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家庭心理 > 家庭关系

孩子整天打游戏是抑郁症吗(孩子为何会沉迷手机游戏)

孩子为何会沉迷手机游戏

讲,不少父母谈其色变,无一说好。

为什么能使孩子沉迷,甚至有些大人也乐在其中,不可自拔?魅力从何而来,却又说不清楚。

很多父母都是这句话:“我孩子喜欢打游戏,说不听,没办法。”解决问题,当然必须要了解问题,问题的根本是游戏,难道我们要从了解开始?

学习知识与打对比,学习好、成绩才好,学习成绩要好,就需要多看书多练习多纠错。打分数要高,那技术也得好,技术好了也得多练习多看攻略。同样的挫折多多,反复练习、反复巩固、反复受挫,但是孩子对待学习和对待游戏的态度就差之千里呢?

1、 获得成就感。

成长都要在不断的摸索中累积经验,在克服障碍的过程中找到对自我的肯定。

现在的社会,竞争的越来越激烈,而作为父母更是对自己的孩子严加管教,除了关心孩子专心学习、认真看书、考好成绩,孩子很少参与与学习以外的活动或者家事;还有家长过渡的保护,剥夺孩子做一些从头到尾由自己独立完成事情的经历。因此除了学习再没有另外的事情来能证明自己的事情,同样也失去了获得成就感。

2、 被需要、被肯定。

在庞大的世界里,没有人关切你的年龄、背景、学历,每个人都是在虚拟环境中看各自的表现,并且每个人都需要建立互相支持与能力互补的关系,在游戏中获得被需要、被肯定。

在游戏外,父母用分数决定了一个孩子的优秀与平庸,只要成绩考好家长态度才是和蔼可亲、笑容满面;成绩一考差,态度180度大转变,一味指责甚至打骂。指责会让孩子在现实的社会中产生挫折感,想要逃离而进入,寻找被肯定的归属感。

3、 胜利背后的实时奖励。

相对的在学习上努力和付出,得不到及时的赞美与鼓励,从而丧失了继续努力的理由与动力。在游戏中不同,只要克服一个小关卡、一次轻易的挑战,就会获得相应的奖励,每一次的过关都是一次胜利。

奖励是一种证明自己努力后获得的鼓励。生活励之事无处不在,只是父母们觉得那些对于大人来说都是不值得一提的,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成长中有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行走、第一次开口发音、第一次自己穿衣服、第一次写完整自己的名字、第一次考100分、第一次拿奖状、第一次洗袜子……孩子都需要鼓励。

“开始”的本身就值得夸奖。而孩子兴趣盎然的开始做自己感到有成就感的事情的时候,有的父母却在那里指示着这样不行、那样太慢、这又不到位。别说父母奖励了,就是孩子有信心能够完成这件事情都困难。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能够做到带给孩子的成就感、被肯定感、获得感,孩子的心自然就会转入现实,迎接现实的未来。

游戏成瘾是病吗

所有成瘾的习惯都是病,只是对象症状不同而已。因为它们已经影响到你的正常生活。


为什么有些孩子喜欢玩游戏呢

只能打游戏吧

我的儿子16岁整天就打游戏,不爱学习怎么

这是个比较头疼的问题,现在孩子玩游戏上网成瘾非常多。 作为家长不要有绝望的心里,相信孩子的问题会解决好的,这是解决孩子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永远也不要放弃孩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正确的方法。很多时候,孩子是无辜的,是受害者。 同时也不要迷信。不能只相信某一个人,而不相信其他志愿者,怀疑志愿者。戒除孩子网瘾要靠全社会的力量,包括家长、老师、志愿者和一切有社会责任感的有识之士。 更不要急功近利,要求马上见到效果,马上见到孩子脱离网瘾。任何事情的解决都需要一个过程,更何况孩子的网瘾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作为家长,我们不要把孩子当作成年人去看待。孩子就是孩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很多曲折,上网成瘾仅仅是其中的一个而已。

如何看待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现象调研显示,沉

我只想说现在孩子基本每天就是玩游戏,看视频,已经有严重的手机依赖症了,以前我们放假了去跟同学玩一玩,放放羊,各种户外运动,现在放假了,整天就宅在家里看手机,说一声暂停两分钟,接着看,孩子现在发育阶段,眼睛需要很好的保护,但是现在学校里有多少近视眼?不要说遗传,大部分都是手机惹的祸!性格方面的出现各种问题,孤僻,易怒,不喜欢跟别人说话,这也是我孩子的现状,我也不知道咋教育了,难道这还不能让大家引起足够的重视吗?

相关文章

热门搜索: 健康问答,健康咨询,咨询医生,疾病咨询 瑜伽可促进心理健康助摆脱抑郁消除焦虑(瑜伽调理心情缓解抑郁篇) 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心情抑郁,应该看精神科医生or心理咨询师吗)