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意见:幻想症指的是对一件事情产生没有理由和根据的或过多的想法。导致自己精神恍惚!一般幻想症患者想法都过于偏激,总是把事情想得最坏。家庭治疗措施
1、充足的休息 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非常重要,它有助于稳定病人的 情绪,有利于治疗和康复。
2、加强防范 病人由于缺乏自知力,常会发生自我伤害或攻击他人的行为,家人应加强防范,多关心病人。
3、避免诱发因素 幻想症病患对外界刺激非常敏感,一定要注意避免出现患病的诱发因素,以防病情复发。
真的,清醒的那个更加痛苦。
我家孩子三岁到11岁左右,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所以孩子12岁那年冬天得病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检讨自己:是不是对孩子以前的监督和陪伴太少了,才会导致孩子出现问题。
孩子有点早熟,十二岁的时候,已经很懂得自律了,我一度怀疑是不是父母不在身边导致孩子没有正常的自信,才会和现实生活产生矛盾?
得病之后的孩子,和我们几乎是不交流的,那时候只有吃零食是她的兴趣。可能也是药物影响,两年的时间她胖了六十斤,简直让人崩溃的现实。
但没有办法,除了购物、看电脑、吃零食,她没有别的兴趣,什么都依着她还总是念叨:活着没意思。
头几年她是用什么药效果都不好,甚至第二次出院的时候,医生直接告诉我们:有百分之十或者百分之二十的患者是用药也改善不了多少的。
我被这个消息震惊到几乎崩溃,然而每天还得监督她吃药:明知道药效不明显,明知道用药以后导致身体迅速发胖,但还是不得不为之。
那时候。我们已经试过两次中药调理了,但是效果甚微,不得不改用西药。
那时候的我,学会了打麻将,好像只有在麻将桌上面,注意力才能把所有的焦虑情绪掩盖住。
我从最开始的不愿意相信,变成了希望用药坚持治疗有效果,哪怕是一点点。
头四年的时间,共送孩子住院六次,两次是骗去的,两次是强制绑去的。把孩子送进精神病院以后,每一次都是带着希望的,直到最后一次送去,禁不住泪如雨下,但想想还是这样安慰自己:说不定这次就成功了呢?
很多时候,被折磨得没了耐性,开始用佛家的“因果轮回”来安慰自己:或许,这是自己前世欠下的债。如此佛系地劝慰自己,心情果然没有那么难过了。
人在困境的时候,需要一种信仰,这种理念,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你渡劫!
有一项较大型的研究甚至认为父母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孩子有三分之一会在成年的早期发展成精神疾病。
这个研究调查了3800多名父母患严重精神疾病(包括精神症、重度抑郁症)的孩子和3100多名父母正常的儿童,发现父母患病的孩子中有55%的可以被诊断为精神疾病(各种程度的精神疾病),父母患病的孩子患严重精神疾病的概率增加2.5倍,其中在十岁到20岁前患严重精神疾病的概率18%,20岁之后的概率则高达32%,这项研究说明对于父母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比如精神症的遗传风险可能高达33%。
除了患精神症,出现其他"问题"的可能性也会增加。这里的"问题"是指除精神症以外其他精神心理障碍,比如患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人格障碍等,以及神经系统的发育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
首先,研究表明接近80%的精神症的患病风险可都可被遗传因素解释!
这意味着基因突变对精神症等精神疾病的起非常大的作用。 很可能是因为受精时期,甚至到了儿童早期的神经系统的某些基因发生变异,导致神经系统的发育出现的小问题,而神经系统发育导致的问题可能就是换精神病的原因。
而且可能存在多个基因的突变,这些基因不同的组合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精神疾病。很有可能这些基因跟大脑的突触连接,神经元的正常功能相关。
2013年在权威杂志《自然》上刊发的一项研究表明,精神症和抑郁症、多动症、自闭症、双相障碍有非常高的遗传重叠。其中精神症和双相障碍之间的重叠大约为15%,和抑郁症之间约9%,和自闭症之间3%左右。
同年在《柳叶刀》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这几种疾病都跟CACNA1C和CACNB2这两个基因的突变有很大的关联性,这两个基因决定脑细胞的钙平衡。
因此,父母一方患有精神症,孩子患精神症的概率还是很高的,有可能在儿童时期不发病,是高危人群,随着年龄增长,遭受各种刺激后比别的孩子更容易发病。
由于存在遗传重叠性,因此孩子出现自闭症、多动症、抑郁症的风险也会大大增加。
尽管如此,研究表明,只有20%的精神症患者有家族史,大部分患者是没有的。 所以,父母一方患有精神症的家庭,有了孩子需要多注意孩子的发育,有问题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