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婚恋心理 > 失恋

人格的人会发展成抑郁症(抑郁症之后性格变化太大,以后该怎么办)

抑郁症之后性格变化太大,以后该怎么办

抑郁症和轻度双向情感障碍的人发病和治愈后性格是不可能改变的,世界上没有任何疾病、药物、惩戒能够改变人的性格和人格。这就是有一句老古话:江山易移本性难改!

实际上抑郁后人的情绪、情感、认知、自控力、注意力等都会发生变化,与发病前有显著不同给人一种“性格”改变的印象。

抑郁的发生本身就和性格有关如:内向或外粗内细(多思、多疑、多虑、这和在不同环境下修飾后的角色化不同)、敏感、个性強、内急(压力感重)外急、完美好胜、情绪化、容易接受不良暗示、胆小、依赖性重、自我意识強等。他们大脑神经细胞突触后传递情绪信息的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三种递质水平不稳定,遇到不愉快的社会心理因素:工作压力、人际关系不悦、感情生活中的矛盾和挫折、对自己健康的担心、环境适应不良等因素,上述三种神经递质回吸收会加快,水平太低抑郁、焦虑情绪出现了。

处于抑郁状态时你会觉得他完全变了个人:情绪低落、兴趣消失或减少、整天觉得疲乏无力、50%会食欲差伴不同程度消瘦,90%的抑郁患者有失眠、早醒、大脑一刻也停不下来的焦虑念头、注意力难以集中、健忘、丧失自信、自责内疚、消极悲观甚至出现厌世想法。这时你会认为他的“性格”变了,其实是前面提到的负面的情绪、情感、认知、自控力的改变太大而掩蓋了原先表观出来的性格,其实心中明白但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特别要注意有“轻度双向情感障碍”的人(不是双向情感障碍即精神科称躁郁症)他们是有自知力的常人,但情绪突变时缺乏自控能力或难以控制,他们反复交替在兴奋相或抑郁相之间,有时一天几变、有时几天、几月甚至几年一变,有时没有什么诱因。当他们处于兴奋相时:自信心爆棚、自我感觉特好、工作效率极高、创造性思维活跃、语言丰富多彩、觉得自己掌握着真理、在某些环境下冲动、发怒。突然跌到抑郁相时完全变了个人,当然情绪变化有轻、中、重不同程度,但他们绝对聪明、能干、白领、精英、骨干中很普遍,我一直说他们的兴奋相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而跌到抑郁相则是个人和家庭要承担的。看看不少电视、网络上对怼的名人们其根源在于两个人都处于兴奋相。

最后说一句:没有治不好的抑郁和轻度双向情感障碍的人,根源在于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回吸收太快,水平跌得太低,所谓的抗抑郁药物就是抑制五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重吸收,如果加一个抑制多巴胺回吸收的药物使三种神经递质水平上去了,他们很快和正常人一样。但他们的性格永远也改不了!

2.18.7.29

正常人怎么患上抑郁症的

要想知道抑郁症患者的发病确定的说不容易,但是总是有些导火索引起来的。

对于抑郁症的认识

抑郁症患者的发病原因,没有谁敢盖棺定论,没人敢斩钉截铁说出确定的原因。所以成因复杂已经被医学界公认。这里的原因包括家庭环境、受教育、价值观、思维逻辑、生活环境、社会环境以及遗传关系。

详细解读几个方面

其实抑郁症可以理解成身体、精神(心里)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如果两大方面缺少一个方面也不会发病。简单理解为个体的抑郁素质,受到环境影响,双重因素最后决定了病发。那我们说身体素质是一个定量不变,那么可以改变的有两个方面:

首先,是你的周边环境,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和社会气氛。这让你的心里踏实安然,发病的概率会很低。反之高压、快节奏、会引发焦虑抑郁。往往焦虑与抑郁是互相纠缠不清,互相作用。

那再来说说另一个方面,那就自我本身的思维逻辑。这个逻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将事物转化成精神信号的好与坏。他是一个中间环节,好比我们小时候玩的传话游戏,从第一小朋友说一句话,经过十个小朋友传达之后到最后一个。再来看看,所表达的意思已经面目全非。所以怎么让传话的人达到准确传达才是关键。话题回来,怎么让自己思维转化的信息负能量较少或者说对事物理解对自己的伤害最小这是根本。

接着说这里面原因复杂,这种思维很大程度是受心理因素影响。有心里学家推断根源源于童年,童年是对这个世界首次接触,也是心灵最为脆弱,最没有防御力的时候。当然还有家庭环境,比如父母的关系好坏是不是爱意满满,家里的气氛是不是和睦融洽,对童年的你是不是疼爱有佳。(误区在于,疼爱不是溺爱,这里是有技巧和学问的,比如不要老是对孩子说家里没钱而抱希望让他懂得省钱,这样会让他感到自卑,要让他懂得什么该要什么不该要,自卑对于走上社会也是抑郁导火索。育儿和心里学这是准妈妈必须要学习的)。再者父母的社会能力也能久而久之也会影响孩子,包括为人处世,社交态度,生活态度。以及情商高低所以父母角色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父母这方面失职,成长的小伙伴或者朋友也能起到一定程度的类似作用,这就看运气了,如果运气差反而遇到了伤害,那对他为人处世和精神打击挺大的,也许从此人生变得黑暗。这也紧紧是抑郁的冰山一角而已

