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是日常生活的一个贬义形容词,从医学上引伸过来,但已失去原来的医学意义,常用来形容某人脾气不好或情绪化,喜怒无常等。
“神经质”是指人的性格、脾气中的一种倾向。有的人对某人某事敏感多疑,总是猜测或怀疑他人会欺负自己、对自己不友好甚至以自己为敌。
有的人杯弓蛇影,稍有一点不舒服或听到某个坏消息就想象自己得了某种病。“神经质”有精神心理学上的意义,是抑郁症、焦虑症的一种明显表现,可通过心理辅导和自我调节来缓解。“精神病”是严重的精神失常,又名精神,患者有攻击或暴力倾向,对他人对社会构成威胁,必须加以干预和隔离,然后进行长时间的深入治疗,治疗效果如何,取决于患者的个人情况。
1.区别:
思维是指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即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
思想是指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类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
心理是指人类有机体的一种机能,即人类有机体对作用于人类机体并引起有机体感应的环境因素所发生的有规律的行为反应.
2.联系:
思想总是由思维产生,思维不能离开心理而独立存在.换句话说,心理是本源的东西,思维则伴随着心理反应的过程而产生,而思想则是思维最终的结果.
假如教育辅导也可以称为一个行业,而且还要存在并发展下去,我觉得还是线下更好。但如果都是为了应付高考与升级而进行的商业式辅导,我认为都不要才比较好。先说说我为什么比较看好“线下教育辅导”,请注意我特地把“教育”与“辅导”作为一个概念来谈的。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施教者与受教者的互动,这里面有许多因素决定着成功与否。比如对自已老师的信任与崇拜程度,比如施教者在辅导时的肢体语言及表情,或者说实施教育的情境,有时还要借助比划演示才更容易被受教者接受并留下印象。这些在网络上或书本上不可能具备。还有一点,这种教育阶段受教者都是青少年,他们自控能力还不够成熟,注意力也容易开小差,此时面授教育的老师还会设法及时纠正,这一点“线上”更做不到。本人在职当老师对这些都有深切体会,比如我的教态尽量做到风趣幽默,在学生面前尽量表现得“学识丰富,为人正直”的样子,使学生因喜欢老师而更愿意学习知识。还有一点,我同意线下辅导的原因是,如果能在课外进行不与课本同步的教育,比如道德礼义,语言文词,兴趣爱好等素质方面的引导教育也很有用。比如文化方面的传统国学教育等等都会对目前的学校教育起到补充促进作用。
你好,我是精神科医生,从专业的角度给你一些建议。首先,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并不是都需要休学治疗,因为双相障碍患者的症状表现轻重不一,而且如果单次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已经缓解,那么双相障碍的患者是完全可以恢复到发病以前的状态的。所以,是否休学,不需要看你双相障碍的诊断,而是要看你自己的感受。然后,如果能克服困难,正常上学,双相障碍的患者当然也可以继续学业;反之,如果真的无法坚持学业,可能真的最好休学去治疗,因为你现在感受到的痛苦和沉重,实际上都是疾病带给你的,治疗疾病当然就不会再感受到痛苦和沉重。最后,双相障碍在我国属于严重精神障碍,但双相障碍的患者每次发作间隔期是完全可以达到完全缓解的程度的,可以完全恢复所有社会功能。所以,双相障碍患者的治疗价值还是很大的,只要控制住复发的几率,当然可以带着双相障碍的诊断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下去。之前我治疗的一名大学一年级的患者,在军训期间发病,虽然发病时的表现着实吓了家人和老师一跳,但经过了系统治疗后患者的症状迅速得到了控制,后来也达到了完全缓解的程度,回到校园后,坚持遵医嘱服药,之后的大学四年中情绪一直保持平稳,顺利毕业,然后到了南方的一所城市工作,去年听说她把相依为命的妈妈也接到了自己身边生活。她并没有因为自己最初的病情而自暴自弃,反而是在医生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了自己想要的人生。所以,双相障碍只是一个诊断,但每一名双相障碍患者朋友最终的转归并非都如何不好,因为很多患者朋友通过自己的努力,始终坚持着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