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长期独处的人心理容易出现问题,我想问一问悟空:你确定不是因为心理出了问题才选择独处而且还是长期?
我个人更倾向于首先是因为心理已经出现了问题。否则,这外面春暧花开,阳光明媚的,硬要跟自己较劲,非不肯出门是有万贯家产要守护?哈哈,跟悟空开个玩笑。
好了,咱们言归正传。用一个哲学的观点回答你: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
现在是一个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只要你长期呆在家里有吃有喝有收入,一切都可以通过社交媒体搞定。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因为隔着屏幕反而更加轻松自如;你生活中的压力和小情绪只要你愿意,可以向远在天际的陌生人倾诉无遗,完全不必担心这个人会给你带来影响和不良后果;一个人宅在家,想看书想唱歌想玩游戏,一切悉听尊便。
再反过来,经济学家薛兆丰说:"一个人不吃饭不喝水不睡觉都不算什么,最恐怖的是把你关在一间没人跟你说话的屋子里,这就是为什么监狱狱警对犯人最大的惩罚是关禁闭。"
由此可见,一个人脱离群居生活是非常可怕的事情。长期缺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你的语言功能、大脑的思维活动、社交能力、与外界信息的不对称等等都会使你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性退变,包括你心理的健康问题。
1978年,WHO在《阿拉木图宣言》中重申了健康概念的内涵,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痛苦,而是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各方面的完好状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人们对健康的管理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这也是为什么国家更名为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原因。
谢邀。
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情绪问题,行为问题和人格问题三种。
情绪问题临床最为多见,比如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等。这种情况多采用认知行为疗法(CBT);
行为问题比如强迫检查,强迫洗手,回避社交,酒依赖,拖延症等,可采用系统脱敏,冲击疗法,放松训练,生物反馈等疗法。
人格问题常见的比如偏执性人格,强迫性人格,自恋性人格,依赖性人格,人格等则需要长期的精神分析治疗了。
卡夫卡说:“人生旅途,生命的快乐不是生命本身的,而是我们向更高生活境界上升前的恐惧;生命的痛苦不是生命本身的,而是那种恐惧引起我们的自我折磨。”
精神症患者能意识到自己精神症吗?这要看在患病的哪一个阶段,通常初期阶段肯定意识不到的。
外界一直认为,精神病人都不承认自己有病。其实这并不绝对,我们根据时间顺序,从患者开始患病时一点点说起:
患病的初级阶段:很多患者,因为遗传也好,因为后天的环境变化刺激也好,总是就是发病了。隐匿起病的先从言语少、孤僻懒散开始;明显者可能就会出现幻觉、多疑、冲动等表现。这时在外人看来,患者肯定是已经出现了精神失常,但患者本人往往意识不到,为什么?
因为这些幻听、幻视、或者妄想的症状,对于患者本人来说是真实存在的。从专业角度讲,尤其真性幻觉,是患者本人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所以这个时候别人去和他解释:你听到的假的,病人很难信服,这些都是精神症状。我们都知道,抛开医疗圈子,在其他任何场合说对方是“精神病”都是一种侮辱和嘲笑,所以对于本身就患病的个体来说,情绪将可能一下被点燃,出现激越行为。
分别解释一下幻觉和妄想。
幻觉:即在没有客观刺激时被患者感知到的知觉体验;
妄想:即一种与客观事实不符的歪曲信念。对于妄想,往往是涉及患者本人亲身利益的,对患者本人来说是坚定不移的,只有达到了“坚定不移”,才能构成“妄想”,妄想,很难以通过交流让对方信服。
患病的中期阶段: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最终一定是需要治疗的,治疗上最安全、最普遍的就是住院治疗。虽然患者不承认自己的某些情况属于病态,但却能看到他人的不正常,当患者入院后,发现身边的人大多数都是这种情况,再加上医生会循序渐进的为患者做心理治疗,改变患者的认知,所以,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会慢慢开始动摇,并且在动摇的过程中配合治疗。当然,很多患者住院后即使不配合,也需要对症用药。
患病后期:经过住院治疗,甚至多次的住院治疗,患者已经意识到自己的病态。但是意识的到不意味着一定配合用药。很多不配合的患者,在医院期间表现良好,一旦回到家中,便拒绝服药,并且可能因为家人的劝说而出现冲动行为。
不过,从专业性来讲,这叫做自知力。对于大多数精神症的患者来说,自知力最多属于部分存在的。比如:很多患者,只承认自己之前患过精神病,但很少承认目前处于发作期。所以,对于题主的问题,我认为,精神症的患者在中后期是能够意识到自己患精神疾病的,但很多时候,即使他们认识到了疾病,但仍不会配合治疗,因为他们会认为“目前已经好了”。殊不知,精神症,是一种会影响人的一生的重性精神疾病,需要终身服药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