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因素理论是指一个人的行为由两个因素组成:内在动机和外在刺激。双因素理论的代表是美国心理学家赫尔茨贝格。
双因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赫尔茨贝格被认为是行为科学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成为行为科学家的领袖。他的工作主要关注个人满意度和有效性,以使管理者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激励。
接下来,我们将从赫尔茨贝格的生平、双因素理论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三个方面来分析他对行为科学的贡献。
赫尔茨贝格的一生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于1923年出生在马萨诸塞州的林恩市。他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但是很早就表现出了优秀的学习能力。1946年,他从匹兹堡大学毕业,在那里他学习了“行为科学”,这后来成为他学术生涯的理论基础。
随后,他于1947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他一直在许多美国大学任教,包括佛罗里达大学、纽约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他于2000年去世,享年77岁。
双因素理论的基础理论
双因素理论是赫尔茨贝格在1959年为解决人事管理问题而提出的。他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分为两个因素:激励因素和健康因素(即抱怨缺乏)。激励因素是指影响员工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的因素。比如工作内容,机会,成就感,个人发展,对他人的贡献。健康因素是影响员工的因素,如技能、工资、工作条件、劳动关系和刑期。
赫尔茨贝格认为,激励因素可以促进员工的工作意识和效率,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而健康因素只是“维持”满意度,缺乏强有力的激励。具体来说,卫生因素的缺失会导致员工对工作过程的不满,降低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但超出了员工的要求,对员工的效率影响不大。
实际应用
通过双因素理论,赫尔茨贝格提供了一种解决组织人事管理问题的新方法。许多组织都用赫尔茨贝格的理论来设计员工的职位、薪酬、计划和培训,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成功的案例之一是IBM的应用。IBM采用双因素理论来改革和优化员工的工作环境,提供更好的工作机会和发展机会。这一系列措施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产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结论
赫尔茨贝格依靠双因素理论开创了人事管理的新时代。他注重个人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强调在实践活动中满足个人的需要和欲望。虽然他已经不在了,但他的理论和实践在当代人事管理领域仍然被广泛运用。
文章图片均来源于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