他们在亲密关系中会在两个极端间摆动。一方面非常依赖对方,一方面又总是和亲近的人争吵。一会觉得对方天下第一,一会又把对方说的一钱不值。反复的关系破裂,人际关系中不断。和他们相处的人经常会感觉很累,但是又无法抽身而出。 第五,冲动性(impulsivity)。常见的冲动行为有酗酒、大肆挥霍、、偷窃、药物滥用、贪食、**等。50%~70%的患者有过冲动性的自毁、行为,8~10%的患者成功。是一种高率的疾病。突发性的暴怒、毁物、斗殴、骂人也是常见的冲动行为。
第五,应激性的精神病性症状。在应激情况下,容易出现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牵连观念,如短暂的或情景性的、似乎有现实基础的错觉或幻觉等,一般来说这些症比较轻微,历时短暂,精神压力解除后能很快缓解,抗精神病药物也有效。 诊断标准 针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最具有权威性的诊断标准是DSM-Ⅳ(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这个诊断标准首先是起源于1967年时,在精神分析师Stern和Knight的工作基础上,Kernberg提出了边缘人格结构(borderlinepersonalityorganization,BPO)的概念。
按照国际通用的诊断标准,边缘性人格障碍一般有5个表现症状,如果有三个符合就可以被确诊为边缘性人格障碍。为什么我的标题是“被忽视的心理疾病”呢?因为现在我们越来越多地发现,在咨询中,我们的来访者并不是以边缘性人格障碍这个问题的主线来找心理医生的,他们会以情绪问题、亲密关系问题、职业发展问题、人际关系等问题来进行心理咨询。但最终发现,会有一定比例的人是伴随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而且,存在这一方面问题的当事人,已经占全部来访者的百分之二十。这是我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中的发现。
有一些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来访者,有可能会从诊断到咨询都被忽视掉,这会产生一些不好的结果。一是由于没有诊断准确,所以咨询就会从情绪或是关系上面去进行,使咨询没有针对性,这样就会影响到咨询效果。第二个是,如果咨询师对边缘性人格障碍没有一个清晰的理念,这个问题还会不经意间伤害到咨询师。因为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本身对关系不确定,没有一个稳定的关系模式和认知。他要是极度的崇拜你,就会盲目地幻想,把你幻想成一个很完美的人,这样我们就可以看作是一个移情很严重的人,边缘性人格障碍发生移情的机会很高。但是他有可能从一个移情状态到另一个移情状态,就是他有可能把你贬得一文不值,他会说你不好,你不是一个好人,从而攻击你,但攻击的同时他又离不开你,他可能天天说你不好,但是天天又在找你。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不只是对心理咨询师,在生活中他们也是这样的人
这个特征最主要的表现是在亲密关系上。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他可能会将某个人看得很完美,成为他心中的偶像。当有人胆敢评价他的偶像,而评价的标准和他不一致的时候,他不会考虑这个评价是否客观,是否正确,他会立刻进行反击,会做出攻击性的语言和行为,来保卫他的偶像,以表示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例如,爱慕华的杨雪娟就是典型的边缘性人格障碍,她认为自己把你当神一样的看待,全都是为了你好,可你却不为我考虑,从而就会贬低你,所以就会有一些极端的行为,比如做出一些的行为来引起你的注意。
但是,这样人际关系的认知在不久之后就会发生转变,当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判断错了的时候,就会完全自己的判断,会觉得自己的偶像很不好,一无是处,这就有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许多著名的心理咨询专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在自己的咨询室里对这样的来访者,通过保安把他们赶出去;在自己的家门口遇到每天等待在这里的崇拜者。一旦确定你不像他幻想中的情景那样对他好,就会有攻击行为和举动来引起你的关注。我们的同行就有被他的来访者威胁,导致休假一个月才缓过来的例子。也有因为遇到这样来访者,自己受到伤害,而选择“退出江湖”,结束自己的心理咨询职业生涯的例子。
