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化不舒服可能来自抑郁情绪;反之亦然。
人是精神和物质的统一体(万物负阴而抱阳)。人的精神情绪形成和变化不可能是空中楼阁、空穴来风,高兴有高兴的躯体状态,悲伤有悲伤的躯体状态;反之,因为环境或者认知产生的各种情绪变化如果足够持续,也可能产生躯体化症状,比如不开心的时候吃饭不香甚至不想吃饭;比如紧张的时候会手心冒汗。
为什么一般人很难意识到躯体和情绪的互相关系呢?有两个层面的原因,首先,和我们的教育背景有关系,我们在学校接受的是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强调物质的第一性;虽然也提到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但是具体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却是模糊的。与之相应的是近些年物质生活的具体进步变化。我们多数人忽略了情绪心理精神方面的研究和提高。甚至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起来,认为只能二选一,后者肯定是荒谬的。
其次,在现代医学临床中这两方面的应用也是截然分开的。可以这么说在西医学术领域已经演进到生理社会心理模式,但具体操作层面成果和临床应用很少。换据说,人的躯体和心理如何互相影响的研究还在初级阶段。绝大部分医疗资源还是在治疗躯体症状。
值得欣慰的是中医的理论和临床实践在这方面无疑是进步甚至超前的。中医最重要的经典基础《黄帝内经》中明确提出心明、形神合一,并且五脏六腑和心理情志的关系说的明明白白。比如老百姓都知道的心里不开心会导致肝气郁结,比如酸枣仁、五味子等中药可以安神养心。
当然,中医在这方面的具体诊断和治疗还是很复杂的。但是中医临床对心理和躯体两方面的关注可以说是很多的,根据大夫个人擅长不同,侧重点可能不同。就本人来说在这方面的关注和分析治疗还是很多的,不少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生物学因素:遗传基因上的差异使得某些特定的人群更容易患抑郁症
生活中的消极事情很多,每个人几乎都会经历。学业失败,工作不顺,亲人的离去,感情的破碎等等。不同的负面事情攻击着每个人并没有全副武装的内心。值得庆幸的是,很多事情我们还是能够消化,或者引起一些焦虑问题。但持续不断的消极事件会令人疲于应对,积郁的情绪无法释放,则有发展成抑郁症的可能。
像是艺人,就是比较容易得抑郁症的群体,他们面临的压力大并且持续不断。
至于遗传方面的问题是天生的,意思是说某些特定的群体就更容易患上抑郁症,这可能和你所说的“自己太脆弱”相似。
遗传因素难以改变,但即使是易感人群,也是能够改变对待生活压力的态度的。
可以说遗传因素和社会压力事件共同影响了个体患上抑郁症的风险。
我们通常说的抑郁症都是对一系列抑郁表现的统称,一般抑郁症被分成两大类:恶劣心境和重性抑郁障碍。
恶劣心境类似于一种并不太严重的“慢性病”,它能够持续好几年,主要表现是情绪上的低落,做事没有动力,兴趣缺乏,时常出现消极想法。
重性抑郁障碍则是严重的抑郁症,类似于严重的“急性病”;它的表现形式和恶劣心境相像,但在程度上更加彻底。
还有两种主要和女性有关的抑郁症,就是经前期烦躁症和产后抑郁。
对于每个人而言,首先是要增强自身的心理健康意识,严重的心理疾病甚至比大多数的生理疾病更难挽回。
只要能够察觉到自己的抑郁倾向或者抑郁症状,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当然是及时向专业人士咨询和接受治疗,抑郁症是能够有效治疗和康复的。而不闻不问,不管不顾只会让事情更糟。
面对生活上的压力和挫折,可以向朋友和亲人倾诉;而如果你作为倾听者,能够报以倾听和理解的善意,那么我想一些可能会发生的抑郁问题就这样被化解了。
想了解更多关于心理方面的内容,以及用心理视角看待生活中的事情的朋友可以关注我
现在抑郁症患者很多,尤其是青少年发病率越来越高,由于缺少科学的解释和方法,导致很多人不能康复,不能回归正常的工作学习婚姻家庭,有的只能无奈的吃药。
抑郁症的形成包括内外两方面因素,内部因素就是敏感多疑没有安全感,害怕失败,遇事容易焦虑自责的性格。外部因为是社和生活压力和工作难度强度,引发抑郁的因素就是导火索是某些事情的失败,甚至小小的失误。
在这些因素中,社会发展快,压力大是所有人都面对的,任何人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不顺利或失败,但内心强大,敢于担当的人,能在压力困难面前理性分析,寻找方法,克服困难。而敏感焦虑的人则可能进一步贬低自己,放大困难,导致高度焦虑,看不到希望,形成抑郁或抑郁症。
所以调整抑郁症的关键环节是让患者看到自身优点和长处,并在实验中发挥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抑郁症的形成和遗传无关,也不是神经递质失衡造成的。
父亲有精分史,能力较差,母亲双亲早亡。我们兄妹4个。可能是父亲,母亲便脾气暴躁,记忆中对我们孩子做的事只有挑别。我最小,见姐哥被母亲责骂,便变得胆小很乖。大姐参加工作后,母亲与大姐天天晚上吵得不可开交。终于二姐18岁那年受了惊吓,得了精分,也多次离婚结婚,病情也反复发作。直到07年住院治疗,服药至会病情也算稳定。08年大姐夫妻大吵,儿子被骗几十万,大姐也得了精分,好在及时治疗,至今也算稳定。哥嫂与父母同住,无法忍受家庭之吵离了婚,母亲也定成天对哥苛责,哥目前脑子也不大好,儿子小学未毕业,目前工作也算稳定。我与妻子大矛盾没有,但两人之间形不成亲密关系(主因是我受原生家庭影响,也苛求妻子,现在意识并改正,关系改善了不少,可能对儿子也这样,儿子25岁也不开朗自信)。回想起来,我与妻子之前根本没有好的交流,现在才有改观。家庭经济比同事差,加上原生家庭的羞耻感,不敢与人深交,如何摆脱抑郁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