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1.临床表现其临床表现因肝病的类型,肝细胞损害的程度,起病的急缓以及诱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由于导致肝性脑病的基础疾病不同,其临床表现也比较复杂,多变,早期症状的变异性是本病的特点.但也有其共性的表现:即反映为神经精神症状及体征.既有原发肝脏基础疾病的表现,又有其特有的临床表现,一般表现为性格,行为,智能改变和意识障碍.现主要就其脑病的临床表现分类简述如下:
(1)起病:可急可缓.急性肝性脑病起病急骤,前驱期极为短暂,可迅速进入昏迷,多在黄疸出现后发生昏迷,也有在黄疸出现前出现意识障碍而被误诊为精神病者.慢性肝性脑病起病隐匿或渐起,起初常不易发现,易误诊和漏诊.
(2)性格改变:常是本病最早出现的症状,主要是原属外向型性格者表现为抑郁,而原属内向型性格者表现为欣快多语.
(3)行为改变:最初可能仅限于一些不拘小节的行为,如乱写乱画,乱洒水,乱吐痰,乱扔纸屑,烟头,乱摸乱寻,随地便溺,房间内的桌椅随意乱拖乱放等毫无意义的动作.
(4)睡眠习惯改变:常表现为睡眠倒错,也有人称为近迫性昏迷(impendingcoma),此现象有人发现与患者血清褪黑激素分泌时相紊乱有关,提示病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处于紊乱状态,常预示肝性脑病即将来临.
(5)肝臭的出现:是由于肝功能衰竭,机体内含硫氨基酸代谢中间产物(如甲硫醇,乙硫醇及二甲硫化物等)经肺呼出或经皮肤散发出的一种特征性气味.此气味有学者称烂苹果味,大蒜味,鱼腥味等.
(6)扑翼样震颤:是肝性脑病最具特征性的神经系统体征,具有早期诊断意义.但遗憾的是并非所有病人均可出现扑翼样震颤.方法是:嘱病人伸出前臂,展开五指,或腕部过度伸展并固定不动时,病人掌-指及腕关节可出现快速的屈曲及伸展运动,每秒钟常可出现1~2次,也有达每秒钟5~9次者,且常伴有手指的侧位动作.此时病人可同时伴有整个上肢,舌,下腭,颌部的细微震颤及步态的共济失调.或发于单侧,也可出现于双侧.这种震颤不具有特征性,也可见于心衰,肾衰,肺衰等病人.震颤常于病人睡眠及昏迷后消失,苏醒后仍可出现.
(7)视力障碍:并不常见.但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逐渐增多,肝性脑病发生时病人可出现视力障碍,失明为主要临床表现,这种视力障碍是短暂的,功能性的,可随着肝性脑病的加深而加重,也可随着肝性脑病的恢复而复明.其发病机制不明,多数认为与肝性脑病一样复杂,为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此种视力障碍现象,目前命名尚未完全统一.为全面反映这种肝,脑,眼之间的关系,作者曾将此类表现称为肝-脑-眼综合征.
(8)智能障碍:随着病情的进展,病人的智能发生改变,表现为对时间,空间概念不清,人物概念模糊,吐字不清,颠三倒四,书写困难,计算,计数能力下降,数字连接错误,也是早期鉴别肝性脑病简单,可靠的方法.
(9)意识障碍:继智能障碍后即出现比较明显的意识障碍,由嗜睡,昏睡逐渐进入昏迷状态,各种反应,反射均消失.也有由躁狂状态逐渐进入昏迷者.而肝脑变性型肝性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智力减退,构音困难,记忆下降,思维迟钝,共济失调,震颤强直,痉挛性截瘫(肝性脊髓病)等.但无明显意识障碍.2.临床分期为便于早期诊断并指导治疗,常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对肝性脑病进行临床分期.但其临床分期各家报道并不一致,有的分3期,4期,5期,甚至6期.目前多数学者赞同Davidson根据其临床表现把肝性脑病分为前驱期,昏迷前期,昏睡期,昏迷期4期.但各期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
(1)Ⅰ期(前驱期):出现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表现为:性格改变出现抑郁或欣快,行为改变出现无意识动作,睡眠时间改变出现睡眠颠倒.扑翼样震颤(-),正常反射存在,病理反射(-),脑电图多正常.
