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星期天,河南郑州,一个2岁组的女童在平衡车比赛中没跑好,可能跑了倒数第一名还是第二名。比赛一结束,她的妈妈就气急败坏地把她从赛道拉到了边上,劈头盖脸一顿训斥:“你有什么脸好哭的?全程在那儿遛弯!最后一个弯道你还让人给超了!你想什么呢?你想什么呢?”女孩哭着回答:“我下次好好跑。”难以想象,对2岁多的孩子,妈妈的态度竟然是如此的急功近利!孩子比赛一输,你就气急败坏,不问青红皂白,不顾孩子的内心感受,在众目睽睽之下对其进行拍打呵斥。你用你的喊叫、批评和威胁实施对孩子的控制。在你的心里,孩子是没有尊严、没有自我的。“我叫你这样做你就得这样做”是你的态度,孩子不这样做你就要收回你的爱,你对孩子的感情取决于孩子是否听话。孩子不听你的话尽全力取得胜利,你就严厉惩罚,不仅言语呵斥,还武力相向。须知,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尊严和独立人格。“你有什么脸哭?”对孩子说出这种话的你,一点都不尊重孩子。你不知道,孩子有表达自己情绪的权利,任何人都不可剥夺,即便你是孩子的妈。孩子的做法没能让你得偿所愿,你便在不了解孩子想法的基础上对她横加指责。你这种型的指责,空有拔高的声调,内里却毫无信服力。孩子也许会迫于你的逆来顺受,却并不会发自内心去接受和认可。你希望孩子唯命是从,却从来没有想过,你的“命”,真的值得孩子“从”吗?“型父母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往往超出了孩子的发展水平。”(《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从0岁到青少年》)你一心想让孩子赢,让孩子不落后于人,却忽略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并不懂赢为何物,也不需要懂。什么样的年龄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要期望自己的孩子是神童。2岁的孩子,对外部事物的认识和评估、对问题的解决都不成熟,这么早就让孩子关注竞争,关注输赢,不仅不能激发孩子内在的动力,让孩子积极进取,反而还会让孩子无法面对失败和挫折,这将会与你的教育目标背道而驰。如果你忽视孩子的认知水平,盲目地用竞赛的结果来衡量孩子,对孩子寄予超出孩子能力的期望,孩子最终只会因为达不到你的要求而气馁,甚至会自暴自弃。正如《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从0岁到青少年》一书中所说,“型父母教育出的儿童焦虑,不快乐,低自尊,低自信,遇到挫折容易产生敌对反应”,你不切实际的高期望高要求,终会扼杀孩子的信心,不仅没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还会让孩子的人生布满阴云,苦不堪言。孩子参加体育运动比赛,重点在于锻炼身体和获得运动的乐趣。别说你的孩子还这么小,就是再大一点的孩子,也应秉持这样的心态,而非执着于输赢。一场比赛的输赢不要紧,重要的是过程中所获得的快乐。如果非要往深处的收获上来说,那么让孩子明白自己在这场比赛中做出了哪些方面的努力,比上次有了哪些进步,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强练习,才是最重要的。正如《养育的选择》中所提到的:“用成长型思维,发现自己可提高的空间,并努力去提高,竞争就没什么坏处。”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讲,幼儿通常不能准确地自我评估,对自我的认识相当一部分来自外部评价,比如父母、老师以及周围的人。我们通过对孩子的比赛过程进行上述的评价和分析,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不足,才能够激发他们在以后的训练中不断获得进步。这样激发孩子内在的动力,可比单纯地论输赢意义大多了。输便指责,赢便夸奖,孩子要么因为挫败感而萎靡不振,要么因暂时领先而沾沾自喜。如此,不管是输是赢,孩子都不能获得充分的成长。我们怎样看待输赢,也会影响孩子对待输赢的态度。只有将着眼点放在过程而非结果,才能让孩子获得更长远的成长。我是@树之椰 ,家有猴娃儿一枚,用心坚持亲子共读,用爱烹饪营养美食,用情分享育儿心得。欢迎大家和我一起交流和探讨育儿问题,助孩子健康成长!
