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每天除了玩,就是睡觉的不见得就不是抑郁症,抑郁症也可以单纯的只表现出对某一种事物感兴趣,而丧失大部分兴趣,你说除了玩和睡觉什么都不干,也是因为患者的社会退缩表现,但也是因为兴趣狭窄,甚至兴趣丧失的问题。这样的孩子想要缓解症状就一定去接受系统治疗,因为只有治愈持续的情感低落,这些症状表现才会随之缓解。
你的问题很多家长都遇见过,其中的一大部分家长,甚至因为孩子就知道玩,认为不是抑郁症,是厌学,是贪玩,可家长们显然没有注意到孩子们玩的并不开心,只是在玩的时候,能够被动的忘记了那种无助无望的感觉。其实这样不能叫做兴趣丧失,而是兴趣狭窄,患者只能都有限的事物提起兴趣,对于原本感兴趣的事物,则表现为突然没了兴趣。
消失的兴趣包括很广,比如学习的兴趣,比如运动的兴趣,比如交友的兴趣,比如食物的兴趣,等等原本感兴趣的事情,突然都变得兴趣缺缺。整个人也会表现为一种全面的退缩表现,对于外出活动有一种天然的抗拒,不想上学,整天就想待在家里。
当然,一些孩子可能依靠自己的主观意愿,或者迫于家长的压力,会去坚持上学,但很可能会发现,脑子像突然变笨,记不住东西,集中不了注意力,思考问题也变得异常困难。所以这样负面的变化也会让孩子们不愿意去学校。
对于未成年的青少年抑郁症,我们能给与的帮助依然很多,一般不会首选选择药物治疗,因为的未成年人用药有很多不确定性,在我国被认可用于青少年抑郁症的药物也很多少。所以如果患者的抑郁症状不是非常严重,还是应该优先尝试心理治疗为主的治疗。如果非要进行药物治疗,也要选择对青少年影响比较小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SSRI类的舍曲林,就是我国被批准用于未成年人的抑郁症药物治疗。
关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治疗,我觉得首先要取得孩子们的认可和信任。取得信任后,最好将抑郁症的疾病知识原原本本的讲给孩子们,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抑郁症状是怎么回事,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消极,悲观和绝望情绪不是来自自己的真实处境,而是来自疾病,是可以治疗,可以完全消失的,自己是完全可以回到本来的学习生活中去的。
真别说,我这个医生,接触过很多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我发现他们一个共同点,就是对于真正的抑郁症的理解程度和治疗的接受程度普遍高于自己的父母。很多时候,和父母说,等于事倍功半,和孩子说反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说读治疗的接受程度,有很多小患者是自己主动要求来院就医的,甚至还有自己主动接受药物治疗的,而家长还在问,他是病吗?
不喜欢,不得不。
因为不想见人,对人无感,不想见光,对光过敏,哪里最安全,就只有关着灯的小黑屋了。外面都是世界了,还出去干什么呢?出去还要洗漱,还要梳理,还要穿衣穿鞋,甚至还要照镜子,真的很累,走在路上有什么意义呢~只为了和陌生人迎面而来,目的地在哪里呢?漫无目的的闲逛更让人压抑。还要找地方吃饭,吃饭还要看别人嘈杂的表情。好像点餐这件事情都变得困难了。比起这些负能量不如待在小黑屋里安全。
不仅喜欢关在小黑屋里,赖在床上,就这样一直睡着不要醒来好了,可还是会突然睁开眼睛在半睡半醒间做一个又一个空洞的梦境。还会莫名的哭泣,感觉不到自己哭了,但眼泪突然间就顺流而下,还好没有人看到,很安全吧。
抑郁症的人肢体是不受大脑控制的,他们的大脑被禁锢着,如果正常人有五感,他们不仅丧失了五感,还没了灵魂。
为什么非要强迫自己不睡呢?
2014年去医院确诊是中度抑郁,有段时间还焦虑到斑秃。
但我的睡眠情况和问题相反,可以两天不睡还精神,想法多到脑爆。
期间干脆弃疗,不睡就不睡,顺期自然。慢慢就养成了两天一眠的习惯,现在是一天睡三到五小时就自然醒。
从自我放逐的混沌中,找到自身的规律,趁这机会调整自己的生物钟,睡两天醒一天,当自己是狗一样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