(2)Ⅱ期(昏迷前期):以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为主,表现为定向力障碍,定时障碍,计算力下降,书写缭乱,语言断续不清,人物概念模糊,扑翼样震颤(),正常反射存在,病理反射(),常见膝腱反射亢进,踝阵挛(),肌张力可增强.可出现不随意运动及运动失调,脑电图出现对称性θ波(每秒4~7次).
(3)Ⅲ期(昏睡期):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表现为病人大部分时间处于昏睡状态,反应存在(可被唤醒),或狂躁扰动,扑翼样震颤(),肌张力明显增强.脑电图同Ⅱ期.
(4)Ⅳ期(昏迷期):此期病人神志完全丧失,不能被唤醒.浅昏迷时,对痛觉刺激(如压眶反射阳性)和不适尚有反应,腱反射和肌张力仍亢进,扑翼样震颤由于病人查体不能合作而无法引出.深昏迷时,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瞳孔常散大,可表现为阵发性抽搐,踝阵挛(),换气过度,脑电图上出现极慢δ波(1.5~3次/s).3.临床分型
(1)临床上根据肝性脑病发生发展的急缓常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①急性型:是由于急性或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或药物,毒物等造成的暴发性肝衰竭所致的肝性脑病.由于肝细胞大量或大块坏死,残存的肝细胞不能维持机体正常代谢所需,造成代谢失衡,体内代谢毒物不能被有效清除而积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又称为内源性肝性脑病或非氨性肝性脑病.临床表现:常无诱因,起病急骤,病程短,前驱期短或无,病人常于短期内急剧进入昏迷,消化道及全身症状明显.体征:早期肝脏可肿大,触,压,叩痛,逐渐肝脏浊音界缩小,多无门脉高压表现,扑翼震颤偶见.化验肝功黄疸明显上升,转氨酶可有明显增高,严重者可出现酶胆分离,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胆固醇降低.本型病情危重,预后极差,病死率极高,多于短期内死亡,幸存者可发展为坏死性肝硬化.②慢性型:系由于各种原因的慢性肝病,肝硬化或门体分流术后引起,常有肝细胞变性坏死,同时又有肝细胞再生修复,但再生的肝细胞功能不全,而致代谢失衡,体内毒性物质不能被有效清除,或门体分流毒性物质直接进入体循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此型病人脑组织常有病理改变如星状细胞肥大,增多,大脑皮质变薄,有灶性坏死.此型属于外源性肝性脑病,又称氨性或门体分流性脑病.临床表现:常有诱因,起病缓慢,病情轻重不一,也可反复发作,可有消化道及全身症状,但较轻,神经精神症状时有时无,经反复发作可逐渐出现不可逆的神经精神症状.查体可有肝硬化及门静脉高压症表现,发作时常有扑翼样震颤.化验肝功能改变可不严重,晚期可加重.本型经祛除诱因,积极治疗可恢复,预后较好,但疾病晚期常或因其他并发症死亡.