建议可以关注樊登读书会,里面有很多专业育儿书籍分享或者关注年糕妈妈这个公众号,里面也会分享很多科学的育儿知识
作为母亲,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我学习了很多的育儿知识,改变了一些不良习惯和不良情绪。父母不是天生的,谁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所以,父母一定要学习,而且不同阶段学习不同的知识。我说说我的做法。我身边,有百分之七八十的父母,对于孩子的发烧、流鼻涕、感冒的处理,有些过度治疗了。孩子一流鼻涕,就觉得是感冒了,然后吃点抗病毒感冒的药;孩子一发烧,赶紧吃药或者打针把温度降下来,生怕孩子的脑子被烧坏了;孩子一感冒,就去买药吃。殊不知,根据我这几年的学习,看了一些权威的国内外一些儿科医生、药剂师、健康专家的书、文章,了解到孩子流鼻涕不是什么大事,病毒通过鼻涕流出来,不用药也会好的;发烧38.5以上才用退烧药,身体需要温度才能把体内的病毒细菌给杀死;至于感冒,如果是病毒冒,不用管,多喝水,7天左右都会好的,如果是细菌冒,害怕用抗生素而用抗病毒的药物,是不起作用的。还有很多孩子生病的知识,学习多了,心里有底了,能减少孩子被过度治疗,逐渐增强他的身体抵抗力。2、学习关于儿童心理和成长的知识。我读了很多关于儿童成长规律的书,如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蒙特梭利的《童年的秘密》、孙瑞雪的《捕捉儿童的敏感期》、李跃儿的《关键期关键帮助》等等,孩子大一点了就在读《正面管教》等等书。读育儿书籍、家庭教育书籍的好处,是父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知道在某一个时期怎么处理一些事情。这样,父母不再苦恼孩子“不听话”,而是正确地去引导。做妈妈,情绪要稳定。看了一些心理学的书《少有人走的路》、《不完美才完美》、《社会心理学》、《为何家会伤人》等等;也读了很多让自己成长的书《拆掉思维的墙》、《你的人生有什么可能》等等。这些书,让我对很多小时候的心理创伤释怀,让自己在面对突发状况时,不会过于激动。也让我看问题的角度,有一些改变。我家里,到处都是书。孩子的绘本,分级读物等等,在每个房间都能找到,创造条件让孩子多阅读;我的书,睡觉之前看上几页,让内心更强大。做父母,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你会看到自己内心的那个小孩,也在一天天长大。多学习,多思考,才能做好父母这个角色。以上为个人观点。欢迎更多意见,留言探讨。
谢邀。我的孩子两岁半,开口也属于比较晚的,大概在21个月的时候才说话。可是,最近说话突飞猛进,基本上能够和我们无障碍的进行沟通,所以我来谈谈我的方法。《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一书曾经提的一个论断:母亲的语言刺激量与两岁孩子的词汇量是正相关,比例大概是 0.55。换句话说,母亲对孩子说话越多,孩子的词汇量越丰富。1.多和孩子进行日常沟通回想我们自己学习英语的经历,一定是要有足够的输入量才能够输出。孩子学习语言也是如此。平时,宝妈可以经常和孩子进行日常沟通。看到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事物,就用清晰而缓慢的语言告诉孩子具体名称。妈妈说的多,孩子听得多,语言发展也就会更快。在沟通的过程中,可以尝试使用“对话”,多设问。孩子学习语言有个过程,可能一开始只是用一个字两个词回应,慢慢地回应就会多了。而且,两个人经常对话交流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亲子互动关系。一个比较有争议的问题是:和宝宝交流是不是需要用“妈妈腔”(模仿孩子嗲声嗲气的说话)?研究人员对这个问题认识不一。我赞同《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一书的观点,“妈妈腔”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能够激发孩子的语言敏感期。2.多和孩子读绘本生活中的语言有限,绘本可以发挥作用。绘本通常制作精良,所使用的语言大多朗朗上口、非常优美,比较注重重复,词汇量也非常丰富。比如,以英语绘本《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为例,全书就反复出现“WHAT DO YOU SEE?"这一句式。在多次重复后,孩子会了解这句话的具体含义,同时也知道灰熊、紫鸟的意思。中文绘本也是如此。比如,我和孩子经常读插画师熊亮的《灶王爷》等书,也有同样的特点。绘本的选择要贴合孩子的兴趣,文字要循序渐进、由少至多、由浅入深,帮助孩子们逐渐学习语言。3.多和孩子听音乐音乐的神奇作用对孩子的语言发育不可忽视。廖彩杏等儿童阅读推广者主张用有韵律感的音乐给孩子“磨耳朵”。不少有经验的父母会带孩子听儿歌、音乐促进孩子语言发育。二娘也是如此。平时,我会选择一些孩子互动类音乐,比如《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等歌曲,和孩子一起玩耍。孩子玩的开心,也会用心的听音乐,自然语言发展会有进步。好啦,这就是二娘的观点啦。欢迎关注二娘说育儿,我是一个爱读书、有态度的职场妈妈。
从来没看过半本!从小在观人后观心,观心后六,七个人说话正反辩论这样就现在观花花有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