为什么他\她刚才还对我柔情似水,顷刻间又要将我撕成碎片?为什么他\她原本称赞我才华横溢,转眼又骂我卑鄙可耻?为什么他\她害怕孤单,不能忍受冷落?为什么他\她说所有的不幸都是因为我?为什么一个聪明而有教养的人,有时竟会完全失去理智?答案很可能很简单:边缘型人格障碍。
要想帮助他们,就首先了解边缘型人格障碍行为,你得先离开你自己的世界,进入他们的世界,因为你同样在要求身边的患者进入你的世界。阅读此书时,务必牢记,这些边缘型人格障碍行为时常是无意识发生的,只是患者想保护自己,而不是要伤害你。
常见的想法到国外旅行时,理应入境随俗。同样的道理,与边缘型人互动时,也应该了解他们无意识的假定可能与你的很不一样。这些假定包括:
● 我必须无时无刻都被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所关爱,否则我就一无是处。我只有在各方面都很能干,才算是一个有用的人。
● 有些人生来完美,有些人则差劲透顶,他们活该倒霉,理应接受责难和处罚。
● 我的感觉总是受到外界事件的影响,我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也控制不了自己的反应。
● 没有任何人对我的关心胜过我对他的关心,因此,我总是失去我所关心的人。纵然我尽力挽回,但他们还是离我而去。
● 如果有人对我恶劣,我会以牙还牙,甚至变本加厉。
● 孤独一人时,我一钱不值。
● 唯有找到一个无私奉献、十全十美的人爱我,无怨无悔地照顾我,我才会快乐。如果有人本可以爱别人但居然爱上我,那这个人一定有毛病。
● 当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我无法忍受那种失望和挫折。我非得做点什么,才能赶走这种感觉。
用感觉创造事实情感健全的人通常以事实为依据来产生他们的感觉。如果爸爸每天晚上大醉而归(事实),你可能会担心(感觉)。如果老板称赞你在一个大项目上表现杰出(事实),你会觉得自豪而愉悦(感觉)。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的行事正好相反。当他们的感觉不符合事实时,他们会无意识地修改事实来配合感觉。这就是为什么他们的看法与你的看法差别那样大的原因。
(1)不要否定他们,他们的心理受不了。
存在人格障碍的人心理都有一些偏执,自我感觉良好,难以意识到自己存在问题。但在另一方面,也可以认为他们的心理很脆弱。
如果他们遭受到指责和否定,他们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被打破。心理上只有两种选择:
1.接受其他人的批评,认为自己存在问题。在他们极端的思维下,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然后变得抑郁。
2.继续坚持己见,坚持他们是正确的,其他人的批评都是恶意中伤,是对他们的蓄意伤害。
大部分情况下,他们当然会选第二种。
(2)他们否定你时,不要争辩,他们是“无意”的。
人格障碍的一个特点是缺少共情能力,即,没有同理心。他们很难注意到其他人的情绪反应,即使注意到了也不会在意。经常说“你怎么这么敏感,经不起开玩笑?”,“你怎么这么蠢?”总之,他们可能会在语言和行为上对其他人造成很多伤害。
但他们真的是无意的,他们感受不到自己在造成伤害。在极端情况下,缺少共情能力的人,看到其他人被残忍折磨,痛苦哀嚎,依然觉得很开心。
但如果你要争辩,也同样的否定他们,那么请参考第一点。
(3)你要习惯自己的形象在“天使”与“魔鬼”之间切换。
他们另一个特点是思维很极端化,属于“全或无”的状态,非白即黑,没有中间过度。
如果今天心情不错,与你聊天很好,就觉得你是“天使”,是完美无瑕的大好人。
如果今天心情不好,与你相处不好,就觉得你是“恶魔”,全身一无是处的坏蛋。
所以要有心理准备,做到宠辱不惊。如果做不到,那么请参照上一条。
和他们相处确实有些困难,但有的时候他正好是你的合作伙伴、上级、家人,你不得不与他们友好相处的时候,就好好记住这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