如何对待抑郁症患者

对于抑郁患者,作为正常人我们要对其关爱,不要和计较,不要打扰他,能够陪伴就好。不可以教育他,和他讲道理也是违背的,觉得开导鼓励都是多余。这时的他极其敏感脆弱,我做的就是看护,观察,陪伴。不要给他增加任何心里负担,包括一句加油都是负担。抑郁症的身体症状也是颇多,有心跳加速,心率失常,包括腹泻、干呕、胃部不适,身体无力等。别难为他们,他们很难受。很痛苦很脆弱。女性更年期就是个例子,内分泌失调导致抑郁,身心都受摧残。有的女人到了跟年期面目全非换个人是的。这就是患病了,所以没有人想变得不正常,如果他表现得不正常已经顾不上在乎自己的修为等,那就可能病了。对于这种身体因素引起的抑郁焦虑,光靠外在环境也是解决不了问题。让她500w她也好不起来。

关爱抑郁症患者

尊重他们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不去强迫,不去指责,不去消极。要去关爱,要去陪伴,要去包容这是我们该做的,他们真的痛苦,不痛苦谁还会去,到了这个份上那叫痛不欲生。不是单纯的小心眼想不开。没那么简单,他的悲哀常人永远不知其背后的原因。

还是那句话,黑狗不算可怕,可怕是不相信黑狗存在,这个世界需要爱与被爱!

为什么一些抑郁的人会自残

因为有抑郁症的人原本就思想封闭,不愿和别人沟通交流,自卑懦弱,胆小怕事,缺乏自信心!看问题极端心理严重,有时候也许他觉得自残能引起重视,内心会舒服些!

强迫症能发展为抑郁症吗

强迫症和抑郁症分别是两种不同表现的重性精神疾病,但有时抑郁症患者因为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容易和强迫症混淆,强迫症的患者因自身病情迁延,导致病人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出现。

抑郁障碍在临床上表现主要以情感障碍为主,但有时强迫症和抑郁症需要进一步鉴别,根据优势症状、症状出现的先后及“继发与原发”来鉴别,如果难以判断两类症状的发生先后且症状严重程度差不多时,应优先考虑抑郁症的诊断。

强迫症合并抑郁症状:强迫症是一种造成严重社会功能损害的疾病,妨碍患者的家庭、工作和社会生活,致使病人感到郁闷,甚至痛苦;虽然病人的抑郁情绪能够达到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但随着强迫症状的缓解,抑郁情绪会明显好转或者减轻。

有些强迫症病情迁延,在疾病多年影响下患者极易容易引起抑郁发作,除了情绪问题,强迫症的核心表现主要以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常表现为不必要思想、想象和冲动反复侵入性的进入患者的思维之中。早期阶段病人努力抵抗,企图减少这些思想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也正是因为这种反抗导致患者异常痛苦。强迫观念的内容常常使患者感到不愉快,经常纠缠在一些缺乏实际意义的问题上不能摆脱。强迫性穷思竭虑,在临床上遇到这样的患者,他对一些日常生活的事情或者普通的自然现象,喜欢寻根究底,反复思考;患者本身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自我控制;比如反复思索1加1为什么等于2而不是等于3,为什么地球要围绕太阳运转,为什么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等等;有时患者甚至,寝食难安;很多时候患者也会反应自己头脑里在打仗,不停的争辩,这又也是一种没有强迫行为的强迫观念。强迫性怀疑是对自己言行的正确性反复产生怀疑,明知毫无必要,但又不能摆脱。比如出门时怀疑是否关门,即使检查多次也不放心等等。伴随怀疑的同时,常有焦虑不安,所以才会促使自己的行为反复检查。

强迫动作和行为是指反复出现的、刻板的仪式动作,通常继发于强迫观念,可以是外显的行为或隐蔽的对抗思想,这样是为了减少强迫观念引起焦虑的各种活动。但是很多强迫症患者也可以没有强迫观念而单独存在强迫行为。在常年随访的强迫症患者中,由于病情迁延,逐渐变为慢性强迫症病程,强迫行为前的强迫性解释可能在病程发展中逐渐消失,而强迫行为成为一种习惯,病人也逐渐丧失自知力,不会再感觉焦虑和苦恼。

抑郁症或者强迫症都需要服用精神科药物对症治疗,尤其是强迫症,患者在服药同时建议接受认知行为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对强迫症的预后及患者自我认知有极大的帮助,两种疾病虽然症状表现不同,但经常同时或相继出现的病人身上,需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有人说有些貌似优秀的人反而得了抑郁症,这是为什么

感谢邀请。这个说法基本正确。主持人崔永元、演员陈坤、歌手朴树、企业家任正非、“小龙女”扮演者李若彤等知名人物都患过不同程度的的抑郁症,他们优秀吗?答案是肯定的。

抑郁症是很可怕,但只要度过了急性发病期这段黑暗的时光,一切照常回归。就像人患了重感冒而已,过了就好了。但可能变成易感人群,平时就要注意调节防范,免得再次复发,重回恶梦。

优秀的人大多是对自我要求很高的人,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追求完美。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就算你再优秀,但能力总是有限的,不可能所有事都做得尽善尽美。就算能力再好,做成一件事情还要靠机遇,也不一定能达成所愿。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因为是完美主义者,所以容不得自己有半点失误,不允许自己失败,压力无形中就增加了。日久天长,长期积累,身体是有一个承受限度的。终于有一天,无法承载,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那些天天看看电视,玩玩麻将、打打游戏的人一般很少会得抑郁症的。

他们一般没什么大的追求目标,有的话也就是想想而已,不会当真。所以没什么大的心理负担,时间大部分打发在娱乐上,也不可能有所成就,自然也就谈不上优秀了。就生活状态而言,他们自己活得也高兴,一辈子就这样了。

当然,也有少数遗传因素或发生突发事件而导致抑郁症。

所以,确切地说,完美主义者才是抑郁症的易发人群。

码字不易,请给小编点个赞哟。欢迎留言评论!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