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塞利格曼的幸福困境:为什么越追求幸福越不开心?(想和孩子讲道理,却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该如何是好)

想和孩子讲道理,却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该如何是好

悟空问答里,亲子天下最常被邀请回答的问题,大部分都是孩子的情绪管理这道题,身为父母的每一个日常,我们面对最大的挑战之一,是我们无法心平气和地面对孩子的各种情绪,我们都期待孩子开心,然而人都有各种情绪,孩子也是一样,但父母忙了一天,自己一身疲惫,要怎么平心静气地响应孩子各种排山倒海而来的情绪?以下综整亲子天下专家群对于情绪管理的几个重点,想了解更多请关注亲子天下。

情绪是自然产生的感觉,是一个人对周遭事物的主观感受,因此没有对错之分。它是一种能量,一旦涌现了,绝不会凭空消失,需要有效抒解的管道。

然而,通常我们的反应,最常见的就是用尽各种去压抑孩子以及自己的情绪,让孩子觉得有情绪是不对的,孩子从过程中只感受到了不被理解的苦,却没有学到如何梳理情绪,调适心情。

当情绪没有被接纳以前,任何的说理规范,孩子是听不进去的。

良好的典范胜过千言万语。在和孩子讲道理,处理孩子情绪之前,要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以下方法不只适合帶孩子做,也适合需要提升情绪管理力的你:

处方笺1:身心觉察,换个想法更好

情绪管理的基础是自我觉察。最早提出“EQ”概念的耶鲁大学教授彼得.沙洛维建议父母,要多和孩子谈感受,让孩子和他的“感觉”在一起,问“你现在有什么感觉?”、“哪一种情绪的感受最深刻?”帮孩子把潜藏的感觉引发出来。情绪就像画家手中的缤纷颜料,唯有自由的经验各种情绪,才知道如何运用它、调整它。

孩子的情绪反应,特别容易牵动生理的变化,例如:害羞时容易脸红、紧张时心跳会加速、害怕时会发抖等等。平时多和孩子练习身体放松技巧,例如:深呼吸、肌肉放松、等,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情绪觉察力,稳定情绪波动。

青少年心理咨商专家蔡秀玲在《情绪管理》提出“每日情绪纪录表”的做法。父母可陪孩子记录每日的情绪变化,找出他常有的情绪反应、伴随的想法及行为,让孩子了解情绪、想法及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再尝试换个想法。

例如,孩子和好朋友吵架(事件),觉得既生气又难过(情绪反应),因为他认为两人一定不会和好,而他自己再也交不到好朋友(想法),于是跟爸妈说他明天不想去上学(行为)。其实,导致情绪的主因,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自己的“想法”。引导孩子换个角度思考,在想法中少用“一定”、“必须”等字眼,就能降低情绪的强度和影响。

处方笺2:爱与肯定,累积快乐存折

“正向心理学”之父马汀.塞利格曼在《真实的快乐》指出,童年积存的正向情绪,是孩子未来遭遇挫折时可吃的老本。正向情绪可拓展孩子的认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反的,负面情绪会削弱孩子的忍受度。正向的情绪经验存得愈多,孩子就愈有勇气面对困境,消除负向情绪。

塞利格曼强调,建构孩子的正向情绪并不是教孩子盲目的乐观,或者否认、避免负面情绪。充足的安全感、肯定孩子的自我、温暖热情的家庭气氛、无条件的爱但有条件的奖励,以及许多好事件,都能为孩子架设一张“情绪安全网”。

处方笺3:亲子共读,丰富情绪语汇

研究发现,能够表达自我感受的孩子,比较不会把情绪反应在行为上,也比较不容易把情绪转成生理反应。

新罕布什尔大学教授约翰.梅耶建议,藉由亲子共读,让孩子累积丰富多元的“情绪语汇”。情绪语汇帮助孩子标示不同情绪状态,学习用适切的“字╲语言”描述自己确切的感受。

故事是现实世界的缩影,孩子从故事中辨识不同情绪,了解人们如何处理愤怒、恐惧、快乐及忧伤等不同情绪。藉由读后讨论和角色扮演,父母引导孩子以旁观者的角度,观察事情的始末,了解书中人物在哪些情境下、做哪些事,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情绪反应,学习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感受。

情绪语汇也分不同的强度和层次。例如:孩子说他很“害怕”时,你是否分辨得出他是不安(轻度)、挂心(中下程度)、焦虑(中度)、苦恼(中上程度),还是惊恐(强度)呢?先协助孩子分辨他的情绪落在“情绪坐标图”的哪个点,才能根据程度不同,选择适当的调节之道。

处方笺4:身教重于一切

良好的典范胜过千言万语。在处理孩子情绪之前,要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洪俪瑜感慨指出,很多父母在处理情绪时经常言行不一,自己的情绪表达和孩子一样,但对于孩子的问题却一副道德劝说,而导致孩子对于父母的管教失去信心。

孩子透过观察、模仿,不断吸收父母因应情绪的风格,在孩子面前适当表现你的情绪益显重要。

偶尔和孩子分享自己如何从错误中学习的往事,也有助于拉近亲子之间的距离。

当你坦诚的说“妈妈明天要上台报告,觉得很紧张”时,孩子学会“有情绪是人之常情”;当你遇到挫折,对自己说“没关系,只要我冷静下来想清楚,一定有办法克服”,孩子了解到“自我对话的重要性”;当孩子手中的气球不慎飘走了,你高兴大喊:“你看,气球妈妈在呼唤它了,赶快和气球说再见!”原本悲伤的孩子就会发现“转换情绪带来的惊奇”。

最后,要提醒家长的是,“EQ教育不是特效药,而是汉方药”,孩子的改变需要时间。培养情绪力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一旦开始,就会渐入佳境。只要父母投入时间和耐心,运用技巧和练习,就能调好孩子的情绪体质,让孩子知道自己可以有所选择,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想了解更多请关注亲子天下。

为什么一些人会活得不幸福

谢谢悟空邀请!

一个人觉得不幸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在这个世界上许多人木有明白幸福的真正含义,把追求一些外在的东西作为幸福的标准!

比如好的工作,享乐和品尝美食,拥有的财富,社会攀比心理等等。

只有做自己意识的主人,才有幸福可言,才能享有主导生活的自由!

怎样提升自己的幸福指数、幸福感

为争取自己的幸福积极努力,在为自己设立的目标而努力的同时,应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

既在生活中不要总去攀比比你强的人,多看看身边不如你的人,放平心态对待生活,积极努力。

当然,人与人之间存在三观上的差异,对幸福的理解也有所不同。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