(2)肝性脑病除上述急性和慢性型两类外,尚有其他特殊类型.①肝脑变性型:系由于自发性或门体分流术后病人,肠源性毒性物质不断分流至体循环,反复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神经细胞变性,临床上出现思维迟钝,记忆减退,神志异常,动作呆板或共济失调,但无意识障碍.又称为获得性肝脑变性.②肝脑脊髓病:晚期肝硬化病人除脑细胞有广泛变性外,还可有皮质脊髓束,皮质小脑束,脊髓后索发生脱髓鞘蹭,临床出现下肢无力,步态不稳,肢体细震颤,腱反射亢进,脑电图呈广泛性损伤变化.其中脑和脊髓均有临床表现者称肝脑脊髓病;脊髓蹭突出者称为肝性脊髓病.肝性脊髓病其基本病理变化为肝硬化,脊髓主要是脱髓鞘的改变,以侧索中的锥体束最为明显,并伴神经轴索变性,消失等,代之以神经胶质细胞,多波及颈髓以下的脊髓,而大,小脑病理改变与肝性脑病无本质上的差别,临床上主要是在急慢性肝病的基础上出现以下表现:一般从双下肢行走困难开始,呈剪刀或痉挛步态,逐渐出现双下肢截瘫.双下肢肌力减退,肌张力明显升高,膝腱反射亢进,锥体束征阳性,一般无感觉障碍及括约肌障碍引起的大秀失禁,个别可出现肌萎缩.脑脊液一般正常,脑电图可有或无异常,脑CT,脊髓造影,脊髓MRI等检查正常.肌电图示运动神经元的改变,本病的治疗也无特殊,主要采取综合治疗,另外可给予大剂量维生素,复方丹参,前列腺素等,亦有学者认为行门-体分流口缩窄术或肝移植可治疗本病.③亚临床肝性脑病:系近年来研究提出的,此型病人临床上常无任何肝性脑岔现,能胜任一般工作,常规检查也无明显异常,只是在完成常规精神运动试验(如绘图或数字连接)时其能力受损.由于患者大脑萎缩,脑血流减少,其智力检测(尤其是操作能力)和脑诱发电位异常,如进行高空,机械,驾驶等工种易发生事故或车祸.如行早期诊治或调换工作,则可避免潜在的事故隐患或进一步发展为临床肝性脑病.此型也可能为肝性脑病的亚临床期,随着肝病的加重,可能发展为慢性型肝性脑病.Rikker等对9例亚临床型肝性脑病患者随访1年,发现6例患者血氨及智力检测无变化,仅3例血氨升高者智力减退,并发展为临床肝性脑病.诊断1.早期诊断试验(智力检测试验)对于肝性脑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者,除需认真检查,密切观察病情外,尚需行下述几种方法进行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由于此检查不需特殊设备因而成为实用简便快速的最具价值的诊断检测方法,适于基层医院.
(1)数字连接试验:随意地把25位阿拉伯数字印在纸上,嘱病人用笔按自然大小用线连结起来,记录连接的时间,检查连接错误的频率.方法简便,能发现早期患者,其异常甚至可能早于脑电图改变,并可作为疗效判断的指标.
(2)签名试验:可让患者每天签写自己名字,如笔迹不整,可发现早期脑病.
(3)搭积木试验:如用火柴搭五角星,或画简图,或做简单的加法或减法.2.诊断本病的诊断以临床诊断为主,结合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主要根据患者:
(1)有严重的肝病和(或)广泛的门-体分流(门静脉高压症或门体分流术后)的病史,临床表现及肝功能检查异常.
(2)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
(3)并常伴有血氨升高和(或)支/芳氨基酸比例下降或倒置.
(4)脑电图或视觉诱发电位的异常并排除其他原因.
(5)脑脊液压力及常规检查正常;即可做出诊断.
(6)如能找到引起肝性脑病的诱因者更有利于诊断.3.脑水肿的诊断脑水肿通常根据颅内压升高的征象来判断.但病人处于Ⅳ期肝性脑病(深昏迷)时颅内高压特点常不明显,易把此期各种表现都归因于肝性脑病而忽略脑水肿的存在,以致不少患者生前漏掉了脑水肿的诊断.如果肝性脑病患者昏迷程度加深,血压升高,脉缓而洪,呼吸深快,球结合膜明显水肿,用甘露醇等脱水剂治疗可迅速见效,脑水肿的诊断即可成立.此外,头部CT和磁共振成像检查对诊断脑水肿都有帮助.用颅内压监护器监测颅内压是当前应用的重要技术.
