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要看因果关联性,如果是这个同学造成的主要原因,可以起诉学校及同学的监护人
我觉得双向情感是可以上大学的,因为能不能上大学它是每一个学生通过高考的努力来考取自己心怡的大学的,一般有双向情感障碍的人只要在可以考上大学都是可以上大学的,而且双向情感它只是一种情感的取向,不并不能决定一个人能不能上大学
是啊,我也想知道原因。
认识一个挺帅气的小伙子,刚上初二。第一学期时积极上进,活泼开朗,每日笑容绽放。家境也不错,父亲开了个培训机构,母亲专职在家。期中考试,他由过去的班级落后考到了班级第七名,进步明显,家长、老师都为他而高兴。本想期末考试再看看怎样。谁承想,石门来袭,学校提前放假了,考试没有进行。第二学期刚刚一个月,他要么不来学校,要么到校后就萎靡不振,一副病恹恹的样子。在家表现的很烦躁,据说把家里所有的玻璃用具打了个稀巴烂。父母带他去就医,医生给的诊断是“躁郁症”,具有双相情感障碍。家长很着急,老师也很无奈,本来好好地在进步,不知什么原因就成了这样。
还知道一个小姑娘,也在初二。小学时天真可爱。父母为了培养孩子把她送进一个知名的私立初中去就读。结果,她表现的非常封闭,不再和周边人交流,甚至接受不了一点点意见,成绩也不断下滑。家长觉得是自己决策的错误,不该这么小就让孩子离开他们去住宿。所以,又想各种办法,把孩子转到了一所离家近的公立校去就读。谁知,就在去的第一天下午,老师找孩子问了问过往的情况,孩子回到教室就用小刀在手腕上划了三下,血流不止。可把老师和学校吓坏了。这样的孩子一旦在学校出了问题,老师和学校可承担不起啊。于是,只好回家休养。孩子基本上就是把自己关在自己的屋子里,即便吃饭,也是放到门口自己吃。我们都感到惋惜,原来那么活泼的孩子,怎么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类似的例子太多了,近在身边的朋友,总有那么几个,孩子说不上学就不上学了,就是封闭在家,初中、高中都有。远的如女儿班里的同学,也是原本前三的男生,前十的女生也是如此,男生是休学了好长时间,才回归,勉强上吧。成绩再也回不到前三的位置。女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勉强跟着,父母也再不对成绩有什么要求,只要能正常跟着上就可以了。
我猜想这些孩子之所以出现抑郁的表现,可能有以下原因:
一是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对孩子的重视,准确说是高度的关注,深切的关爱和过度的溺爱。我是个70后,我们那时父母根本就顾不上管我们,因为他们一心为公,舍小家为大家。那是人们整体的思想状态是奉献于事业的。现在却不同,个体的位置提升,人们更为重视家庭的生活,也更加重视子女的教育。为了孩子可以舍弃一切,生活的重心放到孩子身上的居多。所以,孩子享受着无微不至的关爱,自己对待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极弱,这就使他们极为脆弱,承受不了生活上哪怕非常微小的磕碰。就如同血友病患者,一个小小的伤口,就会血流不止,痛苦不堪。
二是学业上过重的压力。不可否认,孩子们现在所承受的学业上的压力高于我们那时数倍。我们那时虽然也是应试教育,考大学的压力也很大,但似乎考不上的居多,考不上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坦然接受,进入社会大学呗。现在,却不一样了。社会分层很严重,从幼儿园起,就有种种差别。若想在有名的教育环境下,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好好学习。小升初、中考、高考哪一个都不轻松,学校里也是周测、月考、阶段检测,一个接一个,哪一个都不能松气。学习的硬件环境虽然好了,可学习的难度和要求却更是提高了很多。学习好的孩子也很难轻松应对,学习落下的同学更是要接受各种煎熬。这些日积月累难免就在心理上加重了很多负担。
三是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当今的孩子获得信息的渠道和方法比过去多了很多,孩子们关注的兴趣点也较以往更多。对于手机、电脑等等智能设备的依赖也更加明显。孩子们所面对的精神世界也比过往丰富了许多,这些周边丰富的世界影响着他们的审美以及整个精神状态。我可以说当下我们一些媒体所营造的世界也是脆弱的和多元的(实际应该用个贬义词,但)。看样学样,有些孩子在模仿的过程中,也就更加敏感多愁。
