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是大脑对客观存在的反应,是个体在任何时刻觉察到的感觉与体验,既有特性又有共性。人格是人的性格与气质,是个体的特性。 意识分为:显意识、前意识、无意识(=潜意识?=原意识?)。弗洛伊德原作中为“无意识”,后来被“潜意识”取代,现在又有人用“原意识”描述,但三者还是略有区别。
弗洛伊德心理学入门——人格组成:本我、自我、超我 心理学读书笔记
弗洛伊德认为整个人格由三大系统组成,它们是本我、自我、超我。在一个精神健全的人身上,这三大系统形成一个统一、和谐的组织结构。当人格的三个系统相互时,人就会处于失调状态,即不满意自己也不满意社会,活动效率随之降低。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潜意识论、泛性论和人格论等。该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可以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部分。潜意识包括人的原始的盲目冲动本能及被压抑的,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方面,它一旦发生障碍就会导致精神疾病。精神分析理论强调人的一生都受“力比多”性能的支配。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PS:标准答案,请放心使用。哈哈。学心理的孩子们如果在考场上遇到这样的问题,估计都在窃喜吧。精神分析学派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S.Freud,1856—1939)于19世纪末在精神疾病的治疗实践中创立的独特的心理学理论。
这一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潜意识论、泛性论和人格论等。
该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可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部分,潜意识虽不能为本人所意识,但它包括原始的盲目冲动、本能及被压抑的,是人精神生活的重要方面,其一旦发生障碍是导致精神疾患的原因。
该理论还认为,人的一生行为都带有性的色彩,受“力比多”性能的支配,并随力比多在个体发展过程中集中于身体某一区位的变动而出现口腔期、门期、性具期和生殖期四个发展阶段。
他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本我与生俱来,即先天本能和原始;自我处于本我和外部现实之间,对本我作缓冲和调节;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即良心和自我理想两部分,以指导自我去限制本我的冲动。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虽也遭到不少人的反对,但在世界心理学方面有深远影响,尤其是在精神治疗、文学艺术、宗教、法律等领域中。
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精神分析(ne-psychoanalysis)学派修正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反对本能说和泛性论,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对精神病形成和人格发展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