颈椎病患病人群较多,部分患者由于病情严重,可能出现多种临床症状,极大的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当患者的生活充斥了各种疼痛和异常,自然会使生活质量下降,心理压力变大,情绪波动明显,脾气易暴易躁。
颈椎病的严重程度与神经受压程度成正比,当患者颈部存在增生、旋转等病变时,会对周围存在的神经根进行和刺激,这些就会随之产生一些问题。
1,高血压
高血压患病人群绝不比任何疾病少,但很少有人知道,高血压群体当中存在不少,因为神经受压导致的血压升高,这类高血压患者除了存在血压升高的症状外,还有其他颈椎疾病的特异性症状。
2,脑梗塞
大脑作为人体的司令部,是我们的信息处理台,每日的活动量绝对不小,高强度的工作消耗的能量自然不在少数,而颈部是心脏向大脑运输血液的必经之路,一旦颈椎病变神经,神经紊乱导致血管痉挛收缩,血液的正常流动会受到影响,导致大脑供血不足的发生,长期如此可能会诱发脑梗塞。
3,瘫痪
颈椎病分型较多,其中有一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脊髓受到,无法将大脑的命令正常传递到四肢,四肢均可能出现无力的症状,其中下肢瘫痪在临床上比较常见。
由于大脑区域组织较多,一旦缺乏血液灌注就可能出现坏死,所以部分患者的颈椎病也可能引发其他症状,比如头疼头晕、记忆力减退、视力下降、耳聋耳鸣、口齿不清等,下位颈椎的病变还可能造成胸闷胸痛等症状。
颈椎病的应对办法绝对不少,保守有药物、推拿、按摩、牵引等;手术有开刀、微创等方法,但这些方法在临床应用时,都有一定的局限。
患者自述颈椎病严重,那么患病时长应以年记,且绝非单纯的颈型,我们需要考虑神经受压或脊髓受压的可能,但患者既然在网上求医,且病情描述不清,应该是症状多发的神经受压,因为如果是脊髓型一旦确诊,需要立刻手术治疗的,综上所述我判断患者是神经受压,症状多发。
有了初步判定,那么就可以选择治疗方案,首先我们排除保守治疗,药物对于颈椎病患者来说,更多的是镇痛,而其他手法对于部分病情较轻的颈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可这名患者患病时间长,也就意味着神经受压的程度高、时间长,那么别说加重病情的可能,就算手法到位,也不可能将神经紊乱恢复。
我理解患者想要大病小治的心理,但我们必须对颈椎病,尤其是这种严重的颈椎病提高警惕,如果说保守治疗有效果,我想这名患者应该不会拖到现在这种程度,毕竟如果说他之前没有采取治疗办法,也不太可能,所以我建议这名患者采取微创治疗,毕竟相比于开刀,微创的创口更小,恢复更快。
当疾病得到治疗,症状完全消除,那么抑郁的根源也就随之消失,“无病一身轻”绝非假话,这时候你会发现生活越来越美好,抑郁的情绪也会逐渐消失。
微创术后注意事项
乳腺肿瘤的微创旋切术,适用于乳腺纤维瘤手术,或者肿块的活检。手术快,无疤痕,局部麻醉,我在门诊的常规小手术。
1.、术后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切不可自行松解,以免造成伤口的出血、血肿。
2、 术后5-7天前来复诊。解除绷带,检查伤口,换药,取病理报告。
3、 术后1月内患侧上肢避免负重或重体力劳动(拖地、洗衣服,抱小孩、长时间开车等),禁提5斤以上重物,避免碰撞,揉捏患侧。
4、 术后疼痛:术后会有轻微的,可以忍受的疼痛,可以吃一些止痛药,稍微控制。如果出现剧烈疼痛,难以忍受,务必立即来院就诊,看是否有出血情况。
5、 复查。良性肿瘤,如纤维瘤等建议术后3-6月复查乳腺B超。
点击关注,掌握更多乳腺知识,有问题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