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是神经症的一种,是指无法通过自我意志控制的持续重复无意义的观念或行为,而强迫性人格障碍是人格障碍的一种,是指从小到大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墨守陈规、行事刻板、刻意追求完美的个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社会功能影响,但本身缺乏自知力。
有强迫症的患者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时常的提醒自己,不要去触碰一些危险的东西,其实自己才是强迫症疾病的最大敌人,尽量不要把时间花费在根本不会发生的事情上,学会调理自己情绪和心态,有些事情是需要自己去克制的,要学会改变自己刻板的毛病
儿童自闭症的早期表现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首先是他不看,即不看人脸,少与人目光对视;第二个是他不应答,即不听指令,充耳不闻,第三个表现是不指,即不用手势表达想法,第四个表现是不语,即不说话或话非常少,语言发育迟缓;第五个表现是不当,就是有一些不当的行为,特别是一些刻板的动作,另外还有一些类似于早期强迫症的表现.
非常懂得生活规矩的一个小孩,具备生活上的条理性,怎么会是强迫症呢?孩子在看到不整齐的东西,然后将它排列好以后才肯离开,离开以后你感觉到孩子是很痛苦吗?如果你看到孩子很欢快的离开了,这又有什么样的依据,说孩子是强迫症,难道说只是因为孩子把自己看到不整齐的东西排列整齐了就是强迫症,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强迫症是强迫观念与反强迫观念,而这两种观念同时出现又都系于自我,是两种观念的斗争,而让强迫症患者感到痛苦,这才是强迫症,关键是某些行为性的重复性,有没有痛苦,这是最关键的一点,也是强迫症的主要症状。
小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规矩,还要增加孩子在做事上的条理性,比如孩子玩儿玩的玩具从什么地方拿的,要教育孩子放回到原处去,并且马上整齐,包括从外面回到家里要洗手,饭前便后都要洗手,这似乎看起来重复性很,但是这是孩子今后生活上的必须做到的,从小培养孩子的生活上的规律和做事上的条理性一点错都没有,如果孩子能够这样做了说明家长教育的正确。
许多时候我们认为孩子在某些事情上做一些重复性的动作(自闭症患者除外),或者把一些自己玩儿的东西马上整齐,特别是孩子在玩积木的时候,将同一形状的积木都整齐的排列好,甚至是反复的码放,只要自己认为不整齐就重新码放,就认为孩子可能有强迫症,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孩子有自己的不能说是审美观,但是一种自己的需求所做出的行为来满足自己,他与强迫症的行为有着本质性的区别,孩子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不论是反复性的还是具有条理性的,都不具备内心的而产生的痛苦。
孩子这种行为不仅不是强迫症,还需要家长在规矩方面给予更多的教育和培养。就像我们走的一个,地上有很多垃圾的道路上,而我们手里依然要拿着我们要扔掉的垃圾,但是我们没有扔在大街上,而是在寻找垃圾桶,不论我们手里拿着垃圾,走了多远的路程,我们依然要找到这个垃圾桶,然后将垃圾丢到垃圾桶里,这不光是一种道德规范上的问题,正是我们自律的这不光是一种道德规范上的问题,正是我们自律的心态,也是我们自身素养所能够提示我们或是强迫性的让我们这样去做,当然更多的是自律引导我们去这样做,所以在许多问题上,也许我们可能是追求完美,也许我们重复性的,具有条理和规矩性的去做一些事情,这些都不属于强迫症。
抑郁障碍在临床上表现主要以情感障碍为主,但有时强迫症和抑郁症需要进一步鉴别,根据优势症状、症状出现的先后及“继发与原发”来鉴别,如果难以判断两类症状的发生先后且症状严重程度差不多时,应优先考虑抑郁症的诊断。
强迫症合并抑郁症状:强迫症是一种造成严重社会功能损害的疾病,妨碍患者的家庭、工作和社会生活,致使病人感到郁闷,甚至痛苦;虽然病人的抑郁情绪能够达到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但随着强迫症状的缓解,抑郁情绪会明显好转或者减轻。
有些强迫症病情迁延,在疾病多年影响下患者极易容易引起抑郁发作,除了情绪问题,强迫症的核心表现主要以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常表现为不必要思想、想象和冲动反复侵入性的进入患者的思维之中。早期阶段病人努力抵抗,企图减少这些思想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也正是因为这种反抗导致患者异常痛苦。强迫观念的内容常常使患者感到不愉快,经常纠缠在一些缺乏实际意义的问题上不能摆脱。强迫性穷思竭虑,在临床上遇到这样的患者,他对一些日常生活的事情或者普通的自然现象,喜欢寻根究底,反复思考;患者本身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自我控制;比如反复思索1加1为什么等于2而不是等于3,为什么地球要围绕太阳运转,为什么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等等;有时患者甚至,寝食难安;很多时候患者也会反应自己头脑里在打仗,不停的争辩,这又也是一种没有强迫行为的强迫观念。强迫性怀疑是对自己言行的正确性反复产生怀疑,明知毫无必要,但又不能摆脱。比如出门时怀疑是否关门,即使检查多次也不放心等等。伴随怀疑的同时,常有焦虑不安,所以才会促使自己的行为反复检查。
强迫动作和行为是指反复出现的、刻板的仪式动作,通常继发于强迫观念,可以是外显的行为或隐蔽的对抗思想,这样是为了减少强迫观念引起焦虑的各种活动。但是很多强迫症患者也可以没有强迫观念而单独存在强迫行为。在常年随访的强迫症患者中,由于病情迁延,逐渐变为慢性强迫症病程,强迫行为前的强迫性解释可能在病程发展中逐渐消失,而强迫行为成为一种习惯,病人也逐渐丧失自知力,不会再感觉焦虑和苦恼。
抑郁症或者强迫症都需要服用精神科药物对症治疗,尤其是强迫症,患者在服药同时建议接受认知行为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对强迫症的预后及患者自我认知有极大的帮助,两种疾病虽然症状表现不同,但经常同时或相继出现的病人身上,需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