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焦虑症放松就好了(人只要一出门就会感到焦虑、恐慌和恐惧,该)

人只要一出门就会感到焦虑、恐慌和恐惧,该

应该是社交恐惧症。用脱敏疗法和音乐治疗,做放松训练,认知疗法改变想法,精神分析疗法,分析其行为动机。

焦虑症不吃药能自愈吗

你好,我是心理医生杨白劳,有失眠、抑郁、焦虑、精神、双相障碍等精神心理问题,可以关注我,了解更多知识!

焦虑症的治疗可以依靠药物治疗,但是不能单纯依靠药物治疗,“是药三分毒”,建议焦虑症患者早日接受科学治疗,只有接受科学治疗才能彻底摆脱焦虑困扰。很多患者可能不想通过药物治疗来治疗焦虑症,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大家对焦虑症的自我调节方法进行了解的了,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焦虑症不吃药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治疗方法:

一、保持乐观:当你缺乏信心时,不妨想象过去的辉煌成就,或想象你成功的景象。你将很快地化解焦虑与不安,恢复自信。

二、深呼吸:当你面临情绪紧张时,不妨作深呼吸,有助于舒解压力消除焦虑与紧张。当你感到焦虑时,你的脉搏加速,呼吸也加快。而深呼吸可以迫使你减缓呼吸速率,使身体相信焦虑已过去。正确的腹部呼吸是,当你一吸一呼时,腹部将随之一起一伏。

三、肯定自己:当焦虑袭来时,可以反复地告诉自己,“没有问题。”,“我可以对付。”,“我比别人行”。这样可使你渐渐消除呼吸加快及手冒冷汗的本能反应,使你的智能反应逐渐表现出来。结果,你果真平静下来了。

四、活动你的下颚和四肢:当一个人面临压力时,容易咬紧牙关。此时不妨放松下颚。左右摆动一会儿,以松弛肌肉,纾解压力。你还可以做扩胸运动,因为许多人在焦虑时会出现肌肉紧绷的现象,引起呼吸困难。而呼吸不顺可能使原有的焦虑更严重。欲恢复舒坦的呼吸,不妨上下转动双肩,并配合深呼吸。举肩时,吸气。松肩时,呼气。如此反复数回。

对于病情较轻的焦虑症患者来说,完全可以从做好自我调节工作来保证自己的身心健康。病情较重者,则要通过专业人士的系统治疗。当遭遇焦虑症发作之后需要注意的就是需要做好自我调节,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无法把握自己的心理,其实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注意做好自我调节可以更好的治愈焦虑症疾病。

得了抑郁症、焦虑症,治疗后有完全康复的可

可能之前你听到过很多关于抑郁症或焦虑症的负面的报道或干脆就是不实的谣言,但对于抑郁症患者能恢复到什么程度,我想一定是治疗抑郁症的精神科医生最了解,因为这本身就是我的日常工作之一。

先要告诉你,抑郁症当然可以康复,而且如果治疗及时,缓解期坚持遵医嘱规范服药,首次发作的抑郁症患者是有50%可以达到今后不再复发的程度的。可能有人要说,这样的例子在现实中太少了,可在我这名医生看来并不少,而且大部分反复发作的抑郁症患者,很有可能是没有满足前提条件:

发现抑郁症后不要观望,更不要首先去尝试自我调整,因为非医学人士根本没有医学知识去支撑正确判断抑郁症的严重程度分级,也没有医学知识去分辨什么情况可以自我调整,什么情况要服药治疗。

关于抑郁症的药物治疗,我觉得起码我们不应该先入为主的去放大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担忧,这样只能加重患者焦虑和抑郁的情绪,无助与绝望会一步一步的拖垮患者的治疗信心。

比如网上有很多非医学人士在从各种自己认为很正确的角度去解读抑郁症,可抑郁症毕竟是世卫组织认定的世界第二大疾病,他们真的不懂。所以不要随意听从别人的所谓经验,他说的不一定对,更不一定适合你,而你,拖不起。

真正的抑郁症治疗是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治疗,而且服药的时间不可能按照真正存续的时间,并不是说抑郁症状都完全消失了就可以停药,要按照医生规范的服药计划去维持治疗,才能尽可能的减少抑郁症复发的几率。

一般首次发作的抑郁症患者在症状完全消失后,需要维持药物治疗6-8个月(维持剂量非治疗剂量)。

第二次发作的抑郁症患者需要在症状完全消失后,维持药物治疗2-3年。

三次以上的多次发作抑郁症患者原则上建议常期服药控制复发。但如果多年不复发,也可以视情况尝试减少药物剂量,甚至停药。

药物治疗当然可能出现不良反应,但一般都会集中在刚接触某一类药物的时候,所以随着服药的逐渐延长,药物不良反应也会随之减轻,甚至消失的。当然,如果药物不良反应严重影响到了你的日常生活,是否停药也应该咨询你的主治医生,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减少药量,更换治疗药物,还是停药。他是专业的。

治疗决心

抑郁症的本质是一种慢性精神障碍,所以可能在药物治疗期间也会出现症状的反复,甚至迁延难愈的表现。这个时候可能一些抑郁症患者和患者家属,就会觉得治疗怎么总是反反复复?为什么吃了药也不好?这病还能治好吗?

