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精神病人的诊断有哪些方法(为什么一些精神病患者不知道自己有病)

为什么一些精神病患者不知道自己有病

精神病的特征之一是患者对自己的症状没有自知力,也就是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有精神病,对于学过病态心理学的来说这是个常识。但至今并无合理解释为什么精神病人对疾病没有自知力。

根据以往的经验,我试着解读一下这个问题,精神病患者之所以患上精神病,可能在最初的认知阶段一一感觉阶段就出现了重大偏离或相悖,这也就不可能完成整个认知过程最后达到理性认识阶段。比如,一个人最初感觉一块石头是一块木头,到最后你告诉他这个石头的化学成份是碳酸钙,他是绝对不会相信和理解的。

认知最初感觉阶段出现重大问题,就可能导致错觉进而幻觉,幻想进而妄想,一系列精神病的症状就出现了。

既然症状是由认知最初感觉阶段引起的,所以患者也就不可能知道自己是错的,内心并无对错,所以也就没有自知力了。

所以我认为对精神病的治疗方法,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外,心理治疗必须从认知的最初阶段开始,即视、听、嗅、味、触、冷、热、疼痛感等开始做简单引导,逐渐产生与原来病态感觉的内心,慢慢恢复自知力,从而达到精神病的疗愈。

大家来谈谈怎么看待精神病人

本人在精神病医院上班,我觉得精神病人只是生病的正常人。

精神病人在犯病期间思维和行为容易不受控制,做出一些难以理解的行为。但是只要精神病人接受正规的系统化的治疗,病情就能很好的得到控制,得到控制的病人思维和行为都和正常人几乎一样,只是这种病需要长期服药来控制病情稳定,只要控制病情的稳定那就相当于治疗好了,也就和正常人一样。

我们对精神病人误区太大,因为我们对精神疾病了解的太少。即使自己身边亲朋好友有这种病的人,你也很难理解这种病,因为这种疾病比较特殊,但是我们换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其实与我们感冒发烧一样,一样需要接受治疗,只是这个治疗期可能比较长一点而已,症状我们难以接受而已,但是都是一样生病了,都是病态而已,没有我们想的那么恐怖和复杂。

我们应该正确认识精神疾病,它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恐怖,也没必要对精神病人有歧视的态度?我们应该尊重精神病人并与他们和睦相处!

如果一个人患了精神病,会发现自己是精神病

是不会发现的,即使病人清醒了,病人根本不记得自己做了什么的,看过电视剧七个我吧,病人的不同精神状态是单独存在的,所以说精神病人是精神病,病人是不接受的。

除非这个病人在正常的时候,有一定的心里承受能力和对精神病有一定的了解,病人在正常的情况下,才能静下心来,冷静的接受自己是个间歇性精神病人,会主动配合医生治疗的。

但是……但是,有些人是不能接受自己病发时所做的事的……

我有个叔表妹,文静秀气,很内向的女孩,上高中时因为同学开的玩笑,精神受刺激,然后慢慢不正常了,刚开始就是不愿意见人,不愿意说话,一个人每天默默的坐着,后来一点点严重了,时间过去的太久了,也记不太清楚了,住进精神病院就越发的严重了,反反复复的发作,正常,后来我也不清楚她家里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让她结婚的,嫁了一个年纪比她大十几岁的男人,结婚后也发作过几次,相对来说有点严重了,后来她回娘家住着,她每天就在厨房做吃的,经常半夜起来做饭,有一次起来炸油条,我表叔不让她炸了,怕出危险,她竟然拿起厨房的菜刀,不让她炸就砍人,这样断断续续三五年时间吧,后来有一天在家里跳楼了,据说那几天她特别清醒,正常。

其实,我觉得也许不是清醒,而是病的更严重了,她的眼里的世界,一切事物都是带着翅膀可以飞的,于是她也高兴的从窗口飞出去了……哎,我只能认为:至少是高兴着飞离这个世界的吧,可怜的人生。

我当时觉得不让她结婚会不会好一些呢?如果当时事情发生的当时,有人劝解,帮助她一下,是不是就不会精神失常了呢?无法得到答案!只是非常可怜这个妹妹。

精神病有什么症状

1、幻觉:所谓幻觉就是指一种并不存在的,但是好像真实感受到的一种虚幻的知觉。幻觉是精神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一旦出现了幻觉就要根据其来源、性质、内容、持续时间、幻觉出现时有无意识障碍及幻觉对患者精神活动和行为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推理。很多精神类疾病都会出现幻觉,但是如果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较频繁的出现幻觉,多见于精神病人。而在意识障碍的情况下出现的幻觉多见于器质性精神疾病。