当然,还有一些是因为家族的遗传或家庭里重大变故以及家庭氛围的压抑等等导致,这里就不再展开叙述了。
以上,仅仅是我的感受和认识,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并不是都需要休学治疗,因为双相障碍患者的症状表现轻重不一,而且如果单次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已经缓解,那么双相障碍的患者是完全可以恢复到发病以前的状态的。所以,是否休学,不需要看你双相障碍的诊断,而是要看你自己的感受。
然后,如果能克服困难,正常上学,双相障碍的患者当然也可以继续学业;反之,如果真的无法坚持学业,可能真的最好休学去治疗,因为你现在感受到的痛苦和沉重,实际上都是疾病带给你的,治疗疾病当然就不会再感受到痛苦和沉重。
最后,双相障碍在我国属于严重精神障碍,但双相障碍的患者每次发作间隔期是完全可以达到完全缓解的程度的,可以完全恢复所有社会功能。所以,双相障碍患者的治疗价值还是很大的,只要控制住复发的几率,当然可以带着双相障碍的诊断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下去。
之前我治疗的一名大学一年级的患者,在军训期间发病,虽然发病时的表现着实吓了家人和老师一跳,但经过了系统治疗后患者的症状迅速得到了控制,后来也达到了完全缓解的程度,回到校园后,坚持遵医嘱服药,之后的大学四年中情绪一直保持平稳,顺利毕业,然后到了南方的一所城市工作,去年听说她把相依为命的妈妈也接到了自己身边生活。她并没有因为自己最初的病情而自暴自弃,反而是在医生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了自己想要的人生。
你好,孩子今年中考,又得上这个病,是挺为难的,但是你要知道,双相情感障碍是严重精神疾病,而暴食症属于进食障碍,同样是直接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危险疾病。这两种哪一种都一定要高度重视,何况共病存在?
双相情感障碍和暴食症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是我国严重精神障碍管理中的6种重大疾病之一,主要表现是躁狂发作、轻躁狂发作、抑郁发作以及混合发作及快速循环等等表现形式。双相情感障碍的特点就是发作形式复杂、多样,尤其相较于单相抑郁症,发病年龄更早,更容易出现自残、等不受控制的严重行为。尤其是初中发病的孩子,因为身处未成年,心理发育不健全,很容易产生激越或冲动的行为,其实普通人了解不到的数据,每年的中学生因为各种原因的其实不在少数。
再来说一说暴食症,暴食症是一种进食障碍,它的高发年龄正好在初中阶段,反复发作的暴食症状并伴随强烈的沮丧感, 个体在进食时通常感觉失去控制, 进食大量食物, 但与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 nervosa)不同, 暴食者不会采取不恰当补偿措施以防止体重增加, 如呕吐、使用导泻剂、过度运动等。同时暴食症还有其他特点, 如进食速度比平时快得多、一直吃到感觉不舒服为止、当生理上觉得不饿时也会进食大量食物、因为吃得多, 觉得难堪而单独进食、暴食之后, 会厌恶自己, 表现出抑郁、内疚和明显的悲痛。
说说你的孩子应该做什么
看了上面的介绍,相信你也觉得跟这些比起来,晚一年参加个中考对你的孩子影响远没有这两种精神疾病来的可怕,对吧?
这两种疾病,任何一种对于精神科医生都是棘手的问题,两种同时存在于一个初三学生身上,真的必须尽快系统治疗,而且是住院系统治疗。相信我,我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双相障碍的患者发病年龄小,往往提示预后不良进而更严重的倾向,而中考的学习强度和心理压力显然不适合孩子养病,所以为了孩子一辈子的幸福,不要纠结于暂时的升学压力,一旦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延误孩子的一生幸福,到那时给你个博士文凭也没有用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警醒作为家长的你!还有疑问可以私信留言,我争取尽快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