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抑郁症会不会暴饮暴食特别困(暴食,焦虑,喜欢哭,喜欢独处正常吗)

暴食,焦虑,喜欢哭,喜欢独处正常吗

暴食,焦虑,喜欢哭,喜欢独处正常吗?

这个问题问的本身就有问题,暴食能解释,一般是焦虑来了控制不住,通过吃缓解焦虑,这属于强迫症的范畴。焦虑就是那些不必要的担心,同时伴有一些躯体症状,还有失眠等,焦虑越高越痛苦。喜欢哭,哪有喜欢哭的,是难受痛苦,控制不住,肯定有伤心难过的事情。习惯独处,需要分析,是就喜欢自己待着,感觉很好,还是想和人交流,又不敢,内心?

总之,你的状态不是正常的状态,核心问题是焦虑。解决焦虑的方法是找到焦虑源,你究竟都担心什么,受过什么样的刺激惊吓,你的敏感的性格是怎么形成的,然后一点点的调整不合理认知,通过练习建立新的思维模式,在培养自信,让自己变得内心强大起来。

改变的过程就是消除症状,摆脱痛苦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不会痛苦。

抑郁症会不会厌食

抑郁症很典型的症状之一就是没有食欲。然后还会有情绪低落、兴趣下降、入睡困难、早醒、多梦、紧张不安、急躁易怒、胸闷、疲乏无力、多汗、疼痛等症状。

如果觉得自己不舒服,而且有这些症状的话,最好还是及时去医院看医生,一般是挂精神科或者是心理科,有的医院可能也叫做身心科。

一般在就诊时,医生会让你做一些检查,因为要排除身体如果有疾病本身产生的一些症状,然后再开始做一些抑郁症的量表,才能确定是不是属于抑郁症。

而且抑郁症也是有级别的,分轻度,中度和重度。同时,很多抑郁症患者也都存在焦虑的情况,遇到事情会比较着急,急躁,而且担心一些没有发生的事情。

如果是轻度的抑郁症,一般去做心理咨询就可以,医生可能也不会给开药。但是心理咨询的价格一般都比较高,还是有一定的经济压力的。

如果是中度或者重度的话,医生一般是会给开药的,然后同时再配合心理咨询,自己有一个比较积极的心态,相信也能够顺利度过。

像题主所提到的这些症状,最好还是要去正规医院看医生的,不要自己猜测,也不要太相信网上的一些描写。

最好还是以医生的诊断为准,然后积极配合治疗,相信很快就能好起来,回归正常生活,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怎样缓解暴食抑郁

用心守护您的健康,每一天,我都在。

您好,我是你的健康小管家,锦虹。

欢迎收看,减肥说。

如果喜欢减肥说分享的每一次内容,欢迎关注订阅哦~

记得有个客户找到我做营养咨询和饮食计划时,在评估她的情况之时,沟通中得知她经常在焦虑/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疯狂进食,“借吃消愁”。今天就想详细地讲解下“情绪性进食”的问题,可能会对有这样倾向的朋友有所帮助。 这个客户是这样的情况,平时工作或者生活不顺心,就会想吃很多东西,什么薯片啊、水果啊、火锅啊、炸鸡啊等等我问她是真的很饿吗?吃这么多?其实一点都不。 她也承认,等东西一吃完,消失的压力就又回来了。紧接着还增加了对自己不自律的谴责和挫败感,形成新的恐慌,并且面对隔天的体重更加自责。但在下一次面对焦虑压力的时候,她还得拿一堆食物放在身边,那是她深陷焦虑和压力大时最重要的救命稻草。

在心情不好的时候疯狂吃东西,以此来缓解压力,是许多人都会选择的减压。这种以进食行为作为应对消极情绪(如焦虑、抑 郁、愤怒、孤独等)的反应,被心理学家Van Strien定义为情绪性进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借吃消愁”。

很多时候我们都没发现,自己其实很难区分“饥饿进食”和“情绪性进食”的区别。很多突然胖起来的人,可能都选择了将食物当作填补情感需求的工具。从而越来越胖,一胖不止。

为什么人容易选择“情绪性进食”?

情绪性进食形成的原因,其实比较复杂。就像很多朋友之所以胖,往往也有各方面的原因。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

“借吃消愁”是我们从婴儿时期延续下来的习惯,是天性,不容易改的。那时母亲是我们最为信赖的人,是我们获取安全感的重要途径,而哺乳则是母子之间最重要的互动——

因此,“通过嘴来获取安全”的机制,从那个时候开始留在了我们的潜意识中。即使已经长大多年,当我们在面临紧张和压力的时候,还总会想着吃点什么来缓解焦虑。

从生理的角度看

巨大的压力会使我们压力荷尔蒙皮质醇的含量迅速上升,这种激素的大量分泌会让人感受到异常渴望高热量的食物。所以,当你因为情绪不好而想吃东西时,炸鸡和薯条往往比一份蔬菜沙拉要诱人许多,虽然在平时你可能并不会喜欢这样的食物。

从个人经历角度看

借吃消愁的习惯,甚至还可能与你的情感经历有关。比如心理学家Jonice Webb指出,在童年曾遭遇过情感忽视的孩子,长大后会更加容易出现情绪性进食的问题。“被情感忽视”,就是指一个人的情感需求得不到父母的重视和满足,不被鼓励表达自己的情绪,觉得自己的情绪无法被他人接纳,最后导致自己在面对自己的情绪时也变得手足无措。

同理,一个人成年后,长期被自己的伴侣情感忽视,也可能对他产生同样的心理影响。由此产生情绪问题后,人也更容易选择“情绪性进食”来缓解问题。

那么,“借吃消愁”真的可以缓解我们的焦虑和压力吗?

