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资深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工作者,曾经在三甲精神科医院以心理治疗师的身份工作了十年之久,以治疗的角度对孩子的心理问题进行治疗与咨询;也在学校做老师时,以一个教师的身份从教育工作者对待过孩子的问题。就目前我个人执业中接待的家庭情况来讲,除非孩子到了比较严重,影响到学习与生活的时候,家长才会真的有为孩子心理健康付费买单的决心。大部分时间家长看待孩子的问题还是非常不深刻的,还处于一个知识普及的时期,整体的心理健康知识认知水平较发达国家有三四十年的差距。其实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就可以给家长解释清楚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诸如抑郁心境、抑郁情绪、强迫行为、揪头发,咬指甲,乱发脾气等。但是不知道要用多少个小时可以让家长能够改变自己与孩子在一起时的言语话术,行为模式。对于这一点,我作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工作者有时候是很无奈的。因为父母言语、行为模式是三四十年时间塑造的,并且还糅合着家长与自己父母之间的各种爱恨情仇。我个人的心情可以用下图表达:家长认识抑郁问题,大概的认知就是心情不好,想不开,停留在孩子的主观意识层面,也就是说认为给孩子加加油,鼓鼓劲,孩子就可以走出抑郁心境。但是从我们专业工作者的角度来看,一个孩子有抑郁心境的表现时,前面普遍已经有了几年甚至十年以上的糟糕环境,无论是来自于家庭环境还是学校环境。并且这样的孩子已经不能简单的以想不开之类的认知层面的简单归因去看待了。抑郁状态是一个有生理基础,加以糟糕的环境因素,造成的个人应对压力时无法以一种更有弹性的去处理的状态。生理层面可以归因到植物神经系统、五羟色胺、血清素等客观存在的生理指标的变化。心理层面有各种不合理的认知模式,比如认为自己不可爱,没有能力,没有价值感等核心非理性核心思维。社会支持系统一般也较差,学校学习生活,同伴关系,亲子关系问题肯定也非常突出。总之目前我们的家长对孩子的心理问题认知还比较落后,这需要广大的专业工作者做出更多的普及性工作。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需要几代人努力的过程。
多一点点关心吧,这个人需要帮助,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患过,想开了就好了。
我是高一生,因为抑郁症和双向情感障碍在家无常上学,请问是否能自学三年参加高考?如果是符合精神病学诊断标准的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基本是以抑郁为主要症状,这种抑郁情绪,多数来自学习时遇到困难,对自己能力和前途的担心产生的焦虑情绪,并且形成一学习就难受,焦虑烦躁,分心走神,磨蹭拖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条件性厌学情绪,表现的是学不进去,学习效率极低,甚至不能去学校,一到学校,一想到去学校,就不舒服。在学校难受,在家里,稍微舒服点,但是一学习就分心走神,焦虑烦躁的潜意识条件性厌学情绪还在,无论走到哪个房间,都会在你的大脑里,这个条件性厌学情绪不解决,在家三年也是没常复习的,在家里有不会的,又没有老师及时辅导,所以这个想法是行不通的。现在首先想到的寻求帮助,和家长如实说出情况,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调整学习状态,消除条件性厌学情绪,就是想学学不进,想做做不到,想放放不下的问题,消除了焦虑,就能学进去,成绩回升,就会看到希望,减轻焦虑,症状就会缓解,并且一点点消失,就能正常学习。你有这样的想法,说明意志品质,责任心都是很不错的,调整的时候,积极配合心理咨询师,利用自身这些好的品质,就容易把学习状态恢复到原来的水平,甚至比原来还好,那时就可以重返校园,和同学一起,有老师讲解辅导,按照教学进度学习,现在高一,完全来得及。
感觉跟性格有很大关系吧,有些人不会抑郁,会焦虑,会狂躁,我觉得刺激源跟性格决定着走向,一个神经粗大的家伙是不太容易抑郁的,神经太大条,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性格决定他不会针对一个过不去就思索钻牛角,但他就容易躁狂,太大条的神经,注定风风火火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后反应过度。暂且这样认为,但是感觉我自己抑郁不了,不会,但偶尔会焦虑,习惯找到自己释放点就会重回正常,人人都有这个情况吧,表现不一,释放完就正常,释放不了才会精神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