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买心理咨询的书,网上学习社频。以上基础可以,在某个领域还有继续深造。还的跟老师继续学。心里咨询是个长期学习的过程。有三级和二级证书。
感谢邀请。
心理咨询师除了和其他专业一样,需要熟练掌握大量的知识技巧并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还需要同时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我们需要走的是两条路:一条是旅程向外,去往需要用专业技能来处理的世界,助人自助;另一条旅程向内,进入我们自己的心灵迷宫。我们对自己的了解认识越深,我们帮助当事人的能力也就越高。也就是说,心理咨询师必须先“整理”好自己的心理健康。
同时,心理治疗是人文的、不完美的艺术。并不像某些影视作品那样神乎其技。心理咨询师也是“凡人”,也有烦恼苦痛。所以,心理咨询师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的文化、性格、气质类型,与自己融洽相处与周遭事物握手言欢。其次,心理咨询工作面对的都是负面情绪,所以需要很强的反移情能力。简单的说,就是不能因为求助者的某些情况和经历和自己的经历相似就引发自己的主观情绪,甚至触及曾经的不愉快情绪而丧失理智。但是,心理咨询师又需要感同身受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设身处地的理解求助者的处境和感受,才能更好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从这点来看,做一个合格心理咨询师需要一个强大的内心。
平时,大家在生活中都是从自己的角度看世界,并且带着自己潜意识中的假设,想法设法去证明自己是对的。人之初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没人觉得自己的视角有偏见。而作为心理咨询师会明白无意识的记忆和情感引导并左右着我们。这并非性格缺陷,而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生物学设定。我们的气质类型和个人经历创造了某些思维和情感模式,从而指导我们意识之外的行为。我们在人生之初虽然都处于自我中心的状态,但可以通过阅历和教育获取更全面的视觉。从这点来看,心理咨询师需要保持客观和理智。
个人认为,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目标应该是:明白每个人内心的成长和蜕变不会停止,在人生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感悟。接受并面对自己的全部过往。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的同时,用自己健康的心理,平和包容的心态,帮助求助者自助,使其挣脱心理的桎梏和情感的枷锁,塑造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
目前来说,国家取消了人力资源部考核认定的心理咨询师证书考试,但是作为一个需要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行业,通过一定知识内容的考核仍然是很重要的。后面作为心理行业的协会和学会应该会有新的资格证书的考核,新的证书考试会更加注重从业者的实践能力。在还没有新的制度之前,最重要的是学好理论知识,做好充足的准备。
许多人认为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都是在讲道理,其实这种认识一点都没有错,而现实的心理咨询师所咨询的内容的确就是在讲“道理”,只不过心理咨询师所讲的“道理”当中,是将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再融入到咨询心理学中与来访者交流的技巧,这样以来所谓的讲道理的方法就与我们正常交流,或者是聊天当中的那种所讲的道理是截然不同的,换句话说,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交流可以理解为在讲道理,而这个道理当中所内涵的内容,既有医学、心理、社会、人文等诸多学科方面的知识,以及心理咨询学当中所应有的咨询技巧等方法,把来访者所要咨询的问题,通过心理咨询的形式来讲清楚来访者理解和接纳“道理”。
我在心理咨询师培训课上经常讲的一个例子:“我们人就餐的习惯,所使用的工具都是筷子,用两只筷子去夹住食物送到嘴里,筷子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国人用筷子就餐习惯,筷子用两支递送食物是普遍性的习惯,如果用一只筷子来递送食物,可不可以?如果不用筷子递送食物到嘴里行不行?这个问题如果是来访者提出的那么,咨询师应该怎样去回答?咨询师的回答应该是都可以,接下来你咨询师就要讲清楚为什么都可以的“道理”,用两只筷子去夹食物,送到嘴里,你在任何一个就餐场所(环境)都可以,因为这是国人就餐的普遍习惯性,包括那些高档或平庸的场合环境,也适合与任何人在一起就餐的习惯”。
“使用一只筷子为什么也可以?一只筷子不能起到去夹住食物送到嘴里,但是一只筷子可以扎住食物送到嘴里,但是用一只筷子就餐,就不适应任何场合和任何人去采用了,因为他缺乏了普食习惯的特点,但适用于你自己就餐的时候或在和家人或很好的朋友在一起出现,因为这是一个环境治理的前提存在也就是在这些人面前或者你自己的时候,可以无拘无束的采用任何将食物送到嘴里就餐,换句话说,这种环境可以让你有“失理”的状态来就餐,用一只快的来就餐,这就需要配有相应的环境作为基础,这就是等于告诉来访者就餐的筷子,你可以使用一只或者两只,但是必须有相应的环境作为支撑,你才可以有这种行为出现,这也就等于告诉来访者,什么事情都可以变通的,而这种变通先提条件就是必须适应你所处在的环境是一个什么样的基础”。
“同理,不使用任何工具将就餐时的食物送到嘴里也是可以的,但也同样是一个道理,也就是你所处在的环境是否允许或者能够支撑用手直接去抓取食物来食用,而又不失掉你的正常状态,这就比如你在某一国度,就像印度这样的饮食习惯普食性的工具,就是用手去抓食物送到嘴里,那么这个印度的习惯就是环境的基础,也是作为你用手去抓食物就餐的行为支撑,既不失礼也不失态,很正常”。这就说明一个问题,在某种环境下所形成的习惯是可以改变的,但是前提是这个环境是必须的改变,你才可以做出行为的改变而符合现实行为的体现,实际上将我们每一个人的行为都可以根据环境的改变,作为基础来体现出行为上的不同,这就是在讲一个道理,而这个道理是用环境的改变和行为的变通来实现的。
心理咨询师在面对来访者的求助时候,同样是可以变通的,许多心理咨询师比较硬性的掌握某一流派的咨询方法,其实这也无可厚非,但确实有些死板,如果面对来访者的问题具有不断的变通来应对,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咨询,也就是利用上能够让来访者能够接纳的咨询方法,这才是硬道理,因为如果来访者不接纳你,就是有多么好的咨询方法,采用什么样的咨询技巧,咨询效果都未必理想,这也是为什么?我在心理咨询师培训实操课上经常讲,“咨询效果未必取决于你心理咨询师的水平,而是来访者的咨询需求有多大?如果来访者只想来试试心理咨询是否能够解决他的问题,效果一般来说不会太理想,如果一个来访者企求来做心理咨询,效果就比较理想。
因此,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咨询的时候,就是在给来访者讲,你所学到的心理学知识及咨询心理学上的咨询技巧,采用建立、分析、讨论、解释、学习等内容进行溶解式的给来访者讲“道理”,而这个道理究竟讲的如何,来访者是否可以理解和接纳、认同?特别是咨询的效果是否能够得到来访者的认可?这就要看你心理咨询师的水平了。
一是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是谁,自己目前处于哪个阶段,自己知道自己可以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