你的这种消极悲观的态度,恰恰就是抑郁病魔希望你感受到的,他在一点一点摧的信心,让你真正的绝望。可我们能随了他的心愿吗?对于这个最大的死敌,怎么可能屈服?所以我常常在我的患者开展治疗前对她说,治疗过程不一定一帆风顺,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我们绝对不能动摇,要做好与抑郁症长期做斗争的心理准备,永不言败,因为我们没有退路可言。

抑郁症绝对是可以治疗甚至彻底治愈的疾病,去医院就诊吧,医生会提供你所急需的帮助的。

焦虑型人格如何有效缓解

谢邀请!焦虑型人格遇事容易紧张,为未来的事担忧,对遭到排斥过份敏感,以讨好别人为标准。害怕批评,自信心低下。

复式呼吸法是一种行为疗法,通过呼吸来缓解紧张的情绪,像吻一朵花那样呼吸,幽深而又绵长。也可以用脱敏疗法,对容易引起紧张的事情,排排队,制定一个计划,有易而难的执行。

也要增加自信,有了自信,对失败不那么敏感了,心理稳定了,做什么事才能有条不紊的,更容易冷静,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

多学习、知识丰富了,工作做得顺利,自然就有自信了。工作结束后,跟朋友多聚聚,或者有空多交些朋友,人机关系的支持,心理更踏实。

焦虑能根除吗

焦虑本身来说,是不可能根除的,因为焦虑是我们人类所共有的一种情绪表现,而焦虑症是一种病态的焦虑情绪的体现,也可以说就是由于过度焦虑而引起的自我心理,在受到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并具备一定的人格基础,而容易引起神经焦虑症,使人体的植物神经造成紊乱,可以通过治疗和自我调整减少,或缓解症状的发作,但不可能根除。

一般情况下,焦虑症的患者通过检查,没有发现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而焦虑症患者又常常感觉到自己所处的环境或情景与现实的处境不相称,也就是患者存在着焦虑情绪的症状感到痛苦和为力。

焦虑症,其本质就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广泛性焦虑,另一种是惊恐障碍,也被称为急性焦虑,其焦虑症的特点是焦虑症症状是原发的,但也有一些患者,本身患有其他疾病,在这些原病的基础上继发性的造成过度焦虑情绪,而产生的焦虑症的症状表现,被称为焦虑综合症。

不过在临床诊断上,如果发现患者有幻觉、幻听、妄想、疑病、抑郁等病症的症状所出现的伴发性焦虑,应当按其他心理障碍或精神病病症诊断,不应该诊断为焦虑症,这也是因为焦虑症症状常与抑郁症症状相类似的症状出现,而不属于焦虑症诊断范畴内的症状。

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我们能体验到的基本上都是属于正常的焦虑情绪释放的一种状态,而形成不了焦虑症病症的状态,但是当焦虑情绪不断的放大延伸,升级也就是过度的焦虑,就会让我们患有焦虑症,而让我们焦虑的状态形成了病态形式的释放,并造成我们植物神经的紊乱而产生躯体上的不是感觉。

另外焦虑症症状的发作,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每当焦虑症状发作的时候,其发作的因素并不明显,也就是说没有明显的诱因,也不确定在什么环境下焦虑症状发作,而焦虑症状的发作的时间,又不可预测。

这也是惊恐障碍,也就是急性焦虑症发作的典型突出的特点,另一个特点,就是焦虑症症状爆发的时候,可以迅速的达到高峰,持续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又回落到正常状态,而做稍许的间歇,有可能会第2次发作,在短时间内具有反复性的特点。

也有的患者在一个月内至少有三次惊恐发作,患者一般在惊恐发作的间歇期并没有其他症状的明显表现,只是在思维当中存在着害怕和恐惧惊恐障碍症状再次发作,在这期间害怕和恐惧感同样会给患者造成无法忍受又难以摆脱的痛苦。

总结

当焦虑症症状发作的时候,尤其是惊恐障碍,症状发作患者会有人格解体、现实解体、濒死恐惧、呼吸困难、气短、胸闷等躯体痛苦的体验,而这些症状的发生常常用明显的诱因,又不论在何时何地,体验这些痛苦的时间又不确定。

因此这种焦虑症症状发作的感觉,让患者常常带有一种害怕和恐惧感而生活的,因为患者能够充分的体验到这些痛苦,是在这些症状发作时,患者的意识清晰,甚至能够回忆起一些痛苦体验的过程。

这也是让患者始终处于一种害怕和恐惧的状态下的一种长期焦虑的情绪存在,焦虑症患者的思维是很混乱的,经常在有意识的前提下胡思乱想,经常造出一些经常造出一些没有实际证据或与现实不符的情境展现在脑海中,使自己的不断加重焦虑情绪而造成病态的思维。

所以焦虑情绪也好,焦虑症也好,惊恐发作也好,是都不可能根除的,只能通过自我调整不断的平和心态,不去过多的思考那些虚无缥缈而无现实意义的事情,解除自身的烦恼,只有这样才可以减少或缓解焦虑症症状的发作。

当然,如果从第1次的焦虑症症状发作以后你能够通过自我调整树立正确的观念去看待问题和事物,适应各种环境而使自己达到平衡状态,尤其是用自我意识建立自我信念,来调控自己的情绪的稳定性那么有可能在你的余生就不会有焦虑症症状,发作的可能。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