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老百姓讲的精神病多指“精神症”,也就是我们常想到那种“疯癫痴傻”的疾病。由于社会上对该类疾病存在着偏见,使患者及家属有较强的耻病感。所以说强迫症和精神不是一类疾病,也就不是大众所理解的“精神病”。但是在医学诊断上,强迫症却是一种终身患病率较高的精神障碍,在ICD-10中将强迫症归于“神经症、应激相关障碍和躯体形式障碍”,命名为“强迫性障碍”;在DSM-3和DSM-4中将强迫症划归于于焦虑障碍谱系中,命名为强迫性焦虑障碍;在2013年出版的DSM-5中,强迫症的诊断分类变化比较大,从焦虑障碍中将强迫症分离出来,与躯体变形障碍等合并成独立的疾病分类“强迫及相关障碍”。这就是强迫症的前世今生!
在社会中,由于大众对强迫症普遍认识不到位,很多患者被简单地认为是“怕羞、胆小”而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但是只有该病患者才能体会到强迫症所带来的痛苦。在这里向对该患者说,该病可总结概括为一个“怕”,如怕出现在陌生场合、怕见到陌生人等等。该病病因及病理机制还没有研究清楚、需要药物疗法及心理疗法并重,同时更需要患者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逐渐提高自身的承受能力,有目的的训练自己多接触这些“怕”的东西。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也是一种很好的调节手段。如果想更进一步进行自我治疗,可参考“森田疗法”,个人比较推崇这种自然疗法。可能在起初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是要知道任何人都会有这种“怕”的心理,都需要在后天中磨炼,才能够使自己变得自然自信起来。
如果您就得有帮助,欢迎关注和订阅我的头条号。
这不是强迫症,是一种内心严重缺乏自信的表现。是看一些励志书、鸡汤文太多的条件反射。在这些书中反复强调做事时在内心鼓励自己“我能行,我一定行”之类来给自己心理暗示,是多么肤浅可笑!如果你的内心足够强大,本领足够高强,成竹在胸,就知道自己的定位在哪里。什么事自己行,什么事自己不行,而不是盲目自信,盲目自我暗示。好好努力吧!“功夫在诗外”,当你的内心足以撑得起你的自信时,你就不会凡事都在内心念叨“我行,我一定行”,内心战战兢兢,外表还要装得无比坚强。而是舍我其谁,王者无敌!(题主邀!)
这里所说的两个名词并不规范,因为如果我们用去在线翻译软件去翻译“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就会发现其实是一个意思——mental illness。但是按照国人的习惯,会觉得“心理”比“精神”一词要轻。“心理疾病”,更多指的是“神经症”类的精神疾病。
强迫症从传统的分类上属于“神经症”范畴。但实际上,强迫症的治疗比抑郁症、焦虑症要难得多。症状改善缓慢,患者痛苦感明显,久治不愈的话社会功能的丧失并不亚于精神症。因此,最新的美国精神疾病分类标准干脆将强迫症从“神经症”范畴中剔除出来成为独立分类。 目前强迫症的常用药物治疗方法仍然是大剂量抗抑郁剂治疗,目前公认效果最好的还是氟伏沙明。相比治疗抑郁症,强迫症的治疗往往需要使用氟伏沙明到最高剂量。直至今日,在药物治疗上并没有更好的技术突破。
但是,在心理治疗上还是有一些好方法可以借鉴。治疗强迫症目前公认疗效稳定的方法是森田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随着正念静观技术在全球开始迅速发展,也有学者开发出诸如静观体悟疗法(MEIT)等新型强迫症心理干预技术,也许会在未来给患者带来福音。
不管怎样,强迫症最难治疗的原因是来自患者自己的“苛求完美”的个性,这一个性特点既是强迫症的致病根源,也是维持因素。所以,强迫症患者需要培养一种“允许不完美、顺其自然、活在当下、为所当为”的心态,才能在生活中逐渐摆脱强迫的困扰!
谢邀:强迫症的人都是对待事情非常自私,从来不顾别人的感受,对自己自利,不管对与错,他(她)都认为是正确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