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只有很短的历史,但却有一个漫长的过去.心理学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哲学思想,哲学和宗教很早就讨论了身和心的关系以及人的认识是怎样产生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代思想家荀子、王充等都有不少关于心灵的论述.
在西方,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中叶,人的心理特性一直是哲学家研究的对象,心理学是哲学的一部分.这段时期,英国的培根、霍布斯、洛克等人,以及18世纪末法国的百科全书派思想家都试图纠正中古时代被神学歪曲了的心理学思想,并给予符合科学的解释.
培根的归纳科学方对整个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霍布斯提出人的认识来源于外在世界,洛克最早提出联想的概念,这都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法国百科全书派的拉梅特里在《人是机器》一书中干脆把人说成是一架机器,这些虽然不免有机械唯物论的观点,但都有进步意义.
19世纪中叶,由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自然科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科学的威信在人们的头脑中逐步生根.这时,作为心理学孪生科学的生理学也接近成熟,心理学开始摆脱哲学的一般讨论而转向于具体问题的研究.这种时代背景为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奠定了基础.
现代心理学是在1879年建立的.这一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从此宣告脱离哲学而成为独立的科学.冯特是一位哲学家兼生理学家,他的心理学实验室主要研究感知觉心理过程,所用的主要是生理学的实验技术,所以他称自己的这种研究为“生理心理学”,也称为“实验心理学”.
至今现代心理学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关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讨论有过几次大的反复.最初,冯特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直接经验或意识的科学,复杂的心理活动是由简单的单元构成的,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把心理活动分解为一些心理元素.例如,对一本书的知觉是由长方的形状、一定的大小、绿色的书皮等感觉成分相加而成的.
这种看法无疑受到当时化学发展的影响.化学采取了分析的方法,化学元素才不断被发现.正因为如此,后人才把冯特的心理学体系称作元素心理学或构造心理学.冯特晚年还开展了民族心理学的研究,这是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先导.冯特在莱比锡招收了欧美各国大批进修生,他们学成归国后,分别建立心理学系和心理学实验室,使这门新兴的科学得到迅速推广.
冯特所创立的心理学只兴盛了三、四十年就遇到困难.问题出现在“心理学是研究意识的科学”这个定义上.因为要承认这个定义,首先就要求承认意识的存在,但是,这不是心理学界所有的人都能同意的.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首先向冯特的心理学提出挑战.
华生指出,心理学如果要成为一门科学,能和自然科学其他学科处于平等地位,就必须来一场彻底的革命,就要放弃意识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华生说意识是主观的东西,谁也看不见、摸不到,更不能放到试管里去化验,这样虚渺的东西决不能成为科学的研究对象.
他认为科学的心理学要建立在可以客观观察的事物上面.人和动物的行为是可以客观观察的,因而行为才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它要探讨一个使有机体发生了什么,在什么环境下产生了什么行为.至于头脑内部发生的过程,由于只能推测,不能肯定,所以不必给予理会.华生在心理学界掀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行为主义运动.
20世纪40年代前后出现了新行为主义,强调在实验操作的基础上研究人和动物的行为.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最大胆的尝试是把行为主义原理用于改造社会.他写过一本小说《沃尔登第二》,是以日记的形式描写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斯金纳把这种社会设计称作“行为工程”,并把这样一个社会的实现寄托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卷入越南战争,社会危机四起,人们开始怀疑美国的社会制度,向往一个理想社会,于是这本书便不胫而走.
行为主义在美国影响很大,从20年代到50年代.行为主义一直统治着美国心理学.现在看来,行为主义的理论太简单化和绝对化了,不能因为头脑的活动看不见,就否认人的思维和意识的存在.同样,在物理学中,原子、分子、电子也不能被肉眼见到,但仍可以用仪器或其他工具进行研究.人的思维等心理活动同样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客观的研究.心理学毕竟要研究人的心理的内部过程.再者,人的社会活动极为复杂,不是简单的行为工程所能阐明的.
在行为主义兴起的同时,在欧洲又出现了两大心理学派别,一个是格式塔学派,另一个是精神分析学派.
