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还想到自己是不是抑郁症患者,每天想着不开心的事,想到以前做过的错事去责怪自己,觉得自己活着就是个痛苦的事!可是我又想到了孩子,亲人,我不是为自己而活,还有那么多责任需要自己,勇敢点吧,我们都需要勇敢的面对一切生活中的不如意,想起来的事就是事,不想,他什么都不是,努力说服自己,不让自己钻牛角尖,想想海阔天空的感觉,是不是很美呢……抑郁症就是看你怎么想,钻牛角尖你就是抑郁症,想开了,你就是个健康的人,自己选择,所以我们不是傻子,我们知道怎样选择,我们不能因为一次的不合心意,就彻底的放弃一切,写这些话也是在鼓励我自己,我不要做个病人,我要勇敢面对人生给我的一次次考验,我们需要勇敢,大声说句,去的一切不如意,我就是要活的好好的,为什么去在乎陌生人的嘴,我就是要做,要说,错了能怎样?人活一辈子那么多年,什么事都去在乎,什么人都去在意,活的多累,放下,就是最好,既然道理都懂我们就应该去做,人除了饭不能不吃,会饿死,还有什么事我们不能做的,勇敢战胜自己,给自己一片海阔天空,加油,我们都加油去战胜这个人生给我们的小考验
抑郁症的发病有内因有外因,外因是现实生活中的“生活事件”,内因则是本人的个性特点和成长经历。
依我看,抑郁症患者的发病的确与家庭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理由如下:
1.正统家庭的孩子容易得病
传统的家教,父母总是一本正经,很少和孩子一起娱乐,缺乏幽默感,父母自我苛求又不自然地苛求孩子导致“强迫重复”;
2.不重视孩子的感受的家庭
这种家庭总是对孩子的愿望和需要说“不”,久而久之,孩子学会压抑自己的,一心为讨好父母按他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其结果是最终迷失自我;
3.家庭气氛缺乏
这种家庭还停留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年代,一心只想培养“听话”的好孩子,父母过于专断,与孩子交流从来就缺乏平等的角色;
4.追求完美缺乏包容的父母
家庭是避风港,是让人放下面具随心所欲的场所,但有的家庭由于父母本身就追求完美,自我苛求的同时必然对孩子也苛求,对孩子批评指责多,表扬鼓励少,结果孩子长大之后,也“内化”成为了一个自我苛求的人;
5.父母就不懂得“享受生活”
懂得“享受生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父母亲不懂得享受生活,势必让孩子在享受生活时带有“负罪感”,并时时伴有“自责”的心理,很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尽管说,抑郁症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我想,其生物学意义上的遗传远远不及以上在孩子成长中家庭对孩子心理上的影响大。
所以,虽然不能武断地说,抑郁症是家庭造成的,但家庭教育模式与抑郁症的发病密不可分!
谢谢邀请。
我没有得过抑郁症,但我遇到过精神状态很不好的人,我不好到什么程度呢?去他家里,你就见到他坐在床上,背靠着墙不想说话,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甚至不愿意看到妈进他的房间。那天我去他家,我看到他明明是因为心理和精神上有压力,只是无处发泄而已,这时候妈却并没有察觉自己儿子的真实需求,而是去厨房洗了一个苹果给他,
结果这个举动反而招致儿子更强烈的敌对情绪。当时我很不理解,觉得别人是为你好,给了你一颗苹果,你非但不感谢,还将别人赶出来,实在不可理喻。
现在我好像明白一些了,当一个人长期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身边没有一个理解他的人,唯一和自己最亲的母亲,完全“看不见”自己的痛苦,这时候他一定很孤独。后来我长大了,才知道妈患有精神疾病,有时候也会歇斯底里,一个连自己都照顾不好的母亲,又怎么可能察觉自己的儿子正在遭受精神上的煎熬。
对于抑郁症症患者,他们不是不知道感恩和感谢,他们只是找不到一个可以完全理解自己的人,这种深深的孤独感,对别人表面上敷衍的关心,他们一眼就能看出来。你的帮助对于他们来说更让他们有种不被理解和接纳的感觉。
尤其有些人,在不能理解抑郁症为何物的时候,用一些:“想开点,勇敢一点。“这样的话,只会让他们更加感受到被排斥和不被理解。一个人感冒了,已经很不舒服了,你却只对他说你怎么那么脆弱,这不是关心,也不是真正的理解,所以才会让人感觉很烦。
求人不如求己,不要想着结婚后依靠男人,女人要自己有本事。因为现在有很多针对女性的毒鸡汤,比如说(女性结婚后靠男性养着,男方结婚给的彩礼多,为女性肯花钱才会更等等)。因为婚姻是相互的,谁有本事就能在家庭里有地位。
我不是学心理学的,很难回答你“是不是抑郁症“这个问题。至于找不到什么乐趣,,換句话说,就是高兴不起来。这,我也有过,人的情绪是有波动性的,不见得天天乐和和的,总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不愉快的事,一时半会的生闷气,一觉醒来,也许就好了。我不高兴的时候,就找个酒友来,三两老白干下肚,兴趣呀,乐趣呀,全找上门来了。凡是想开点,有什么大不了的,退一步,海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