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想得抑郁症是什么心理(为什么患抑郁症的人,满脑子都想着死亡与解)

为什么患抑郁症的人,满脑子都想着死亡与解

所有罪责归于己身,又找不到发泄情绪或解决问题的出口。

人太闲了也会抑郁症吗

作为一名从重度抑郁症中走出来的过来人,我想说,有可能。

一个人如果太闲了,整天无所事事,那他就会胡思乱想,精神世界就会觉得空虚,觉得人生没有意思,没有意义和价值,活着不知为了啥。

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想多,越想越觉得人生没意思,很容易就陷入负面情绪的恶性循环中,时间一长,就无法摆脱了,便成了所谓的抑郁症。

抑郁症就是想的多,并且想法都是错误的,但是自己却意识不到这是错的,这样不断纠缠负能量,越纠缠越多,最后就变得很痛苦,无法自拔了。

人不能太闲,一定要把人生有限的时间去做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去做正能量的事,劳逸结合,这样,才能活的真正快乐幸福!


很刻意地去在意别人的想法,是一种心理疾病

(1)心理解读

太在意别人看法的原因很多,主因是人敏感脆弱的性格,笼统说,是匮乏自我。我曾经在文章“专注他人的想法”里有过详细讨论。临床心理咨询中,我们发现大量的个案存在这一现象: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以致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人际关系,心理感受很很痛苦。同时也发现,他们这一心理问题,是跟他们从小的关系模式,和缺乏自我自信的性格有关。似乎,他们的性格不属于自己。

心理学家海伦·朵伊契在《精神官能症的精神分析》中阐述了一种人格,叫仿佛人格。她说:这种人格的人,仿佛是受委托而活着,向外界迎合地屈从,以保持平衡,直到某天,一些意外的事件使他们崩溃,乃至忧郁。那些过去印刻于患者生命凹陷的,尤其是自恋受损、自尊剥夺的凹陷,仿佛突然间带着痛苦而凸显出来,表现为一种性地索求他人的喜欢、在意他人的评价。你会发现,他们在寻找被别人接受的艰辛之路上,刻意的表现为好人。活着,仿佛是为陌生人的“认可”而活。

我是觉得,海伦.朵伊契的研究,非常精彩的说明了为什么有人,那么刻意的去在意别人的想法。补充一点:在任何关系里,若是极力想获得他人的认同和接纳,则必然会煞费苦心,去专注他人的心思,也必然不惜屈尊,去迎合他人而建立关系。那么,作为一种讨好型防御模式的心理动机,首先还不是想他人的认同,而是防御他人的伤害,如否定、嘲笑、孤立等,是防备自己内心深处的恐惧。

还有,形成仿佛人格的根源又主要在过去的养育模式。比如,带有神经症性格的父母,就儿童的忽视主要表现在:以自己的想法、意志,强制性的施与孩子,简单说,就是灌输要求,剥夺感受的教育(这里不用赘述人格的形成,因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难说清、难道尽)。

(2) 回到你

回到你,所提的是两个连续性问,不知你更重视“为何刻意在意别人的想法”,还是“这是一种心理疾病吗”?我之所这样反问,是经验告诉我,有些人存在前者的疑问,只出于好奇,无担忧或焦虑,但忧虑的是自己有无心理疾病。理论上,这两问题是存在关联性,但在个人感受上,并非如此。比如,有人很敏感别人的态度,交往时总害怕别人拒绝,但他觉得能承受这一害怕,而对这是不是心理疾病一点不在乎,因他认为凡人都有心理病,这很正常。

因此,对你而言,可以去体察自己:1)假设不考虑“这是否是心理疾病”,或,这不是一种心理疾病,你的感受是什么?是释然、轻松,还是疑虑重重,还是? 2)你很刻意的去在意别人的想法时,你的感受如何?是紧张,焦虑,还是忐忑的同时也有愉悦,窃喜,还是其他?3)你的这一心理现象,给你的生活构成了什么影响,带来了什么样的实质意义?

又如果,你觉得前面(1)的解读,对你有帮助性的思考,那很好。你仍可继续做了解自己的功课:多反思、多学习,理清楚哪些是自己需要改善的,哪些是自己需要去成长的。

抑郁症到底是怎么得上的,为什么总是想着去

是所谓最爱他(她)的人,最亲近的人,管教出来的!。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