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是人的一种潜意识行为,每个人都会做梦。对于梦,我有如下解释,希望你能从中得到启发:
1、梦一般是你在生活中针对某些敏感/矛盾问题没有过多思考后或因为某些心结长期积压得不到打开而预留在大脑,在适当的时候某因素激发意识形成,每当你激发一次,又没有彻底解决就醒来,这样有可能会重复这种潜意识继续下去。这样造成你的潜意识在梦中被激发出来的虚幻行为。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就是这样的。
2、当然,做梦有时跟你的身体变化也有关系,比如你在生病或精神状态糟糕或即将有病的情况下,你可能会在梦里得不到求助、处于惊恐、孤立的状态,所以你在醒来后就要分析自己是不是身体哪里出了问题,必要时去医院检查。
3、注意保养身体、平时工作、生活不要过度劳累或精神绷紧,要注意放松自己,在一种平静有序的状态下去做事。 针对你所描述,应该是第1种情况。我觉得你生活或工作中存在一定压力,但你调解压力的方法得当,同时,自己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能冷静面对,比较自信,所以心里比较坦然。但有时因为谨慎,难免残留在大脑的部分压力在某些意识激发下就重复形成了所谓的梦。 不管是谁解梦,主导意识是你自己,正应了一句话:心病还需心药医。所以,只要你自己有一颗豁达开朗的心,关爱他人,积极的心态生活,有问题不要忍着,及时解决,有时学会多和人沟通,和知心朋友倾诉倾诉。梦不要害怕,相反它在提醒你,在大脑里面的意识要经常梳理,不要压抑或自己内心挣扎。 相信,你的生活是甜蜜的,事业是蒸蒸日上的!
的不能说控制住了?这只是表面的安静一样:院士说过,有可能在10月份又会暴发!所以大家要讲卫生灭四害!!!
心理咨询前期收入是很少很少的
要参加一系列的培训 要督导 要小时数
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参考医生 实习 规培阶段 工作重收入低
要既热爱又有经济才行
现在科技发达人们的见识也广了。个人见解:心理病分为两种:第一种病理性第二种是思想性![精神性]病理性的就是指先天性的抑郁症自闭症。不容易找原因。这种病罕见。第二种思想性的心理病是当今社会常见的。其实这些东西要是搁在以前是心情不好了引起的。现在各种名称都有了。抑郁自闭。语言障碍。等等!来自社会压力。工作压力。家庭压力。有些人为了逃避现实问题选择了把自己封锁起来。从而就被外人认为生病了。其实当好好调节心情是可以痊愈!
心理咨询能做的和不能做的
1,不能改变现实,但能改变你的视角
生活不可能只有快乐,没有痛苦,心理咨询当然也不是速效止痛药。对人们的现实困境,心理咨询其实一筹莫展。如果你向咨询师抱怨“他为什么抛弃我?”“老板为什么炒掉我?”“钱为什么那么难赚?”那他惟一能做的就是鼓励你接受。
如果一个人失恋了,很痛苦,咨询师必须承认:“失恋当然会痛苦,这很正常也很自然。”但是,如果这种痛苦太深了也太久了,咨询师就会与你一起来分析:“为什么这个痛苦会被如此放大呢?它对你有什么更深层的心理意义?为什么你需要久久地抓住它不放?”
你的故事,咨询师在听,但他却是在用眼睛听。他观察你的表情、情绪,无意识动作,分析你该如何说故事,故事里哪些内容是你解释,哪些是你的赋义。好的咨询师总是在激发你对自己的反思,使你从你的问题中看到自己。
有时候,你受到启发,改变了一个视角,从“我是一个被动的受害人”变成“我是某一个问题的形成者”,很多东西就会变得不同。
2,不能对你扮演一个“父亲”、“丈夫”、或“精神导师”
假如一个女子,从小与父亲感情很深,事事问父亲拿主意;长大了嫁人,这个“支柱”就由丈夫来承担,每逢问题,她就从丈夫那里得到安慰、支持、指导。后来,丈夫离她而去,痛苦之中她找到了心理咨询师,很自然地希望,咨询师能够像从前的丈夫和父亲那样,一直告诉她:“你最好怎么怎么做”。
如果咨询师满足了她——你需要一个父亲,好,那我就来对你扮演一个父亲,她会马上得到很大安慰,并对咨询师充满感激之情。
但一个成熟的咨询师不会这样做,当她说:“我有一个问题,需要咨询师的意见”或“我有一个烦恼,希望咨询师帮我解决”,他可能显得很,甚至很可恶,要不含糊其辞,要不就顾左右而言它,反正不肯爽利地说出个一二三来。因为如果他扮演了这个角色,咨询者就会继续依赖这种关系,失去独立和成长的契机。
很多时候,我们就像蛋壳里的小鸡,被某一种行为禁锢了自由,心理咨询要做的就是帮助小鸡打碎这层蛋壳,让它来到一个更阔广的天地中。
3,不能或很难立竿见影
我的一个同行遇上这样一位来访者:整整一小时,她哭诉哭诉,他就听她哭诉哭诉,时间到,她说:“我还没有说完,能不能延长一会儿?”