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德国,它反对冯特的构造心理学的元素主义,其代表人物是韦特海默、科夫卡和克勒.格式塔是德语Gestalt的音译,意思是整体、完形.这个学派主张心理学研究人脑的内部过程,认为人在观察外界事物的时候,所看到的东西并不完全决定于外界,而是在人的头脑中有某种“场”的力量把刺激组织成一定的完形,从而决定人看到的外界东西是什么样的.当时,物理学中正流行着“场”的理论,格式塔学派则认为人的大脑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所以物理规律可以同样适用于人脑的活动.
格式塔心理学对猿猴的智力进行了研究.克勒观察了猿猴如何把几只木箱叠起来,爬到木箱顶上拿到悬挂在屋顶上的香蕉.猿猴还能把棍棒连起来取得被栏杆挡住的食物.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人和动物解决问题是靠突然发生的“顿悟”.
格式塔学派反对冯特学派只强调分析的做法,而认为心理现象是一个整体,整体决定其内在的部分.这种强调整体和综合的观点对以后心理学的发展是有益的.科学研究不应只从分析的观点看问题,整体中的相互关系是更重要的一面.
精神分析学派来源于精神病学.它给予心理学以巨大的冲击,以致在讨论心理学对象的时候不能不提到它.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利用催眠术和自由联想法让精神病患者回忆往事,以找出致病的原因.他发现患者的幼年经验,特别是儿童与父母的情感关系非常重要.他还发现做梦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在心理矛盾,所以分析病人的梦也是一种治疗方法.
弗洛伊德认为,一方面人的内在生物性的是最基本的冲动;另一方面人的社会习俗、礼教和道德又约束着这种原始冲动的发泄,将其压抑到无意识中去.意识的内容是理智的、自觉的;无意识的内容多是与理智、道德相违背的.当理智与无意识的矛盾激化,就造成神经症.为了治病就需要对病人的无意识进行心理分析.这就是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心理学是研究“无意识”的作用.认为人的根本心理动机都是无意识的冲动.正是这种强有力的“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在人的生活中起着决定性的根本作用.至于有意识的心理过程则只是显露在表面的一些孤立的片断.近年的新精神分析已不再那么强调生物冲动的作用,而更为重视人际间的社会关系.在西方社会中精神病发病率很高,所以精神分析理论很容易被接受.
在心理学的发展上,苏联心理学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心理学是有区别的.谢切诺夫以大脑的反射为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稍后的别赫捷列夫写了《反射学》一书.接着,巴甫洛夫专门研究了条件反射.他的条件反射学说促进了美国行为主义的兴起.巴甫洛夫学说对苏联心理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其理论基础之一,也直接影响了新成立以后我国以及一些东欧国家的心理学.
在,现代心理学开始于清代末年改革教育制度、创办新式学校的时候.在 当时的师范学校里首先开设了心理学课程,用的教材多是从日本和西方翻译过来的. 1907年王国维从英文版重译丹麦霍夫丁所著《心理学概论》.1918年陈大齐著《心理学大纲》出版,这是最早以心理学命名的书籍.1917年北京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1920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建立第一个心理学系.
这时,构造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等都被介绍到来,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心理学研究.新成立后,1951年便成立了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几所大学和各师范院校都设立了心理学专业和教研室.
