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所提及的脑子不好使是阶段性的还是永久性的,如果是阶段性的,会被干扰的,毕竟抑郁症属于情绪负重时代的产物,患者会遭受意志薄弱、情绪低落等问题,有的患者确实会干扰到工作和日常生活。而永久性还不会,至少从现在很多研究案例中还没显现出来,毕竟从现代科学解释,抑郁症不是器官疾病,但抑郁症会导致很多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会因为抑郁的生活环境相互影响,从而间接引发其他器官受损。例如,在早期美国老年病理学家布伦达,当时对55岁年龄层的人追踪抑郁症与心脏之间的影响关系,而追踪的实验结论就是:严重抑郁症患者死于心脏病的概率,至少大于常人3倍。即使是轻度抑郁症,死于心脏病的概率也比常人高于50%。这就是精神压力增大,导致的皮质醇的分泌增加,引发的心率和血压上升所导致的。当然,也不排除抑郁患者不爱运动,饮食也不正常等行为,毕竟抑郁症是一个综合性多种因素导致的心理疾病。希望以上内容能对你多少有些启发,如果对抑郁、焦虑、成瘾、人格&情绪障碍等心理科普、心理引导技术感兴趣,也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霖士心理”,这几天正在举办官方的活动,希望你能幸运的抽到新年解压工具套装...
作为一名治疗精神症的医生,我确实也遇到过很多这样的例子,说实话,我也很苦恼,社会上确实有很多不恰当的声音,针对精神症,针对所有精神障碍群体。所以对于患者而言,真的很难,发病的时候难以得到谅解和理解,康复后又难以回归社会。如何帮助精神症患者度过这段难过的时间?第一是积极治疗精神症状,第二就是自己树立自信。说到精神症的治疗,目前医学上的治疗目的主要是以控制症状,避免复发为主。可能对于精神症大家最多的印象就是幻觉、妄想之类的阳性症状。但实际上在临床工作上对于阳性症状的控制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容易的,药物就可以帮助控制住阳性症状,而且一般只要药物有效,这个控制的过程并不会太长久。实际上最让医生头痛的反而是精神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也就是我们说的,孤僻、懒散、不合群以及生活中一系列的退缩表现。这些往往都更难去纠正,对我们的生活也会产生长远的影响,想要完全缓解阴性症状,往往需要的时间更长,药物更具体,更细致。所以你说的社会孤立,应该是两方面的,一方面可能存在一些阳性症状,给你的判断和周围人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另一方面,由于阴性症状的影响,你也会出现孤僻,不合群,自我孤立的情况。当然,长时间得不到缓解的阴性症状,不单单会让你感受到孤立状态,更是会逐渐损害你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让你越来越远离原本的工作和生活,让你即使出院归家也会难以重新融入社会。其实,你说的这个问题,可以归结为精神症患者的“回家之路”,真的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医学问题,更多的还是要看我们整个社会对于精神症这一特殊群体的态度和相关的政策。比如我们专科医生一直在呼吁的社区康复系统,患者从医院出院返家后,需要有社区的对接机构,主要对接的不单单是患者的监护和服药问题,更多的是患者的康复和怎样回归社会的问题。比如我在上海的时候,上海的有些社区不单单会按时去走访出院患者,还会在患者主动申请的情况下帮助患者找一些比较简单的工作,这样既帮助了患者从医院回归到社会的衔接问题,有帮助患者解决了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和回归家庭的心理满足,也是每一个精神症患者所期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