还真可以。

“借吃消愁”缓解压力的原因

在我们体内存在一套“自经系统”,它调节着我们的激素分泌,也影响着我们的心情。自经系统又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当其中的一套系统被激活时,另一套系统就会被相应削弱。

当巨大的压力袭来,就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于是我们会瞳孔散大、心跳加快,全身心进入备战状态。

而吃东西,又能让“副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战斗模式”解除,我们会进入“享受人生”模式,心跳平缓,生活进入美滋滋状态。

除了快速变胖,情绪性进食还有啥影响?

既然“借吃消愁”可以缓解压力,那又为啥不推荐人们使用呢?

因为它虽然有效,但效果可能也很有限,甚至容易引发更多其他问题。

首先,为什么说情绪性进食的安抚作用非常有限?正如我们前文所讲,吃东西之所以可以缓解焦虑,是因为消化系统激活了”副交感神经系统“,但这种刺激并不会持续很久。

所以,当你暴饮暴食之后会发现,那些糟糕的情绪很快又将卷土重来。

其次,我们在压力下更多的会选择高热量高脂肪的垃圾食品,所以情绪性进食极易引发肥胖、营养不良等健康问题。当我们认清自己刚刚摄入了多少卡路里,一种新的对于体重的焦虑会油然而生,再加上刚刚卷土重来的本身的焦虑感,此刻我们会感到比之前更加强烈的糟糕的感觉。

这种突增的焦虑,会让我们产生更为强烈的想要暴饮暴食的,我们往往就这样陷入”借吃消愁愁更愁“的恶性循环。

一旦这种循环开始,我们的生活便会落入失控感的旋涡。当什么时候吃、吃什么东西都是自己不能控制的时候,我们厌恶毫无自制力的自己。每一次在镜子前,日渐丰腴的小肚子都在提醒自己——再这么下去,坐公交就会被当孕妇了。

更可怕的是,当人习惯了情绪性暴食,当食物沦为了对抗情绪的工具,人便很难感受到食物的美味,也很难从中获取到真正的快乐了——体会不到美食的美好,岂不是太可怕了?

如何缓解情绪性进食?

1.用其他方法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

前面说过,吃东西之所以能缓解情绪,是因为它激活了我们的“副交感神经系统”。

那么除了进食,我们可以用其他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得到同样的体验。

比如用凉水洗脸,敷一张面膜,也许就是更简单有效的办法。当脸接触到冰凉的东西时,迷走神经被刺激,此时“副交感神经”会顺势得到激活。

如果手边没有凉水和面膜,也可以闭上嘴巴、扭住鼻子,然后轻轻地试着向外呼气。此时,胸腔内的压力会逐步增加,迷走神经得到激活,也会顺势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

如果捏鼻子让你感觉太难受,降低呼吸速率也是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一种。花2秒钟吸气,憋气5秒,然后用7秒来慢慢把气吐出来。重复几次之后,你的情绪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

2.别让自己处在太饿或太累的状态

回想一下自己暴饮暴食的经历,是不是大都发生在三更半夜?我们感到极度的疲惫时,最容易发生情绪性进食。在过度疲劳的状态下,我们的认知资源会变得极其有限,这会导致我们没有足够的能力来进行自我控制。

所以,保持规律的三餐和作息是减少情绪性暴食的有效途径。

3.找一个能快速自我安抚的

情绪性进食的的本质,在于我们没有找到更合理的来安抚自己的糟糕感受,所以只能吃。

比起责怪自己长胖,尝试找到替代性的自我安抚才是当务之急。

感到沮丧和孤独,打个给心爱的人,或者养只小猫小狗,跟他们玩一玩,都会令人感到舒适。如果此时并没有容易获取的陪伴,看一看自己喜欢的照片、摆弄下喜欢的物件,也会让你感到更加温暖。

感到焦虑时,跳舞、跑步、做瑜伽等任何可以让你出汗的都可以快速消耗掉你的紧张能量。

感到筋疲力竭时,在吃东西之前,先冷静下来喝杯茶,洗个热水澡,点份香薰,然后把自己裹进被子好好睡一觉。

总之,原理就是找到另一件喜欢的事情,来替代吃东西。

接纳自己的感受,了解自身的情绪机制

4.利用心理咨询的原理

当你发现自己存在情绪性进食的问题,先不要焦虑,也不要责怪自己。去接纳自己的情绪,去想一想:是什么导致自己开始情绪性进食?是工作压力太大?是从小到大父母对自己的情感忽视?

一定是有一些不适的感受,才会让人产生情绪性进食。所以当我们真正了解情绪性进食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并能对自身产生理解和同情时,或许情绪性进食就会自动得到缓解。

即使没有,这也将为你彻底远离情绪性进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说到底,成年人的世界从来没有“容易”二字,只有“容易胖”。

“变瘦”和“拥有更加科学的饮食”是许多人的目标。可当聊到这些话题时,人们总认为这是一个和“自律”高度相关的问题,以至于压根没意识到“情绪性进食”的存在。

其实,情绪也是影响我们身材的重要因素,我们要战胜肥胖,根本原因也许并非在于不够自律,而在于不懂得如何跟自己相处。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