您好,我是心理学研究僧,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需要了解更多心理学知识,可以点下关注。幼儿期(3~6岁):主动对内疚的这个阶段也是孩子们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孩子绝大多数的能力雏形都是在这个阶段迅速发展,包括心理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个阶段的孩子最为关键的心理发展任务是深入探究。1.5-3岁是探索期,探索是认识事物的表相而进行的行为,而3-6岁的探究期则是为了深入的认识事物而进行的行为,这个时候就不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相上了,而是会在了解事物表相之后,继续深入到事物的内在规律,这个阶段的孩子是有目的的探索,也就是探究,探究事物内在究竟是什么。孩子探究的过程中所需要的一些内在能力,都会逐渐在这个阶段得到迅速的发展,比如孩子的学习力、想象力、创造力、责任感、勇气、挫折抵抗、问题解决、情绪管理等等。“3岁看大、七岁看老”这个阶段是孩子成长打下良好基础的关键期!其次,这个阶段还有一个显著的心理发展需求,人际交往。3-6岁是孩子进入幼儿园学习的阶段,在幼儿园里,不论孩子是否愿意,都需要主动或被动的与他人接触和交往,所以这个阶段孩子发展人际交往的能力。幼儿园期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小班、中班、大班)(1)、3~4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1、 行为受情绪支配 3~4岁的幼儿的行动常常受情绪的支配,而不会也受理智支配。想哭就哭、想笑就笑。2、 爱模仿 3-4岁幼儿的独立性差,模仿性很强。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可能也想玩这个;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也想要这个。家长要理解孩子的要求,同理孩子的需求心理,也可以引导孩子学会分享,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3、 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 由于3-4岁幼儿思维很具体,很直接,只能从表面去理解事物。对幼儿提出要求也要具体,同时教育要多使用正面教育,讲反话很可能是无效的,孩子听不懂或不会联系。(2)、4~5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4、5岁幼儿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加上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显得非常活泼好动。1、 爱玩、会玩 幼儿都喜欢玩游戏。但3岁幼儿虽然爱玩却不大会玩,5、6岁幼儿虽然爱玩,但由于学习兴趣日益浓厚,分散关注,游戏的时间相对少了一些。4、5岁孩子属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已经能计划游戏内容和情节,会自己安排角色,怎么玩,有什么规律,不遵守规则应怎么处理?基本都能合作或商量,但游戏过程中产生的矛盾有时还需要成人帮助和解决。2、 活泼好动 4、5岁的中班儿童介于小班大班之间,既不像3岁孩子那样“乖巧听话”,又不像5、6岁那样“懂事“,这阶段孩子主要特征更“活泼好动”,或被大人冠以“太淘太皮”。不少研究发现,4、5岁是幼儿许多心理品质发展最快的时期。3、 思维具体形象 4、5岁儿童的思维可以说是典型的幼儿思维。解决简单问题时可以不再依赖实际的尝试性动作,但必须借助于事物的形象。事物的形象常常影响他们的思考和对问题的理解。 比如,在他们的头脑中,“儿子”的形象是小孩或年轻人,而长胡子并满脸皱纹的人是“爷爷”的特点,因此,当听人说某个符合爷爷特点的人是某某的儿子时,常常感到不解。或往往是这样理解事物;比如:“能吃苦”的意思就是“能吃掉很多带苦味的东西”;而孔融“让梨”,是因为“他人小,大的梨吃不了”。(3)、5~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1、好学、好问、好探究 5、6岁儿童不光问“是什么”,还会问“为什么”?好学、好问是求知欲的表现。甚至一些淘气行为也反映儿童的求知欲。这个年龄的孩子也特别喜欢拆拆卸卸,他们把玩具汽车拆开,是为了看看它里面有些什么,为什么会动?为什么会发音?想拆收音机是要找里面说话的阿姨。所以家长应该保护幼儿的求知欲,多多耐心回答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或跟孩子一起寻找答案。也尽可能为幼儿提供一些可以自由摆弄的材料,支持他们的探究行为,对探究过程中的不良行为多采取接纳、宽容的态度,并在他们需要时可以适当提供帮助。2、 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5、6岁幼儿的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的,但已有了抽象概括的萌芽。例如,他们已经开始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能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的属性分类;也能初步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由于大班幼儿的抽象概括能力开始萌芽,可以进行简单的科学教育,参观科谱知识类,多接触大自然,引导他们去发现事物间的各种内在联系,促进智力发展。3、个性初步开始形成 5、6岁儿童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他们开始显得比较有“主见”,有了相对稳定的人格和行为;有的热情大方,有的胆小害羞,有的好动,有的安静,有的自尊心很强,有的温和,有的爱好唱歌跳舞,有的表现出绘画才能等等。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心理学是比较难学的,如果不是专业学习心理学,仅仅是因为兴趣爱好,那就看以前轻松诙谐,而又有实际应用的书籍,这样才不至于枯燥乏味,以愉悦的心情学习心理学。