幻听和幻视是最常见的两种幻觉表现形式。在意识清晰时出现典型的幻听尤其是评论性幻听是诊断精神病的重要征象。一般持续时间较长、较为典型、数量较多的幻听常见于精神病。有的躯体疾病如尿毒症、糖尿病及酒精中毒也可出现持续时间很长的幻听,但这些疾病一般还同时具有体格检查或实验室检查方面的异常。其他幻觉表现还有幻触、幻嗅等,都可见于精神病人。

2、思维障碍: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思维破裂、思维中断,思维逻辑的障碍如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强制性思维,思维被控制、被夺走、被广播等是精神病的重要征象。 思维奔逸、联想加速常见于躁狂发作,思维奔逸和情感高涨、意志活动增强构成了躁狂发作的“三高”症状。思维迟缓常见于抑郁症患者。

思维贫乏往往与情感淡漠、意志缺乏相伴随出现,构成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病的三项基本症状,思维贫乏也可见于痴呆状态。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出现的原发性、内容离奇、逻辑荒谬、突然发生的妄想常是精神病较为特征性的症状;而逻辑严密、系统性强、有一定现实基础的妄想是偏执性精神病的特征。妄想阵发以持续短暂、发生突然、消失突然的一个或多个妄想且间歇期正常为特征。妄想内容是片断的且变化不定,前后复述不一致多为器质性精神病的妄想特征。

3、情感障碍:情感活动在不同的精神疾病中具有一些特征性的改变。情感高涨是躁狂发作的主要症状,也可见于服用某些精神活性物质之后,而情感欣快、病理性激情和强制性哭笑常是器质性精神病较为特征性的症状。情感低落是抑郁症的典型表现。

而情感淡漠或平淡,情感不协调(情感体验与外界环境、内心活动与脸部表情的不协调),情感体验不能被外人理解,不能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无故自笑,以及情感倒错是精神病较为独特的症状。情感淡漠也可见于额叶肿瘤的早期。焦虑症状群可见于多种精神病,在症状梯级中它是一个低等级的症状群,没有特异性。但患者出现突出的焦虑而无其他躯体异常和精神病性症状则应该首先考虑焦虑性神经症的诊断。

4、意志行为障碍:重性精神病多有意志行为方面的障碍。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出现的一些离奇古怪、装相作态、幼稚愚蠢、不可理喻的行为,突发的无目的性的攻击行为,意向倒错或矛盾意向多指向精神病的诊断,但在癔症的分离性障碍中也经常见到。木僵是精神疾病中较常见的症状,可见于精神病、抑郁症、反应性精神病、癔症和器质性精神病。若患者出现蜡样屈曲、空气枕头、面无表情,则多为精神病的紧张型。

抑郁性木僵患者的特征为面部表情和眼神流露出抑郁,对情绪性刺激有反应,意识清晰,在进入木僵前有明显的情绪抑郁。心因性木僵常发生在遭受强烈的精神刺激之后,病程短暂,恢复较快。器质性木僵常在意识不清的基础上产生,与躯体疾病的发展相一致,神经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常有异常发现。

5、智能障碍:痴呆是一种全面的智能损害,可见于脑器质性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和癔症。痴呆分为两种。一种是真性痴呆,是慢性脑器质性精神病的特征性症状,可由脑变性、代谢内分泌障碍、颅内感染、肿瘤、外伤、中毒、正常压力脑积水等多种原因引起,常同时出现遗忘综合征与人格改变,多无意识障碍。

另一种是假性痴呆,多见于癔症,这类患者起病前多有明显的心因,起病急,行为幼稚,对医生的问题作出一些近似而荒谬的回答,与实际情况明显的不符。仔细分析,鉴别不难。真性痴呆还需要与抑郁症的假性痴呆相鉴别,抑郁症特别是老年性抑郁症,由于思维迟缓、行为反应迟钝、不能完成需要脑力的工作而易被误诊为痴呆。但抑郁症的假性痴呆起病一般较急,抑郁情绪体验比较深刻。

农地圈问答团队:董金平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