他说:“下次再来。”
到了下次约定的时间,她失约了,倒是她母亲出现在诊所里,问咨询师:“我女儿都说了些什么?”咨询师说:“你可以去问她。”母亲说:“她什么都不肯告诉我,只说,咨询师光是听,而且只肯听一小时,我找个朋友,还可以随便谈它三五个小时。”
如果她只是哭诉,咨询师就只能当一双好耳朵,提供最基本的心理支持。他必须等待,等待一个时机,等待一个“入口”,等待她过了最初的宣泄阶段,做好领悟的准备,等待她开始投入,才能陪她慢慢地成长,慢慢地改变。如果治疗关系在起点时就中断,那就只能是一次失败的咨询,来访者没有收获。 心理咨询不像内科看感冒,一剂下去药到病除。一个最简明的短程治疗,也需要8~10次,每次50~60分钟。
除了时间,还需要经济上的准备。目前收费不一,在医院,一般不会超过1分钟1块钱;社会咨询机构可能高一些,大多1小时150元左右,有的按次收费,200~300元/次。有些涉外的医疗机构,1小时100美金。
4,不同于与朋友间的倾谈
情绪不好时,我们也会与亲密的朋友做一番倾心交谈,经常也有很好的效果。心理咨询中那种亲密信任的关系,有时与朋友的感觉非常相似,但不完全一样。
你的种种感受与看法,会受到咨询师完全地接纳与尊重,你的隐私,绝对受到保密;咨询结束,关系立刻中断,没有任何牵扯——这会为倾诉带来很大的安全感和私密性。
咨询师的话,经常与朋友的话很不一样。假如有一个人告诉咨询师:“我想。”他不会说:“千万别。”他可能与你讨论:怎样的方法比较快乐?如果了会解决什么问题?留下什么问题?除了还有别的解决办法吗?当然,需要与咨询师讨论的人,往往没有真的下定决心采取行动。
如果有一个人告诉咨询师:“我与一个发生了关系,我很害怕感染艾滋病。”咨询师不会简单地说:“赶快去做检查吧!如果是阴性就没事,如果是阳性得赶快治。”——那来访者就被咨询师推进一个更大的危机里了。咨询师应该预先考虑到所有的可能性,并帮来访者做好相应的心理预备:感染的危险到底有多大?来访者有没有足够的支持系统来度过危机,比如,婚姻是否幸福,有没有可靠的朋友?他的经济状况如何?一旦查出阳性能不能承担医药费?如果是阴性,他是否正处于一种危险的生活中……等等等等。
5,一个咨询师,不可能适合所有的来访者
每个咨询师都有他最适合的来访者,一位咨询师就曾说:“我最适合那些与我有相同心理问题的来访者。”就像两个物体,震动频率越接近,就越容易产生共鸣。
理想的咨询就像谈恋爱,要双方都找到感觉,在同一频道互动,影响才会真正发生。所以,你在选咨询师,咨询师也在选择来访者,当然,一个咨询师的技术越成熟,经验越丰富,适合的范围会扩大。
如果一个咨询师非常适合你,那是一种机缘;如果他没有接受你或你没有接受他,不一定是谁的错,也许只是频道各不相同。
6,很可能不会让你一直感到满意
很多人对心理咨询有一种误会,以为就像咨询师和来访者坐在一起分糖果,你好我好大家好。其实,有些时候,心理咨询也是很痛的,咨询师不会永远让你感到高兴,体验痛苦在心理咨询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症结往往是在那里。
此外,咨询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讨论与咨询师的关系。不少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对咨询师产生了意见,比如认为咨询师对他不够关心、对医生的某些言行感到愤怒,但却不敢暴露出来,怕把咨询师得罪了。这样一来,互动受到阻碍,治疗效果就要大打折扣。其实,这些感觉非常重要,要随时让咨询师知道,以此来调整你们的关系。
7,你是水,咨询师是船,水涨船高
弗洛依德说:“精神分析只能治好有精神分析头脑的人。”大意就是,来访者才是治疗的主体,咨询师只是一个工具,他是被动的,从属的,就像案头一本字典,需要的时候就去翻一下。
一旦形成了治疗关系,你必须投入,主动地坦承你的困惑与问题,而不是干等着咨询师来做什么,因为如果你不投入,咨询师就只能等待。
投入的另一个方面是:一旦你决定找咨询师,接受他的帮助,你就要拥有心理学头脑,在生活的每时每刻努力地觉察和分析自己,寻找不一样的处理问题的方法,接受不一样的视角。这些工作不仅在诊室里做,更要在生活里做。当你面对咨询师时,你要告诉他在新的方法和视角下,同样的情景不同的内心体验和效果,这样才能和咨询师形成良好的互动。
其实,心理咨询成功的关键是咨客自身的准备、内在成长的动力、咨询中真正投入的程度,我们都知道水涨船高这个道理,这里水就是咨客,船就是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