一、行为心理学 瞬间读懂他人小动作背后隐藏的秘密 (阅人阅己阅社会,读心读意读微妙。超越FBI的身体语言技术,比读心术更有效,比攻心术更直接!帮助你洞察老板、同事及客户的内心世界!)龙春华 著 /2012-08-01 /华侨出版社二、每天懂一点心理学系列(全八册)“每天懂一点”轻悦读书系主打“拒绝乏味,拒绝没营养”,旨在让年轻人快速汲取有用的新知识!人人都需要便捷的读心术!以大家亲身经历的小事为例子,讲解连FBI都要学习的最基本的读心术。教您掌握通过小动作读取真心的技巧,从而消除人际关系中的各种烦恼,把自己也看得更清楚。漫画插图,诙谐画风,让整本书趣味盎然。只看漫画,也可以学会行为心理学。日本 匠英一 著 /2011-07-01 /江苏文艺出版社三、图解个性行为心理学 为什么你总是管不住自己?你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吗?为何一心想考好成绩的考生却发挥失常?为什么播音员在解说赛事的时候声音总是尖锐而急促?为什么我们紧张恐惧时心跳会加速?你能管住自己的行为吗?为了芝士蛋挞,多买了个电烤箱唉,永远无法控制的信用卡有的人看见人多就来劲,有的人却会因此造成困扰。你了解自己的个性倾向吗?人格是天生的吗?为什么人们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忧郁为什么可能成疾?艾晓 编著 /2015-02-01 /纺织出版社四、知人知面知心的行为心理学文成蹊编著的《知人知面知心的行为心理学》从大众的普遍心理出发,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介绍了人的一言一行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并通过揭秘这些行为语言来帮助人们掌握判断他人真实内心的有效方法。同时,书中还引用大量的科学实验及名人事例,以验证这些方法的实用性。想要在人际交往中胜出的你,如果能按照文中的说法去做,那么,别人的任何小动作都将难以逃过你的眼睛。文成蹊 编著 /2011-11-01 /纺织出版社五、怪诞行为心理学人类思维中最致命的错误合集,别让行为毁了自己。本书有如下几种功能(请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1.揭示出人与人之间如此不同,而又如此相似的秘密2.找出我们常犯愚蠢错误的根本原因3.在不理智的情况下进行冷静思考4.不被别人,精准地掌控自己5.将心理学与经济学进行完美结合。可以让企业经营者、销售人、营销人从根本上通晓消费心理。曾被众多企业家、学者、媒体人所称赞。如:但斌、李剑、火燎森、毛二万、吴锡凌、夏勇峰等……孙惟微 著 /2013-07-01 /华侨出版社
答:谢谢邀请。 心理学是一门以正常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研究和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规律的科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心理学发展的初期。心理学家们依据有限的研究和有限的实践,各自产生了不同的心理学理论学说。在以后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各种心理学的派别。比较有影响的学派有:构造心理学、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 进入当代,又产生了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等新学派。 心理学历史产生的各理论,分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三大流派。各流派划分的依据分别是: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 各个理论学派的理论异同点是: 一、相同点 1.都是以研究和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规律为目标。 2.无法超越人的认识局限,只能就有限的认识,产生片面的理论。但是,都对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3.研究分别采取了当时己有的适用的科学技术和手段,如实验、调查、测量、观察、对比、比较、统计和分析等。 二、差异点 1.构造心理学主张采用实验内省方法,分析意识内容,找出意识的组成及心理过程的规律。 2.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抛开意识,直接通过研究人的行为,通过控制环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 3.格式塔心理学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建立整体心理学。 4.机能主义心理学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5.精神分析学派发展了关于意识的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提出了潜意识和前意识的概念。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发展平衡才是健全的人格。 6.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应当重视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环境,人就会努力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实玩自我完善。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7.认知心理学主张用模拟计算机的程序来建立人的认知模型,并以此揭示人的心理规律。 8.生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强调心理的生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